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典型预激综合征疾病别名: 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WPW综合征疾...
养生
疾病名称: 典型预激综合征
疾病别名: 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WPW综合征
疾病概述:
典型预激综合征,又称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WPW综合征,是指心房部分激动由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以外的先天性附加通道(房室旁道,又叫Kent束)下传,使心室某一部分心肌预先激动(预激),导致以异常心电生理和(或)伴发多种快速型心律失常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典型预激综合征是各型预激综合征中最多见的一种,是心电图的一种异常表现。典型预激综合征本身无症状,其常因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而出现心悸等不适。严重时还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压,并有恶化为心室颤动、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悸、头晕、呼吸困难
主要病因: 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
检查项目: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心脏电生理检查、食管电生理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BNP检查
重要提醒: 若患者出现持续或反复的心悸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心电图排查,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情况。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预激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1.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男性多见。
病因-总述:
房室旁道,又叫Kent束,是连接心房和心室之间最常见的旁道。当心脏顶端附近的一个位点发出电信号时,即出现正常的心跳。该信号会循着一条路径传遍心脏,在传播过程中,信号会引起心肌收缩,每当心脏收缩时,它便会将血液泵至全身。正常情况下,心脏会规律地按照60~100次/分钟的频率跳动。当电信号沿着连接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旁道进行传播,心跳频率就可能比正常情况快很多,从而发生典型预激综合征。
病因-危险因素:
1、患有二尖瓣脱垂、心肌病。
2、明确存在预激综合征家族史。
3、PRKAG2基因异常。
4、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如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大血管转位、法洛四联症等。
症状-总述:
不伴有心律失常的典型预激综合征,无任何临床症状,常归属于良性心律失常的范畴。但多数典型预激综合征会伴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过早搏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则视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血管病的临床情况,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症状-典型症状:
1、阵发性心悸
患者自觉心脏强烈跳动,呈突发突止特点,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反复发作,运动或休息时都可能发生发作。咖啡因或其他刺激物和酒精会触发某些人的症状。
2、头晕
患者会感到头晕、黑矇,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
3、呼吸困难
患者可出现气促,可伴胸闷、胸痛、面色苍白等不适。
4、其他
部分患者还可有乏力、焦虑、出汗、多尿、下肢水肿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过高频率的心动过速(特别是持续发作心房颤动),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压,并有恶化为心室颤动,引起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就医-就诊科室:
危急情况应去急诊科就诊。对于病情稳定患者,可及时去心血管内科就诊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症状发作时,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加重病情。
2、患者外出就医最好有亲友陪同,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可能需要对心脏部位进行检查,最好穿着宽松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5、还可能需进行某些抽血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6、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7、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都有哪里不舒服?
2、第一次出现心慌是什么时候?是持续性的,还是突发突止的?
3、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都进行过哪些缓解症状的措施?
4、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劳累、激动、喝咖啡?
5、之前有没有关于心脏病的诊断?既往还有什么疾病史?
6、都进行过哪些治疗?
7、亲属中是否有人存在过类似的情况?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现在的症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要住院吗?
5、手术治疗的风险是什么?
6、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对我的治疗产生影响吗?
8、回家后我要如何进行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心脏听诊、血压测量等体格检查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初步了解情况。之后根据情况可能建议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心脏电生理检查、食管电生理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BNP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听诊
医生使用听诊器对患者进行心脏听诊,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2、血压测量
以了解患者有无低血压。部分患者可有低血压状态,收缩压<90mmHg。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
主要用于排查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
2、BNP检查
脑钠肽(BNP)主要用于排查心力衰竭。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对于预激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2、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
对于就诊时已无症状或标准心电图未记录到异常的患者,医生常会建议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医生会在患者胸前和上腹部的皮肤上贴数个小的电极贴片,这些贴片会通过电线连接到一个随身携带的“小盒子"上。这个“小盒子”是一台记录设备,患者在背着这个设备进行日常活动或工作时,心脏的电活动信号就会被记录下来。
3、心脏电生理检查
(1)检查方法:医生将带有电极的细而柔软的导管(导管)穿过血管,穿过心脏的各个部位。电极可在每次心跳期间绘制电脉冲的分布图,并确定一条额外的电路径。
(2)预激综合征患者遇下列情况应接受心脏电生理检查:①协助确定诊断;②确定旁路位置与数目;③确定旁路在心动过速发作时,直接参与构成折返回路的一部分或仅作为“旁观者”;④了解发作心房颤动或扑动时最高的心室率;⑤对药物、导管消融与外科手术等治疗效果作出评价。
4、食管电生理检查
医生会将头端带有电极的细长、柔软导管,从鼻腔插入患者食管内,通过电流刺激左心房,探测心脏传导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有助于明确预激综合征的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观察心脏结构、心腔大小和心脏功能,排查有无合并器质性心脏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典型预激综合征的诊断一般根据临床和心电图(发作和非发作心律失常)表现来确定。通常仅需要体表常规心电图就能诊断的典型预激综合征,常常是在因为有另外的临床指征而行心电图检查时被偶尔发现的。心电图显示较短的PR间期和δ波通常足以确诊典型预激综合征。
诊断-鉴别诊断:
某些患者心电图上PR间期短于0.12s,但QRS波群起始部不粗钝,临床上也没有与预激综合征相关的心律失常表现,可能为房室传导较快的正常变异,女性多见。有显性预激心电图特征的患者,在行运动负荷试验时,常有假阳性的ST段改变,并不提示心肌缺血。
治疗-治疗原则:
仅有典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而从未有心律失常发作及猝死家族史的患者,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当心动过速发作时,医生通常需要对其进行阻断。此外,还应采取治疗来预防心动过速的复发。
治疗-药物治疗:
1、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
(1)对于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刺激迷走神经无效时,可选择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根据我国药源情况,建议首选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此外还可使用腺苷、地尔硫䓬静脉注射。应用腺苷有诱发心房颤动的风险,而预激伴心房颤动心室率快时可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因此,预激综合征患者应用腺苷应谨慎,并准备好备用除颤器。在使用维拉帕米、地尔硫草或普罗帕酮前,应排除心功能不全。
(2)对于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刺激迷走神经无效时可谨慎选用普罗帕酮、腺苷。
2、作用于旁路的药物
若作用于房室结的药物无效,可选择作用于旁路的药物,如依布利特等。依布利特除作用于旁路、延缓旁路传导外,还有转复心房颤动的作用。但当心动过速终止时应立即停用。患者在用药后需进行心电图监测至少4h,以防止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3、胺碘酮
当上述药物无效或存在禁忌证,如有心功能不全,可使用胺碘酮。但当心房颤动合并预激时,静脉应用胺碘酮应谨慎,在少数患者中有可能抑制房室结传导,加速激动经旁路前传。
治疗-相关药品: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腺苷、地尔硫䓬、依布利特、胺碘酮
治疗-手术治疗:
导管消融技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引起心脏病变的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性心律失常异常传导途径和起源点的介入性技术。
1、作用
导管消融技术是根治预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目前该技术已十分成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2、适应证
对于反复发作的症状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预激伴心房颤动患者应优先考虑。对于无症状预激患者,可行心脏电生理检查进行危险分层。对于特殊职业尤应如此。若电生理检查时,预激伴心房额动的最短RR间期或旁道有效不应期≤250ms、多旁路或诱发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则应行导管消融。无症状预激合并电不同步而导致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应行导管消融。
3、其他
如果有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病史但消融手术不可行或不可取,在排除缺血性和结构性心脏病后,可口服普罗帕酮。对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唯一可选择的口服药物是胺碘酮。
治疗-其他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有禁忌或效果差,有条件者,可行食管调搏终止心动过速。在食管调搏前,可记录食管心电图,有助于心动过速机制的诊断。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如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刺激咽部致恶心)终止心动过速。平卧位,抬高下肢,可提高刺激迷走神经终止心动过速的有效性。
2、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药物转复和控制心动过速失败时,行同步直流电复律。医生会用除颤仪在患者胸部对心脏进行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的律动。预激伴心房颤动的治疗首选电复律。
预后-一般预后:
典型预激综合征本身对健康没有妨碍,如果不发生心律失常则不需要治疗。但有预激的人终身不并发心律失常者绝无仅有,绝大多数在青年或中年开始出现心律失常,少数患者在儿童期甚至婴儿期即发生心律失常,极少数患者老年发病。心律失常一旦发生,一般的规律是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繁,每次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开始容易被治疗措施所终止,以后则效果逐渐变差,乃至无效。
预后-危害性:
1、典型预激综合征本身对健康没有妨碍,但常伴发以房室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主的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心悸等不适,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2、若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压,并有恶化为心室颤动,引起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预后-治愈性:
典型预激综合征经过积极的治疗干预,特别是导管消融术后,可有效缓解症状,控制心律失常。
日常-总述:
科学的日常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治疗效果。患者自身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改善生活方式,严格监测病情,必要时积极行手术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症状发作明显时急切希望手术,但在缓解期又对手术存在顾虑,心理极为矛盾。患者及家属应多了解手术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疾病,医护人员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解释,以取得配合,增加其对手术成功的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服药,特别是对消融手术有禁忌的患者,应按时服药以预防心律失常的复发,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保证休息环境安静适宜,避免过于嘈杂。
3、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但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不劳累为宜,从而提高抵抗力。
4、戒烟酒。
5、尽量避免患者单独驾驶外出,建议有人陪同。
6、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日常-病情监测:
本病症状可反复发作,有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日常-术后护理:
1、射频消融术后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注意患者意识变化,以及有无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出冷汗等表现,以防血气胸、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
2、患者卧床静养,经导管穿刺的部位必须沙袋压迫8~12小时,肢体制动24小时,并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肢体颜色、温度、感觉及伤口有无渗血情况。
3、卧床期间给予易消化饮食。
4、术后1~2天内可能会有胸部隐痛等不适情况,应告知患者属正常反应,以消除其恐惧心理。
5、鼓励患者多饮水,尿潴留患者必要时给予导尿。
6、术后72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穿刺点出血。动脉穿刺患者建议1周内不参加剧烈的活动,如打球、跑步等;保持穿刺局部干燥、清洁,洗澡时不宜用力搓擦。如有不适感觉立即到医院就诊。
饮食调理:
预激综合征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2、少食多餐,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3、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菠菜、香蕉、苹果等。
4、夏季出汗多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和烟酒等。
2、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螃蟹、鱼子等。
3、慎食易胀气的食物,如萝卜、南瓜、红薯、豆浆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4、忌暴饮暴食,避免过饥过饱。
5、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水肿时应限制食盐量和饮水量。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