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创伤性鼻中隔穿孔疾病英文名称: traumatic nasal septum perfo...
养生
疾病名称: 创伤性鼻中隔穿孔
疾病英文名称: traumatic nasal septum perforation
疾病概述:
创伤性鼻中隔穿孔(traumatic nasal septum perforation)多由头、面、鼻部外伤,鼻中隔矫正手术或者自己挖鼻而引起,其临床表现与鼻中隔穿孔的大小、部位有关,多有鼻腔干燥、呼吸时哨音、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等症状。经过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症状严重者,术后可复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鼻
常见症状: 呼吸时哨音、鼻黏膜干燥、鼻出血、结痂、鼻塞
主要病因: 主要为头、面、鼻部外伤
检查项目: 鼻内镜检查、鼻窦CT
重要提醒: 患者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错过最佳修复时机,增加手术难度。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发人群。
病因-总述:
创伤性鼻中隔穿孔主要为头、面、鼻部外伤所致;鼻中隔矫正手术,包括冷冻、激光、电灼等掌握不当以至软骨坏死,可导致本病;化学腐蚀剂烧灼过度能引起本病;长期的挖鼻习惯,有时可导致鼻中隔穿孔;鼻部撞击、挫伤后常导致鼻中隔血肿感染而穿孔。
症状-总述: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穿孔的大小、部位有关,穿孔小于1厘米者可有少量鼻出血,位于前部的小穿孔,呼吸时可出现吹哨音;穿孔大者,可出现鼻黏膜干燥、鼻出血、结痂、鼻塞、嗅觉减退、头痛等。
症状-并发症:
鼻中隔穿孔可能并发嗅觉减退。
就医-门诊指征:
鼻外伤后,反复或持续出现鼻黏膜干燥、鼻出血、结痂、鼻塞、嗅觉减退等,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耳鼻喉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鼻部检查,建议携带纸巾。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鼻部受过外伤吗?
6、鼻部接受过手术治疗吗?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鼻腔干燥、鼻腔内脓痂形成、鼻出血、头痛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建议患者做鼻内镜检查、鼻窦CT等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鼻内镜检查:可明确穿孔的部位、大小及鼻腔肿瘤病变。检查时注意去除痂皮,往往小穿孔易被覆盖。
检查-影像学检查:
鼻窦CT:可观察到鼻腔组织及骨质结构,明确病变的范围。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症状和检查不难诊断。诊断时应明确穿孔的部位和大小,并应同时鉴别病因。有时较小穿孔常被结痂覆盖而忽略,应除去结痂仔细检查。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与梅毒性穿孔、结核性穿孔等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梅毒性穿孔
破坏性大,侵犯软骨及骨部,多为大穿孔,甚至鼻中隔全部毁损。多见于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连接处,其次见于犁骨、筛骨垂直板与鼻中隔软骨间。穿孔边缘较厚,鼻黏膜常有炎症或瘢痕。重者可有鞍鼻畸形及全身梅毒症状,梅毒血清试验呈强阳性。
2、结核性穿孔
多发于软骨部,周围黏膜增厚或有肉芽组织。穿孔周围呈潜行性溃疡。活检可见结核病变。应做全身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排除其他结核病灶。
3、麻风性穿孔
多发生于软骨部,亦有侵及骨部者,此外鼻黏膜常呈萎缩,鼻腔宽大,黏膜干燥、但无臭味。应注意全身麻风症状。对可疑患者,应作鼻黏膜刮片,检査麻风杆菌。
治疗-治疗原则:
创伤性鼻中隔穿孔,如属中小穿孔,黏膜组织缺损少,而全身及局部情况允许时,可进行清创缝合,同时修补;若受伤时间超过48小时,组织水肿明显,黏膜脆弱,则不宜修补。症状轻者可一般对症处理;药物治疗无效,或穿孔较大、症状明显,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穿孔修补术。
治疗-药物治疗:
1、鼻腔黏膜保护剂
常用药物如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此类药物可在鼻腔黏膜形成一层保护膜,有利于缓解鼻腔干燥。
2、鼻腔润滑剂
鼻腔润滑剂可缓解鼻腔干燥,常用药物如鼻用型生理盐水、鱼肝油滴鼻剂等。
治疗-相关药品: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鱼肝油滴鼻剂
治疗-手术治疗:
如为1cm以下的穿孔,鼻中隔黏膜组织缺损少,而全身及局部情况允许时,可在清创缝合时随即进行清创减张缝合。若穿孔较大,黏膜缺损又多,虽早期可勉强缝合修补,但最后多难以愈合,缓期进行为妥。鼻中隔穿孔的修补手术,因术野狭小,操作不便,故有一定难度。手术应根据穿孔的大小、部位的前后、黏膜状态等,选择手术方式,一般公认同时联合应用复合瓣修补的方法,穿孔愈合的效果最好。
治疗-其他治疗:
保持鼻腔湿润清洁,用温盐水冲洗鼻腔,穿孔边缘有肉芽组织者可用10%硝酸银烧灼,然后涂以2%黄降汞、10%硼酸软膏等,穿孔两侧可放置透明质酸片或纱条,每日换药,直到穿孔愈合为止。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7天左右,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早期正规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好。鼻中隔穿孔较小者(穿孔直径<1cm)手术治愈率较高;鼻中隔穿孔较大者(穿孔直径>1cm)手术修补的难度较大。
预后-危害性:
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嗅觉减退,严重者还可引起鼻梁塌陷,影响外观。
预后-治愈性:
鼻中隔穿孔较小者手术治愈率较高。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术后患者在未完全恢复前,避免进行游泳等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清洁鼻腔,避免使用硬物挖鼻,可用温盐水冲洗鼻腔,勤打扫卫生。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花粉、柳絮飞扬或者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时佩戴口罩。
6、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涕。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术后一周进行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猕猴桃、西红柿等,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术后患者排气后先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麻辣烫、串串香、咖喱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日常注意保护鼻部。
2、避免硬物挖鼻。
3、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手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