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肝虚疾病概述: 肝虚是指肝脏虚损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以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头晕,视...
养生
疾病名称: 肝虚
疾病概述:
肝虚是指肝脏虚损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以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震颤,月经不调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外邪侵袭等因素相关。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但如果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病情加重或累及其他脏腑,预后不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肝脏
常见症状: 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震颤,月经不调
主要病因: 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外邪侵袭
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检查、B超检查
重要提醒: 若发现有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震颤,月经不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疾病加重。
临床分类:
1、肝气虚
主要表现为胁肋胀满,容易受惊吓,频繁叹气,精神不畅,思维迟钝,视物不清,神情疲惫,肢体无力,呼吸气短,不爱说话,少腹坠胀,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舌淡苔白润,脉弦细弱。
2、肝血虚
主要表现为头晕,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失眠多梦,指甲灰暗,没有光泽,肢体麻木或拘急,手足震颤,妇女常见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舌淡苔白,脉弦细。
3、肝阴虚
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胁肋胀痛,或出现手足蠕动,口咽干燥,失眠多梦,潮热,夜间汗出,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4、肝阳虚
主要表现为胁肋胀满,神情抑郁,意志消沉,容易受惊吓,视物不清,肢体麻木,关节挛急,面色发青,肢体发凉,或性欲低下,阳痿,滑精,或阴器萎缩,女子可见少腹冷痛,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寒不孕。舌淡苔白,脉沉迟。
病因-总述:
肝虚的发生多与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外邪侵袭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肝脏受损,导致气血、阴阳亏虚。病位在肝,可涉及多个脏腑。
病因-基本病因:
1、情志失调
长期忧愁思虑,耗伤肝血,或长期受到精神刺激,耗伤肝气,均可导致肝脏损伤,日久肝脏亏虚而发为本病。
2、劳累过度
平日操劳过度,休息不足,暗耗肝阴肝血,又耗伤肝气,导致肝脏亏虚。
3、外邪侵袭
外感湿热等邪气,侵犯肝经,日久可耗伤肝阴,形成肝虚证候。
4、久病体虚
疾病日久不愈,体质虚弱,人体气血耗伤,阴阳平衡失调,可损及肝脏,形成肝脏亏虚;或他脏病患累及肝脏,导致肝脏虚弱。
症状-总述:
肝的病变主要反映在肝主疏泄功能失常,致气机逆乱,精神情志异常,消化功能障碍;肝不藏血,全身失养,筋脉失濡及肝经循行部位经气受阻等多方面的异常。常见症状有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震颤,月经不调等。
症状-典型症状:
1、肝疏泄功能失常
(1)气机逆乱
肝疏泄功能异常,气机不畅,胁肋胀满。
(2)精神情志异常
肝疏泄不利,情志失调,可出现情志抑郁,或烦躁不安、思维迟钝、容易受惊吓等。
(3)消化功能障碍
肝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脾胃运化,可出现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
2、肝藏血功能失常
肝阴不足,头目失于濡润,可出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筋脉失于濡养,则指甲灰暗,无光泽,肢体麻木,筋脉拘挛,手足震颤。女子以血为本,肝血亏虚,冲任失养,血海空虚,可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
3、肝循行经气受阻
因虚致郁,肝经循行部位出现不适胸胁满闷、善太息、少腹坠胀等。
4、其他
(1)神情疲惫,肢体无力,呼吸气短,不爱说话,为气虚的常见表现。
(2)肢体发凉,下肢尤为明显,或性欲低下,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宫寒不孕,为阳虚的常见表现。
(3)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晚汗出,口咽干燥是阴虚的常见表现。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震颤,月经不调等表现。
2、或伴有怕冷,四肢冰凉,疲倦乏力,或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相关的体格检查等,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胸胁、少腹胀痛,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震颤,月经不调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四肢不温,或口燥咽干等?
4、有其他什么疾病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平时饮食状况如何?会经常暴饮暴食,或饮酒无度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9、平时体质如何?会经常感冒吗?
10、会经常熬夜吗?大小便正常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视物不清,听觉减退,易惊易恐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检查、B超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问情绪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胁等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来初步判断身体状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结合病情作相关的检查,常无异常发现。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检查、血糖测定等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
观察肝胆等腹部脏器有无损害,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精神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震颤,月经不调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肝火上炎、心血虚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肝气虚
(1)特异症状
精神不畅,思维迟钝,容易受惊吓,神情疲惫,肢体无力,两胁胀满,频繁叹气。
(2)可见症状
脘腹胁肋胀痛,视物不清,肢体无力,呼吸气短,不爱说话,少腹坠胀,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3)典型舌脉
舌淡苔白润,脉弦细弱。
2、肝血虚
(1)特异症状
头晕,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指甲灰暗,没有光泽。
(2)可见症状
肢体麻木或拘急,手足震颤,失眠多梦,面色无华,妇女常见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
(3)典型舌脉
舌淡苔白,脉弦细。
3、肝阴虚
(1)特异症状
头晕,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或出现手足蠕动。
(2)可见症状
胁肋胀痛不适,耳鸣,失眠多梦,口咽干燥,潮热,夜间汗出,手足心热。
(3)典型舌脉
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4、肝阳虚
(1)特异症状
神情抑郁,意志消沉,容易受惊吓,少腹冷痛,温暖或者触按后减轻。
(2)可见症状
胁肋胀满,或者隐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肢体发凉,下肢尤为明显,或性欲低下,阳痿,滑精,或阴器萎缩,女子可见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寒不孕。
(3)典型舌脉
舌淡苔白,脉沉迟。
诊断-鉴别诊断:
1、肝气虚与肝阳虚
两者都是肝病,都属虚证,又都表现为功能作用衰退的症状,如神情疲倦,四肢乏力,心情忧郁,视物不清等。但肝气虚病变相对轻浅,肝阳虚病变相对较重,是肝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生寒,是二者的主要鉴别点,肢体发冷,指甲灰暗,缺乏光泽,阳痿,遗精、不育或不孕,脉迟或左关沉弱等,出现一两个症状就是阳虚证。
2、肝火上炎与肝阴虚
二者都可出现热象,可见眩晕,头痛,耳鸣,胁痛,脉数等症。肝火上炎证多由肝郁化火,气火上逆所致的实火,大多起病突然,病势较急,如突然头胀痛,耳鸣,或暴聋失聪,出血量多。而肝阴虚证,为肝阴亏耗,阴不敛阳的虚火,大多起病缓慢,病势较缓,头部、胁肋绵绵作痛,耳内如蝉鸣,出血量少,同时还可出现见两眼干涩、指甲灰暗,潮热、夜间汗出等症状。
3、肝血虚与心血虚
肝主藏血,血液运行,调节,全赖心肝二脏的配合,一且肝血亏虚,心血也易不足。二者在临床表现方面也很相近,都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淡白无华,眩晕,失眠,多梦,舌淡,脉细等血虚症状。但心血虚证还兼有心神失养的表现,如心悸、怔忡、心烦易惊、健忘等症状。而肝主筋,开窍于目,故肝血虚证多见两眼干涩,视物不清,四肢麻木,指甲灰暗等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临床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临床须仔细辨证,肝气虚宜补益肝气,肝血虚宜补血养肝,肝阴虚宜滋补肝阴,肝阳虚宜温补肝阳。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肝气虚证
(1)若心情郁闷,两胁不适,气郁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香附、郁金、香橼皮。
(2)若头痛,胁肋隐痛,气虚血瘀的患者,可加用川芎、玫瑰花、延胡索。
(3)若肝气虚日久,损及肝阳,出现畏寒,怕冷,喜热饮等,可加用鹿茸、巴戟天、吴茱萸。
2、肝血虚证
(1)若血虚严重的患者,可加用制首乌、枸杞子、鸡血藤。
(2)若目失所养,出现视物模糊的患者,可加用楮实子、枸杞子、菟丝子。
(3)若出现肢体震颤,关节拘急,肌肉颤动的患者,可加用天麻、钩藤、木瓜。
(4)若出现血虚血滞的患者,可加用鸡血藤、丹参、红花。
3、肝阴虚证
(1)若阴虚更明显,出现口干舌燥明显的患者,可酌加石斛、玄参、天冬。
(2)若心神不宁,而出现心烦、失眠的患者,可酌加熟枣仁、炒栀子、合欢皮。
(3)若肝肾阴虚而出现头晕目眩的患者,可加用菊花、女贞子、熟地滋。
(4)若阴虚火旺的患者,可酌加黄柏、知母、地骨皮。
4、肝阳虚证
(1)若出现水肿,尿少明显的患者,可去当归、枸杞子、甘草,加用茯苓、泽泻、车前子、胡芦巴。
(2)若阴寒内伏,腹痛明显的患者,可加用乌药、青皮、小茴香。
(3)若阳损及阴,出现口干咽燥,双目干涩的患者,可加用菟丝子、肉苁蓉、山茱萸。
治疗-药物治疗:
1、肝气虚证
(1)方药:补肝散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芪、山茱萸、山药、白术、当归、川芎、炒枣仁、合欢花。
(3)中成药:柴胡舒肝丸。
2、肝血虚证
(1)方药: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白芍、当归、熟地、川芎、黄芪、白术、党参。
(3)中成药:四物丸、鸡血藤膏。
3、肝阴虚证
(1)方药:补肝汤加减。
(2)常用中药:地黄、当归、芍药、川芎、木瓜、甘草、山茱萸、制首乌。
(3)中成药:二至丸、杞菊地黄丸。
4、肝阳虚证
(1)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2)常用中药:仙灵脾、巴戟天、枸杞子、当归、附子、肉桂、吴茱萸、黄芪、白术、甘草。
(3)中成药:当归四逆丸。
治疗-相关药品:
柴胡舒肝丸、四物丸、鸡血藤膏、二至丸、杞菊地黄丸、当归四逆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针刺疗法
肝阳虚的患者可取阳陵泉、三阴交、肾俞、肝俞、足三里等穴。肝阴虚可取三阴交、阴谷、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肝血虚的患者取肝俞、肾俞、足三里、关元、血海、期门、气海、百会等穴,用补法,每次留针15-20分钟。
2、艾灸疗法
可取肝俞、肾俞,或三阴交等穴,进行艾灸治疗,每次10-15分钟,适用于肝阳虚的患者。
治疗-治疗周期:
肝虚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肝虚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一般病程较长,多为久病所致,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康复。预后与与体质的强弱,能否解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若体质较强,及时正确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可导致病情加重,或累及其他脏腑,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肝虚严重的患者,可导致肝脏气血不足,阴阳失衡,甚至累及其他脏腑。
预后-治愈性:
若体质较强,及时诊断,正确辨证用药,加上饮食和情志调护,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肝虚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情志调护,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肝为刚脏,性喜舒畅条达,忌抑郁恼怒,故情志护理尤为重要。
2、应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刺激,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少生气动怒,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3、注意保持情绪稳定,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服药后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2、滋阴养血补肝的汤剂宜文火久煎,空腹时服用。
3、注意正确煎煮中药,如重镇息风方药中常用龙骨、牡蛎等质地坚硬药物应采取先煎的方法。
日常-生活管理:
1、环境应安静整洁,室内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
2、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眩晕患者应卧床休息,必须变换体位时,动作宜缓慢。病情缓解后,做适当的运动。
4、病后避免过度劳累而加重疾病。
5、病后注意减少用眼,避免眼睛过度疲劳而影响视力恢复。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患者眩晕、头痛、抽搐等的诱发因素、持续时间、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等。
2、观察患者有无头晕、肢体麻木、语言不利、口角㖞斜等中风先兆症状。
3、严密观察神志、面色等变化,定期监测血压,如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检查、B超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慎食油腻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同时注意养护脾胃,饮食宜定时定量,软烂适度。
饮食建议:
1、肝血亏虚的患者,可食用补养肝血的食物,如猪肝、鸡肝、胡萝卜、菠菜、枸杞子等。
2、肝阴虚的患者,可食用滋补肝阴的食物,如羊肝、牛肝、鳖肉、青鱼、带鱼、黑芝麻等。
3、可食用补益肝脏的蔬菜和水果,如荔枝、番茄、樱桃等。
4、可食用补益肝肾且易消化的食物,如桑葚粥、桑芽粥、茉莉花粥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5、忌抽烟、喝酒及烈性饮料。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应注重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同时需增强体质,饮食调护,生活起居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平日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注意随季节变化或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被,防止感染疾病。
2、避免过劳,注意休息,避免提、扛重物及超负荷劳作。
3、避免情绪激动,少看或不看恐怖性、刺激性强烈的电视节目。
4、注意饮食,少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忌暴饮暴食,忌烟酒。
5、若有肝脏等原发病或其他疾病,应积极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