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疾病英文名称: nonparoxysmal junctional...
养生
疾病名称: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
疾病英文名称: nonparoxysmal junctional tachycardia,NPJT
疾病别名: 加速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加速性交接性逸搏心律
疾病概述: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nonparoxysmal junctional tachycardia,NPJT)又称加速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加速性交接性逸搏心律,是因交接区内起搏点自律性增高而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或各种原因所致心肌损伤。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与窦性心律近似,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患者大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能有心悸等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悸、胸闷、头晕、咽痒、咳嗽
主要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酸中毒、低血钾、洋地黄中毒、心脏手术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
重要提醒: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心脏损害加重。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
病因-总述: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的的病因主要为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此外,糖尿病酸中毒、低血钾、洋地黄中毒、心脏手术、麻醉、心导管检查、冠状动脉造影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均可累及房室交接区阻滞,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炎症、变性、坏死等,导致交接区的自律性增加而发生本病。
症状-总述: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的心率多为70次/min-130次/min,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患者大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能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极少数患者的心律从窦性转为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时,会感到咽痒、不断咳嗽,发作停止后症状消失。此外,患者还可见原发疾病的症状。
症状-并发症: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一般不快,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这种心律失常又多为暂时性的,属良性心律失常,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紧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于心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胸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解开暴露胸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回忆记录相关症状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场景 、缓解方式。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会持续多长时间?
2、您觉得心慌吗?觉得胸闷吗?
3、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自行吃过药吗?服药后能缓解吗?
4、您是否有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5、之前做过心电图吗?
6、您平时生活压力大吗?饮食规律吗?情绪喜欢激动吗?
7、您平时喝酒、抽烟吗?
8、您有心脏疾病的家族史吗?
9、您有什么其他的疾病?吃着什么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一个什么病?
3、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4、我的情况严重吗?会有生命危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8、我这个病要开刀吗?
9、我这个病影响我入学、参军、考公,学飞行员吗?
10、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咽痒、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确定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进行心脏听诊检查,根据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情况,初步诊断心脏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2、血生化
可以了解患者有无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损伤等。
3、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
抽血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可帮医生识别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心肌肌钙蛋白I或T(cTnl/cTnT)、心肌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这几项指标最有诊断价值。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典型的心电图表现为:
(1)一系列连续3次以上的交接性P波与QRS波,频率为70次/min-130次/min,一般情况时节律匀齐、R-R间期相等;
(2)P′波为逆行性,可在QRS波之前,则P′-R间期<0.12s;也可在QRS波之后,则R-P′间期<0.20s;也可与QRS波重叠而看不见,PⅡ,PⅢ,PaVF倒置,PaVR,PV1直立;
(3)窦性激动常夺获心室,形成不完全性房室脱节,心室夺获的QRS波提前出现,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2s,亦可形成间歇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即窦-交接区竞争现象;
(4)逐渐发作,缓慢停止,压迫颈动脉窦时只能使心率暂时减慢,也可出现外出阻滞。
2、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24小时记录日常活动时心脏产生的电活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心脏情况,可用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2、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能较明确的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酸中毒、低血钾、洋地黄中毒、心脏手术等病史,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并结合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与窦性心律很近似,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通常不需特殊处理。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及原发疾病。
治疗-一般治疗:
洋地黄中毒者应立即停用洋地黄。
治疗-药物治疗:
1、洋地黄中毒者宜应用钾盐、苯妥英钠治疗。
2、如果心室过快时,可用β受体阻滞药、普鲁卡因等,但有心力衰竭时应避免使用。
3、如心率过快或存在心力衰竭时又未用过洋地黄者可使用洋地黄治疗。
4、当出现房室分离(脱节)时,可考虑应用阿托品使窦性心律增快。通过窦-交接区心律的竞争,使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和房室分离消失,心排血量即可增加。
治疗-相关药品:
苯妥英钠、普鲁卡因、洋地黄、阿托品。
治疗-手术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患者,应酌情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一般不易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也不引起心房或心室纤颤,且多为暂时性的,通常预后较好。往往消除病因后好转或消失。但如果有严重的房室脱节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需积极处理。
预后-危害性:
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咽痒、咳嗽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及时有效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患者除需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日常生活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患者日常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稳的心态,家属应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日常-生活管理:
1、疾病发作时患者需要立即卧床休息,尽量减少移动。
2、病情稳定后,应早期进行适量活动。活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可咨询相关医护人员。
3、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声,防止各种环境污染。
4、戒烟。
5、积极治疗导致本病的原发疾病。
6、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时排便用力引起心律失常。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饮食调理:
本病与饮食无太大关系,但一些过于刺激的饮食如浓茶、浓咖啡或过度饱食、噎食等不良行为习惯等是其诱发因素,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其他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饮食建议:
1、饮食规律,定期进餐,食量适量,不要过饱。
2、细嚼慢咽,尤其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食物,应彻底咀嚼,避免噎食。
3、注意营养丰富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饮食禁忌:
1、避免过度饱食,以免引起噎食。
2、避免饮浓茶、浓咖啡等可能兴奋交感神经的饮食。
3、避免饮酒。
4、按照中医观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及过于滋补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酸中毒、低血钾、洋地黄中毒等,避免激烈运动、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激动、妊娠等,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