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干燥性角结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t,KC...
养生
疾病名称: 干燥性角结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t,KCS
疾病别名: 干眼、干眼症、角结膜干燥症
疾病概述:
干燥性角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又称干眼、干眼症、角结膜干燥症,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通过适当休息或短期应用人工泪液即可康复,且多不会遗留其他问题。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视疲感
主要病因: 全身性疾病、眼部病变、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手术、药物
检查项目: 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稳定性检查、泪液渗透压检查、泪液溶菌酶含量检查、眼表上皮活性染色
重要提醒: 干燥性角结膜炎症状较轻,且不伴其他损害时,一般通过休息和短期应用人工泪液即可康复。
临床分类:
目前本病尚无统一分类标准。根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版)》,本病可有3种分类方法。
1、按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分类
可分为全身因素性、眼局部因素性、环境因素性、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性、手术相关因素性、药物相关因素性、其他因素性等。
2、按照泪液主要成分或功能异常分类
(1)水液缺乏型干眼:因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和(或)质的异常而引起,如Sjŏgren综合征和许多全身疾病引发的干眼。
(2)脂质异常型干眼:由于脂质层的质或量出现异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及各种引起泪液蒸发增加等因素造成的干眼。
(3)黏蛋白异常型干眼: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眼表上皮细胞(尤其杯状细胞)受损而引起。临床眼表药物的毒性损伤、化学性眼外伤、热烧伤及角膜缘功能障碍、长期配戴接触镜等造成的干眼一般属于此种类型。
(4)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因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包括瞬目异常(如瞬目频率降低、不完全瞬目等)、泪液排出异常、结膜松弛及眼睑异常等导致的干眼。部分视频终端综合征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麻痹性或暴露性眼睑闭合不全也属于这一类型干眼。
(5)混合型干眼: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为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所引起的干眼。
3、按干眼严重程度分类
根据体征的严重程度干眼可分为以下几类。
(1)轻度: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无明显眼表损伤体征(角膜荧光素染色点<5个),泪膜破裂时间(BUT)在2s及以上。
(2)中度: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角膜损伤范围不超过2个象限和(或)角膜荧光素染色点≥5个且<30个,BUT在2s及以上。
(3)重度: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损伤范围2个象限及以上和(或)角膜荧光染色点≥30个,BUT<2 s,角膜荧光素染点融合成粗点、片状或伴有丝状物。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我国干燥性角结膜炎的发病率为21%~3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本病好发于老年人。
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病因-总述:
干燥性角结膜炎由多因素导致,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可能另有因素加入,部分患者发病很难用一种病因完全解释。全身性疾病、眼部病变、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手术、药物等均可引起本病。
病因-基本病因:
1、全身性疾病
很多全身性疾病,尤其免疫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系统失衡会导致干眼,如Sjŏgren综合征、Steven-Johnson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各种结缔组织和胶原血管病、严重的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及痛风,更年期后的女性较为普遍,其他如维生素A缺乏、雄激素缺乏等疾病也易导致干眼。
2、眼部病变
包括局部感染及免疫相关疾病,如感染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丛密度异常,泪腺、睑板腺、眼表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及角膜神经功能异常,螨虫性睑缘炎、睑缘结构异常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动力学异常,如眼睑皮肤及结膜松弛症、泪阜部增生、眼睑痉挛、眼型痤疮等。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光污染、射线、高海拔、低湿度及强风力等。
4、生活方式因素
如长时间操作视频终端、户外活动少、长时间近距离平面固视、睡眠不足、使用空调、吸烟、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眼部化妆及长时间驾驶等。
5、手术因素
(1)各种手术导致泪腺、副泪腺、睑板腺、眼表上皮细胞、角膜上皮基底膜下神经纤维丛损伤及缺失。
(2)各种手术引起泪液动力学异常,如眼表面光滑程度改变或曲率变化、泪道管径扩大、泪小点位置异常、睑缘缺损等。
6、药物因素
(1)全身用药:如更年期补充激素,服用抗抑郁、抗组织胺、抗胆碱、抗精神病药物以及异维甲酸药物、利尿剂、避孕药物、全身化疗药物等。
(2)局部用药:如眼部使用消毒剂、抗病毒药物、抗青光眼药物及含防腐剂滴眼液、眼膏等。
7、其他
如焦虑、抑郁等情绪也会导致本病。
症状-总述:
干燥性角结膜炎的症状多样,一般局限在眼部,最常见的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等。部分患者很难确切形容其感觉,仅形容为“眼不适”。
症状-并发症:
本病晚期可出现角膜缘上皮细胞功能障碍,角膜变薄、溃疡甚至穿孔,也可形成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
症状-伴随症状:
1、眼睛刺痛,灼痛或刮擦的感觉。
2、眼部分泌物增多。
3、畏光,对光的敏感性增强。
4、眼睛发红。
5、戴隐形眼镜困难。
6、夜间驾驶困难,容易视物模糊。
7、视力模糊或眼睛疲劳。
就医-就诊科室:
可前往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畏光或眼部存在炎症者可佩带护目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3、症状近期有无加重?
4、有确诊过眼部疾病吗?有做过眼部手术吗?
5、平时用眼习惯怎样?是否需要长时间注视电子产品?使用隐形眼镜么?
6、有接受过其他治疗么?
7、有无使用什么药物?
8、是否长期使用眼药水?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2、这个病会传染么?
3、这个病会影响视力么?
4、治愈需要多久?
5、我需要日常注意什么?
6、我需要日常佩戴眼镜么?
7、治愈后会复发么?
8、我需要定期复查么?
检查-预计检查:
干燥性角结膜炎的病因较为复杂,需要行多种检查方式进行确定,常用的检查方式主要包括症状问卷调查、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稳定性检查、泪液渗透压检查、泪液溶菌酶含量检查、眼表上皮活性染色等。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眼部的一般情况,观察有无红肿、分泌物、新生物等。同时还会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下,让患者看视力量表来判断患者的视力是否受损。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泪河高度检查
在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显微镜下投射在角结膜表面的光带和下险睑缘光带的交界处的泪液液平,正常高度为0.3mm~0.5mm。可初步判断泪液分泌量。
2、泪液渗透压
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泪液渗透压比正常人增加25mOsm/L,若渗透压>312 mOsm/L,则可以诊断干燥性角结膜炎。该试验特异性较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泪液渗透压升高能最直接地反映眼表的干燥,而且与其他干眼检查不同,其变异小、正常值标准已得到充分的验证。
3、泪液溶菌酶含量
取患者泪液做相应实验室检查确定患者单位体积内溶菌酶含量,正常人均值为1700μg/ml,若含量<1200μg/ml,则提示干燥性角结膜炎。
检查-病理检查:
眼表印迹细胞学检查多取患者眼表细胞进行相应检查,可了解患者眼表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有助于干眼症的诊断,也可间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但印迹细胞学检查是一种有创的方法,而且它还可能影响其他干眼检查的结果,因此不应作为干燥性角结膜炎诊断的首选。
检查-其他检查:
1、泪膜稳定性检查
在结膜囊内滴人5μL~10μL荧光索钠或使用荧光素试纸条,被检者眨眼数次后平视前方,测量者在裂隙灯显微镜的钴蓝光下用宽裂隙光带观察从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即干燥斑的时间,记录为泪膜破裂时间。如果破裂时间小于10秒即可确定泪膜不稳定,可以用于干燥性角结膜炎的初筛。
2、眼表上皮活性染色
(1)荧光素染色:结膜囊内滴少量荧光素钠溶液,裂隙灯显微镜钴蓝光下观察。正常的角膜上皮不染色,染为绿色表示角膜上皮缺损。
(2)丽丝胺绿染色:可将失活变性的细胞和缺乏黏蛋白覆盖的角、结膜上皮细胞染色。由于没有虎红染料的刺激性,容易为受检者接受,近年来更多使用丽丝胺绿染色。
3、泪液分泌试验
检查在安静和暗光环境下进行,把试纸放入被测眼下的结膜囊内,患者向下看或轻轻闭眼,5min后取出滤纸,观察滤纸浸湿的长度,湿长≤10mm但>5mm为分泌偏低,湿长≤5mm可诊断干燥性角结膜炎。
4、干眼问卷量表
针对干眼发生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设计的问卷量表,为干眼提供了简单、易行的初级评估。中国干眼问卷量表在国际常用问卷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干眼患者生活工作环境特点进行设计,包括干眼相关病史、过去1周眼部症状及其发生频率,适用于中国干眼患者。
5、其他
除了上述检查,泪液藏类结晶试验、乳铁蛋白含量测定、角膜地形图检查、血清学检查以及一些新技术,如泪膜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和睑板腺成像系统也可作为干燥性角结膜炎诊断的辅助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由于干燥性角结膜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其诊断需要通过详细的问诊,结合临床表现和多种检查结果判断,并同时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部分疾病与干燥性角结膜炎症状相似需鉴别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版)》,本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1、患者主诉有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眼红、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中国干眼问卷量表≥7分或眼表疾病指数(OSDI)≥13分;同时,患者FBUT≤5s或NIBUT<10s或SchimmerI试验(无麻醉)≤5mm/5min,可诊断本病。
2、患者有干眼相关症状,中国干眼问卷量表≥7分或OSDI≥13分;同时,患者FBUT>5s且≤10s或NIBUT为10~12s,SchirmerI试验(无麻醉)>5mm/5 min且≤10mm/5min,则须采用荧光素钠染色法检查角结膜,染色阳性(25个点)可诊断本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结膜炎
慢性结膜炎病因复杂,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及少量黏液性分泌物,常双眼发病。
2、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除口干、眼干外,多伴有系统损害,如皮肤、骨骼肌肉、肾脏、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均可受累。血清免疫学检査有助于鉴别。
3、睑缘炎
(1)鳞屑性睑缘炎:睫毛根部和睑缘表面附有头皮样鳞屑,局部无溃疡面。
(2)溃疡性睑缘炎:睫毛根部有出血的溃疡面和小脓疱,溃疡愈合后形成疤痕,泪小点闭膜。
(3)眦角性睑缘炎:内外眦部皮肤发红、糜烂、湿润、有黏稠性分泌物。
4、暴露性角膜炎
角膜上皮干燥模糊、坏死、脱落,溃疡或角膜上皮角质变性,伴有基质浸润混浊,有可能继发细菌或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治疗原则:
干燥性角结膜炎的治疗原则是缓解症状,治疗原发病。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重建完整的泪膜,重建眼表功能,缓解症状。完成这些目标需依赖多种途径。首先消除引起干眼的一切诱因是治疗的关键。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分别选择泪液补充、保存或刺激分泌以及抗炎等方法,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治疗-药物治疗:
1、人工泪液
目的是对泪液成分进行替代,最佳替代物是自身血清,但其来源受限。因此多使用人工泪液保持眼表湿润,缓解干燥性角结膜炎症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临床上现有品种繁多的人工泪液制剂供选择,可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眼表损害情况等合理选择人工泪液。需长期使用人工泪液的患者应选用不含防腐剂的剂型,以避免防腐剂的毒性作用加重眼表和泪膜的损害。
2、抗生素
睑缘炎可阻止腺体分泌脂质进入眼泪,可使用抗生素减轻炎症。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通常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部分情况可选择滴眼剂或药膏等剂型。
3、抗炎药物
现已明确炎症是干燥性角结膜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对轻中度干燥性角结膜炎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4、皮质类固醇激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适用于严重的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但应注意此类可能引起眼压升高和晶状体混浊的副作用,多不能长期使用。
5、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同样可用于较为严重的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的症状控制,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
6、催泪药物
口服溴己新、盐酸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等药物可以促进部分患者泪液的分泌,但疗效尚不肯定。
治疗-相关药品:
溴己新、酸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
治疗-手术治疗:
1、自体颌下腺移植
适合治疗重症干燥性角结膜炎,但仅适应于颌下腺功能正常者,此外该手术只能部分解决干眼患者泪液分泌问题,并不能解决干眼的并发症,如脸球粘连、角膜新生血管和角膜混浊等问题。
2、泪小点封闭术
严重的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还可考虑行永久性泪小点封闭术,减少或防止泪液经泪小管排走,进而保持眼睛湿润。
3、睑缘缝合
对于伴有眼睑位置异常,如睑内翻、外翻患者,可考虑睑缘缝合以矫正剂型,改善干燥性角结膜炎症状。
治疗-其他治疗:
1、隐形眼镜
部分症状严重的炎症患者可选择特殊的隐形眼镜,以保护眼睛表面并捕获水分。一般被称为巩膜镜或绷带镜。
2、湿房镜及硅胶眼罩
通过提供密闭环境,减少眼表面的空气流动及泪液的蒸发,达到延迟泪液在眼表的停留时间。
3、软性角膜接触镜
适用于干燥性角结膜炎伴角膜损伤者,也可选择高透氧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4、物理疗法
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应进行眼睑清洁、热敷及睑板腺按摩。
治疗-治疗周期:
干燥性角结膜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通过适当休息或短期应用人工泪液即可康复,且多不会遗留其他问题。症状较重或迟迟得不到治疗者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甚至遗留瘢痕。
预后-危害性:
1、干燥性角结膜炎可造成眼部干涩、异物感等眼部不适,影响工作生活。
2、病情持续发展可带来多种并发症,引起角膜溃疡甚至穿孔。
3、晚期患者可遗留角膜瘢痕,进而影响视力。
预后-自愈性:
症状较轻者可在适当休息后自行恢复。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后,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复发性:
患者有复发可能。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自身的情况。
日常-总述:
干燥性角结膜炎的发生与日常的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相关,患者在发生干眼症后,应当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尤其注意眼部的保护,促进疾病症状的消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日常生活中多了解本病的致病因素及风险因素, 树立自我防范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家属沟通交流,说出内心疑虑。 提倡患者家属多陪护, 予以患者情感层面的支持, 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滥用药物。使用眼药水的患者,需要注意:
1、使用眼药水时,人保持平躺或者是头仰起来的状态,用手或者是棉签把下眼睑扒开,眼睛向上看,这样能露出来下眼睑和眼球之间的一个窝,把眼药水凭空滴下来,滴到这个窝里面。如果滴进去了,就不需要再滴第二滴,只滴一滴就可以。
2、避免将眼药水直接滴到黑眼仁上,因为黑眼仁上的上皮比较脆弱,而且神经纤维比较敏感,滴到黑眼仁上容易造成其他理化因素的刺激,而导致眼睛的刺激性流泪,所以滴到下眼睑的结膜囊比较理想。
3、如果用棉签操作,滴完眼药水之后,尽量用手将下睑轻轻提起盖在眼球表面,这样能让减少眼药水的流失,如果下睑猛的一闭,所有的眼药水都将通过睑裂被挤出来,就起不到滴眼药水的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及充足睡眠,注意眼部休息。
2、避免较长时间的应用电子产品。
3、可适当增加眨眼频率。
4、尽量避免使用隐形眼镜。
5、减少空调、电扇、吹风等直吹眼部。
6、避免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下,可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
日常-复诊须知:
定期眼科门诊复查,如有眼睛干涩、烧灼感等症状加重,或治疗好转后症状反复,应及时到眼科就诊。
饮食调理:
本病患者在治疗同时应当注意饮食的管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可适当多吃胡萝卜、番茄、木瓜、南瓜、菠菜、绿花椰菜、枸杞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各种动物的肝脏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对于干眼症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3、鱼、蛋瘦肉等食物蛋白质较高,有助于患者康复。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
2、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
4、忌食烤肉、炸鸡等油腻、燥热食物。
5、减少日常饮食中盐的使用,避免高盐食物或腌制物。
预防措施:
合理的生活习惯调整对于预防干燥性角结膜炎 有一定帮助:
1、合理使用手机和电脑,减少电子产品的长时间使用。定期应向远处观望、适当活动,以减少眼部疲劳。
2、保证在用眼环境的适当光照,避免过强或过暗。
3、尽量不戴隐形眼镜,戴隐形眼镜容易造成角膜缺氧和炎症,还容易造成眼部干涩。
4、注意眼部保健,热敷眼部,做眼保健操,主动眨眼,缓解眼部疲劳。
5、眼部手术术后遵医嘱使用滴眼液。
6、在空气污染较重时可使用护目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