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疾病英文名称: phenothiazines poisoning...
养生
疾病名称: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
疾病英文名称: phenothiazines poisoning
疾病概述: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phenothiazines poisoning)主要是由于长期服用或者一次性大量服用吩噻嗪类药物,造成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吩噻嗪类药物主要用于减轻焦虑紧张、幻觉妄想和病理性思维等精神症状,包括脂肪族类(如氯丙嗪)、哌啶类(如硫利达嗪)和哌嗪类(如奋乃静、氟奋乃静),其中氯丙嗪应用最为广泛。本病主要表现为椎体外系的反应,如震颤麻痹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等,常见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随意运动减少、静坐不能、斜颈、吞咽困难、牙关紧闭、昏迷等。由于此类药物治疗剂量的安全范围较大,故致死性病例较少,如果救治及时,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头部、颅脑
常见症状: 静止性震颤、肌强直、随意运动减少、静坐不能、斜颈、吞咽困难、牙关紧闭、昏迷
主要病因: 长期服用或者一次性大量服用吩噻嗪类药物造成药物过量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毒物分析、血药浓度测定、血生化、心电图、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CT)、脑电图
重要提醒: 本类药物无特效解毒药,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对症治疗,避免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吩噻嗪类药物中毒病例均为散发,确切发病率尚无权威报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长期服用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病患者。
2、误服或者有自杀倾向的人群。
病因-总述:
吩噻嗪类药物主要用于减轻焦虑紧张、幻觉妄想和病理性思维等精神症状,也能用于止吐,但会出现口干、便秘、乏力、心悸等不良反应。长时间服用或一次大量误服吩噻嗪类药物导致药物在体内浓度过高,引起中毒,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症状-总述: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抗胆碱能毒性症状为主,因血药浓度及发病缓急不同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中毒
表现为从嗜睡到昏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抽搐发作、震颤、肌肉僵硬、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视物模糊、口干、鼻塞、尿潴留、便秘、低体温、体位性低血压等。
2、慢性中毒
可产生震颤麻痹综合征、迟发型多动症、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等,有时会出现恶性综合征,表现为突然高热、多汗、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腹胀、呼吸急促、兴奋躁动或精神萎靡、朦胧状态,及肌强直、震颤、吞咽困难等,此外还可见体位性低血压、粒细胞减少等。
症状-并发症:
吩噻嗪类药物如氯丙嗪,主要在肝脏代谢,以代谢物形式经尿液或粪便排出。若大量摄入药物,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超过肝肾代谢负荷,使药物在肝肾沉积,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出现药物中毒性肝损害、肾损伤等。
就医-急诊指征:
服用吩噻嗪类药物后出现癫痫发作、牙关紧闭、血压下降、神志不清、昏睡甚至昏迷时,需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服用吩噻嗪类药物后出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
2、伴有随意运动减少、静坐不能、斜颈、吞咽困难、牙关紧闭。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尽早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当出现血压下降、嗜睡甚至昏迷等情况紧急时,需到急诊科就诊。
2、当出现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震颤麻痹综合征等症状时,可到神经内科就诊。
3、长期日常使用吩噻嗪类药物的精神疾病患者,可就诊于精神心理科。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全身进行体格检查,尽量着装宽松,方便检查。
3、尽可能明确使用的吩噻嗪类药物的名称、接触时间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尽快诊治。
4、近期有就诊经历,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出现了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在此次发病以前有出现过类似症状吗?
3、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4、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药名是什么?您服用的剂量是多少?
5、您既往身体状况如何?有什么基础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4、我需要进行哪些治疗?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5、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
6、我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使用吩噻嗪类药物后出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随意运动减少、静坐不能、斜颈、吞咽困难、牙关紧闭、昏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做呕吐物、胃液、尿液的毒物分析,血药浓度测定、血生化以及心电图检查、头颅CT、脑电图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1)呼吸急促。
(2)可见肢体不自主运动、肌阵挛。
(3)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嗜睡、昏睡或昏迷。
2、听诊
(1)心脏听诊可闻及心率增快或心律失常。
(2)肺脏听诊可闻及啰音。
(3)腹部听诊可闻及肠鸣音减弱。
3、触诊
(1)可触及脉率增快。
(2)皮肤温度改变,皮肤潮湿。
(3)肌张力增高、肌肉颤动。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毒物分析
呕吐物、胃液和尿液的毒物分析以及血液药物浓度测定有助于诊断和判断预后。
2、血生化检查
血糖、肌酐、尿素氮、肝功能、心肌酶、电解质等,评估有无其他器官受累。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P-R及QT间期延长,ST和T波改变等。
2、脑电图
本病可出现抽搐或癫痫发作,脑电图用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癫痫。
检查-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用于排除急性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临床上吩噻嗪类药物中毒患者多有误服或者过量应用吩噻嗪类药物的病史,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胃液、呕吐物、尿液的毒物检测及血药浓度检查等作出诊断,并排除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吩噻嗪类抗精神病类药物应用史。
2、临床表现
常表现为椎体外系反应,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随意运动减少、静坐不能、斜颈、吞咽困难、牙关紧闭等,也可出现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口干、无汗、尿储留、低温或高温、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昏迷、呼吸停止等。
3、辅助检查
呕吐物、胃液和尿液的毒物分析,及血液药物浓度测定、血生化、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等有助于诊断和判断预后。
诊断-鉴别诊断:
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中毒:两类药物均为精神疾病常用药物,中毒时出现类似表现,如椎体外系障碍、嗜睡、昏迷、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血液药物浓度测定及呕吐物、胃液、尿液的毒物分析有助于鉴别二者。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标是及时清除药物、防止疾病进展损伤机体功能。本类药物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及时进行洗胃、导泻,同时对患者不适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者可给予透析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升压药物
血压下降时应用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忌用盐酸肾上腺素。
2、中枢神经兴奋剂
中枢神经抑制较重时可予苯丙胺、苯甲酸钠咖啡因等。昏迷状态时,可用盐酸哌醋甲酯肌注,必要时需要重复应用直至苏醒。
3、胆碱能类药物
如有震颤麻痹综合征可使用苯海索。
4、抗心律失常
各种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纠正。
治疗-相关药品:
活性炭、硫酸镁、甘露醇、盐酸去氧肾上腺素、苯丙胺、苯甲酸钠咖啡因、盐酸哌醋甲酯、苯海索、利多卡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病况急需,可考虑腹膜或血液透析,但因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分布较广,效果不肯定。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洗胃
尽早、彻底的洗胃是减少毒物吸收的关键措施。在6小时内的患者,应进行常规洗胃;而超过6小时者,可酌情考虑洗胃。可先行催吐,然后洗胃。将导管从口腔插入胃内,灌入洗胃液,并反复进行。
2、活性炭灌胃
医生会以活性炭灌胃治疗,达到吸附胃肠道内残存药物的目的。
3、导泻
医生可能会给予硫酸镁、甘露醇等药物导泻,促进毒素排出。
预后-一般预后:
吩噻嗪类药物中毒与患者病情、治疗干预是否及时、服药量多少以及是否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多数轻、中度中毒者经过治疗后可完全康复,重度中毒者可出现嗜睡、昏迷、休克、呼吸抑制等,可于24小时内死亡。
预后-危害性: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昏迷,进而导致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多数轻、中度中毒者经过治疗后可完全康复,重度中毒者可出现嗜睡、昏迷、休克、呼吸抑制等,可于24小时内死亡。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多数轻、中度中毒者可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若未能遵医嘱合理使用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本病的再发。
日常-总述: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长期服用吩噻嗪类药物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该类人群精神状态不稳定,容易激动、紧张、多疑。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可向专业医师咨询。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随意加减剂量。
日常-生活管理: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注意调整休息,不要憋尿,保持大小便通畅,促进全身机能及胃肠功能恢复。
2、参加适当的健身运动,增强体质。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焦虑紧张,家属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主要复查心电图、血生化等项目。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是口服中毒,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且洗胃、导泻等治疗会损伤胃肠黏膜,故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等治疗的同时,还需特别重视饮食护理,以促进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食物的选择以清淡软烂、富有营养、含低纤维素为主,以利于消化吸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
3、多吃瘦肉、牛奶,以补充优质蛋白。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避免生葱、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黏膜的损伤。
2、避免生冷、硬质粗糙、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3、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本病可预防。
1、应用吩噻嗪类药物时应注意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
2、将药物放到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
3、生活中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处理与同事及家人的关系,避免矛盾冲突的发生,不能轻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