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椎体骨软骨病疾病英文名称: 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椎体骨软骨病
疾病英文名称: 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
疾病别名: 脊椎骨骺炎
疾病概述:
椎体骨软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又称脊椎骨骺炎,是指脊椎椎体骨骺缺血坏死致骨化异常、楔形改变,引起背部肌肉僵硬、驼背及脊柱活动受限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中、下段胸椎椎体,分原发和次发性,均有自限性。主要症状是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脊柱下方后凸畸形、局部压痛等,症状轻微者常由家长偶然发现背部后凸畸形就诊。有症状时可穿戴腰背支具保护,通常可恢复到接近正常高度。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脊柱
常见症状: 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脊柱畸形
主要病因: 椎体第一骨化中心缺血性坏死
检查项目: X线检查、体格检查
重要提醒: 患儿家属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诊断和病情,遵从医嘱进行处理。
临床分类:
椎体的骨骺有两个,一个是原发骨骺,位于椎体中部,出生时就已存在,大约在6~10岁时融合。二是次发骨骺,位于椎体上下面,呈环状与椎间盘相连接,约在16岁时出现,25岁左右与椎体融合。据此本病可分为以下两类:
1、椎体原发骨骺骨软骨病
多见于2~10岁儿童,患儿背部疼痛、活动减少、倦怠、夜啼。
2、椎体次发骨骺骨软骨病
多见于青年男性,多有弯腰负重史,症状多不明显,或有轻度腰背酸胀。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原发性多见于2~10岁儿童,次发性多见于青年男性。
病因-总述:
是由于椎体的原发骨化中心缺血性坏死所致。有学者认为是嗜酸粒细胞肉芽肿引起,实际上其他一些疾病,如成骨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淋巴网状细胞瘤、黄色瘤等,也可出现本病表现。少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病因-基本病因:
1、椎体原发骨骺骨软骨病
由于反复、集中的慢性致伤引起椎体的原发骨化中心发生无菌坏死,继而在脊柱纵向压力作用下,使病椎变扁,骨质致密甚至碎裂。
2、椎体次发骨骺骨软骨病
椎体有3个骨化中心,即椎体中部的原发骨化中心及椎体上、下两端的继发骨化中心,后者被称为环形骨骺,出现在4岁以后,位于软骨板的边缘,使椎体与椎间盘分开。现比较公认的解释是:主要病变在椎间软骨,在松质骨与软骨连接处存在着先天或发育性的缺陷,当过度负重时,椎间盘髓核突入椎体,破坏了椎体软骨板而造成生长的不平衡;同时,椎间盘也失去了缓冲保护作用,使椎体前缘受到过度的压力,造成生长迟缓、椎体楔形变以及碎裂。椎体后缘则因有后关节突的保护而维持原来的高度,脊柱产生后凸畸形。
症状-总述:
椎体骨软骨病的主要症状是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脊柱下方后凸畸形,局部压痛。症状轻微者,多由家长偶然发现背部后凸畸形就诊。
症状-典型症状:
1、椎体原发骨骺骨软骨病
主要表现为背部疼痛、脊柱运动受限。患儿常倦怠、活动减少、夜啼,后期可出现脊柱后凸畸形。
2、椎体次发骨骺骨软骨病
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出现背部弧形后凸、腰椎代偿性前凸、颈代偿屈曲、肩下垂、胸廓狭窄而扁、肩胛骨突出。
症状-并发症:
1、脊柱骨性关节炎改变
患者脊柱畸形可进展为脊柱骨骨性关节炎,表现为脊柱周围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
2、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
脊柱屈曲畸形压迫、限制胸腔和腹腔脏器,如胸壁畸形使肺不能自由舒缩,导致肺活量减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您最近受过外伤吗?
7、最近接受过手术吗?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9、家族中有过类似患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脊柱畸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而后会让患者做X线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患处是否有肿胀、畸形等异常,而后会用消过毒的双手触压患者患处,判断是否有压痛等,以初步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1、原发性
显示受累椎体呈薄饼状,椎间隙增宽。
2、次发性
显示多个相邻椎体前缘变窄,密度增高,间隙变窄,多由Schmorl结节。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其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脊柱结核
为进行性骨破坏性疾病,椎体边缘模糊而不像骨软骨病那样增白,在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椎旁脓疡。
2、姿势性驼背
这种驼背非固定性,很容易被动或自动纠正,X线上没有椎体的楔形变等。
治疗-治疗原则:
原发性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卧床休养或石膏固定2~3个月,减少病椎所受的压力,以利恢复。继发性极少数患者驼背明显,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有极少数患者驼背明显,影响美观而需做脊柱矫形及融合术。偶有患者出现脊髓受压症状而需要减压。
治疗-其他治疗:
保守治疗的目的是防止畸形,保护脊柱不受压迫性损害,直至骺板发育成熟。如初发时疾病较明显,可考虑用石膏床或石膏背心固定2~3个月,以后用支架固定,锻炼背肌。如患儿无痛,可根据畸形来决定治疗,脊柱后突畸形小于45°~50°时,只要做矫正体操即可,在50°~80°时需用矫形支架固定再加背肌训练。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
预后-危害性:
如果已有驼背畸形,就不能完全纠正,成年后早期继发骨关节炎。
预后-自愈性:
原发性症状可在数月内自行消失,病变椎体也可在数年内逐渐恢复至正常高度;继发性也可自愈,活动期约2年。
预后-治愈性:
若接受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治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可平卧与侧卧交替休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进行深蹲、高抬腿练习等。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避免水洗手术部位,可进行擦浴。
5、患者应避免搬动重物,保护脊柱。
6、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如飞燕式锻炼,患者俯卧,双手向后伸直,双腿向后紧绷,肚脐贴于床面。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进行X线的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护手术部位,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与消毒。
2、打石膏的患者注意保持石膏的干燥与固定,避免石膏移位。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多吃一些豆腐、虾仁、海带等食物。
7、定时定量进餐,可少食多餐。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狗肉、海鲜等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日常保护,避免遭受外伤。
2、若出现腰背部疼痛,及早就医检查。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