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胆咳疾病概述: 胆咳是由于胆气上逆而形成的一种咳嗽病症。临床以咳嗽、口苦、呕吐胆汁为主要...
养生
疾病名称: 胆咳
疾病概述:
胆咳是由于胆气上逆而形成的一种咳嗽病症。临床以咳嗽、口苦、呕吐胆汁为主要特征表现。发生多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本病经辨证论治,积极治疗,一般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失治误治,病情迁延不愈,可影响患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胆囊
常见症状: 咳嗽、口苦、呕吐胆汁
主要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检查项目: X线检查、肝功能检查、血常规、CT或核磁共振
重要提醒: 若发现咳嗽、口苦、呕吐胆汁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并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而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
临床分类:
胆犯肺胃
主要表现为夜间咳嗽剧烈,白天不咳或咳嗽较轻,或见夜间发热、汗出、咽痒,晨起口苦、咽干、口渴等症状,严重可出现呕吐胆汁或青色苦水,伴有心烦失眠、腹胀、大便稀溏、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而干,脉弦滑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病因-总述:
本病发生多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胆气上逆、肺胃失调。病位在胆,与肝、脾、肺等脏腑关系密切。
病因-基本病因:
1、外邪侵袭
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入里,循经传入胆腑,化热内伏,痰热相引,气逆而咳,发为胆咳。
2、饮食不节
平素过食辛辣刺激性或肥腻食物,脾胃运化食物和输布代谢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导致湿热痰浊阻于中焦,邪气扰动肝胆,胆气上逆,形成胆咳。
3、情志失调
平素急躁易怒,情绪变动较大,导致肝胆火盛,气机逆乱,上乘犯肺则发生咳嗽;横逆犯胃发生呕吐;胆汁不藏,随气上溢,则呕吐胆汁,发为胆咳。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咽痒即咳、夜间咳嗽剧烈、白天不咳或咳嗽较轻、口苦、头痛,严重可泛吐胆汁。
症状-典型症状:
1、咳嗽以夜间发作、白天减轻或不咳为主要特征;咽喉痒即咳嗽,或咳吐黄色黏痰。
2、晨起口苦、咽干、口渴,严重的呕吐胆汁或青色苦水。
3、或兼有头两侧痛或巅顶头痛、胸部胁肋胀满或疼痛、头晕、眼睛干涩。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症状-伴随症状:
可伴有心烦失眠、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咳嗽、口苦、胁痛、呕吐胆汁等表现。
2、或伴有心烦失眠、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怀疑有心肺疾病者可能需要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很多检查项目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出现咳嗽、口苦、呕吐胆汁等表现多久了?咳嗽是一直这样,还是间断性的?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其他不适吗,如发热、头痛、大便稀溏等?
4、有没有其他肺部疾病?
5、都经过什么治疗?吃过什么药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平时体质如何?容易感冒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9、平时有偏食辛辣、肥腻等食物的饮食习惯吗?经常抽烟、喝酒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咳嗽、口苦、呕吐胆汁等表现?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X线检查、肝功能检查、血常规、CT或核磁共振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呕吐物性状及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咳嗽的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以及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及腹部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听诊器进行肺部听诊,来初步判断心肺功能,或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来初步判断病情的轻重。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包括检测胆红素、转氨酶、蛋白、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等,可判断肝功能是否正常。
2、血常规
可见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总数增高,有助于判断是否为炎症反应。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肺部结构的观察比较直观,用于确定有无肺部并发症或鉴别肺部疾病。
2、其他
肺部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可提供肺部的确切成像,以帮助明确病因。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咳嗽、口苦、呕吐胆汁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咳嗽症状的感冒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主要症状
咽痒即咳、夜间咳嗽剧烈、白天不咳或咳嗽较轻、口苦明显,严重时可泛吐胆汁,可兼见头部两侧疼痛或端顶痛、右侧胸胁满胀或疼痛明显。
2、辅助检查
X线检查、肝功能检查、血常规、CT检查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感冒与胆咳
二者都可有咳嗽等表现。感冒以发热、怕冷、头身疼痛为主要表现,咳嗽较轻或无;胆咳以咳嗽、口苦、呕吐胆汁为主要表现。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应治病求本,以和解少阳、清胆降逆为主要治疗原则,如果有兼证,临床可随证治疗;忌用汗、吐、下等治法,以防耗伤正气。
治疗-药物治疗:
胆犯肺胃
1、方药:小柴胡汤合黛蛤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青黛、蛤壳、生姜、大枣。
3、中成药:黛蛤散、泻青丸。
治疗-相关药品:
黛蛤散、泻青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灸法治疗
咳嗽可灸天突、肺俞、风门、合谷、至阳等穴位;咽痒咳嗽的患者,可用艾条温和灸天突穴。
2、穴位贴敷疗法
咳嗽反复发作的患者,可选天突、定喘、肺俞、膏肓、脾俞等穴,在夏季三伏天行穴位贴敷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胆咳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胆咳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辨证论治,治疗得当,一般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失治误治,病情迁延不愈,可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治疗不当,可导致病情加重,迁延不愈,影响患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正确辨证论治,治疗得当,一般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胆咳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进行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咳嗽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常有悲观、失望情绪,应消除思想顾虑,并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刺激而加重病情。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服药后注意休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
2、多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氧耗,保证充足睡眠。
3、呼吸急促时,应保持气道通畅,随时吸痰。
4、咳嗽缓解时,可加强锻炼,帮助疾病恢复。
5、改善环境卫生,减少周围空气污染,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而加重咳嗽症状。
6、忌吸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加重疾病。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咳嗽发作的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以及呼吸的强弱及呼吸道是否通畅。
2、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疼痛部位等,若见高热、呕吐剧烈、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救护。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肺部X线检查、血常规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尤其注意饮食禁忌,勿过食生冷、辛辣、肥腻、海腥发物、过咸、过甜等食物,也不宜过饱;戒烟酒。
饮食建议:
1、可多食水果和蔬菜,多喝水。
2、多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
3、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4、呕吐频繁、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少量多餐,并在症状缓解的时候进食。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不然容易妨碍脾胃,影响疾病的恢复。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关,因此注意调畅情志、饮食有节、生活起居有规律等,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平素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体质,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
2、外出注意气候变化,冬春季节衣着适宜,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远离烟雾刺激。
3、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宁静,避免忧愁、思虑及紧张、焦虑等不良情志刺激,以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4、饮食有节,温凉适度,宜清淡而富营养,忌生冷、肥腻、辛辣、过咸、过甜等食品;戒烟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