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耳后骨膜下脓肿疾病英文名称: 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
养生
疾病名称: 耳后骨膜下脓肿
疾病英文名称: 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
疾病概述:
耳后骨膜下脓肿(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并发症之一。胆脂瘤发生、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急性乳突炎时,乳突腔内蓄积的脓液,经乳突外侧骨板溃破区,流入并聚积于耳后乳突骨膜的下方,即可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患者主要表现为耳后疼痛、红肿、外耳道流脓、发热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通常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耳
常见症状: 耳痛、耳后红肿、外耳道流脓、头痛、发热
主要病因: 主要因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胆脂瘤或急性乳突炎等原因,造成脓液聚积于耳后乳突骨膜下方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脓肿诊断性穿刺、耳镜检查、颞骨CT或X线
重要提醒: 本病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据相关文献显示,本病的发生率约为5.96%。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中耳炎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好发于婴幼儿和青少年。
病因-总述:
化脓性中耳炎,特别是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期以及胆脂瘤或急性乳突炎时,炎症穿破鼓窦外侧骨壁或乳突尖部骨皮质,使乳突腔内蓄积的脓液,经破溃区流入并聚集于耳后乳突骨膜的下方,从而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机体抵抗力差、致病菌毒力较强或对抗生素不敏感等因素,也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症状-总述:
耳后骨膜下脓肿主要表现为耳内及耳后疼痛、耳后皮肤红肿、外耳道流脓等。部分患者还可伴同侧头痛、发热及全身不适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耳后皮肤红肿、疼痛,肿胀常位于耳后上方及乳突尖部。
2、耳内疼痛、流脓,脓液常伴臭味。
3、可伴有同侧头痛、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若治疗不及时,可合并颧弓根脓肿、迷路瘘管、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及乙状窦周围炎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耳部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您最近受过外伤吗?
7、最近耳朵里进水了吗?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影响听力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耳痛、耳后红肿、外耳道流脓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其做血常规、脓肿诊断性穿刺、耳镜检查、颞骨CT或X线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耳部检查见耳后红肿,压痛明显。早期耳廓后沟存在,触诊时波动感不明显,耳廓被推向前、外方;晚期耳后沟可消失。形成瘘管者有脓性分泌物由瘘口处溢出。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通过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检查-其他检查:
1、脓肿诊断性穿刺
脓肿诊断性穿刺可抽出脓液。
2、耳镜检查
外耳道有脓,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方穿孔,或大穿孔。可见息肉、肉芽或胆脂瘤;残余鼓膜充血,脓液有搏动;或鼓膜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
检查-影像学检查:
颞骨CT或X线:示乳突气房模糊,有骨质破损。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之后再结合典型症状(如耳痛、耳后红肿、外耳道流脓等)和相应辅助检查结果,即可作出相应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应以消炎排脓和清除病灶为原则。全身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单纯乳突切除术、乳突根治术及鼓窦开放术等。
治疗-药物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类药物,常用药物如青霉素、头孢曲松、红霉素、甲硝唑等。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头孢曲松、红霉素、甲硝唑
治疗-手术治疗:
1、并发于急性乳突炎者,行单纯乳突切除术。
2、并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者,可根据鼓室传声结构的破坏情况,行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术。
3、幼儿乳突尚未发育,只需行鼓窦开放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7~14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耳后骨膜下脓肿一般预后较好。经过早期抗感染或手术治疗,症状大多可以减轻或消失。若延误治疗或病情反复发作,则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部分患者因延误治疗,可引起颧弓根脓肿、迷路瘘管、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及乙状窦周围炎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既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又会增加治疗的难度。
预后-治愈性:
通过积极的抗感染或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用耳,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且避免进行游泳、潜水等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水进入耳内,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声音嘈杂的地方。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一个月后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可使用酒精棉球消毒外耳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坚果、大豆、花生、大枣、山楂等食物。
7、术后患者排气后先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大蒜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注意保护耳朵,不用硬物挖耳,定期清洁耵聍。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