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跟腱前囊炎疾病英文名称: anterior bursitis of achilles t...
养生
疾病名称: 跟腱前囊炎
疾病英文名称: anterior bursitis of achilles tendon
疾病概述:
跟腱在附着于跟骨结节处有两个滑囊,一个位于跟腱后,称为跟后滑囊;一个位于跟腱前,称跟前滑囊。跟腱前囊炎(anterior bursitis of achilles tendon)由于跟腱劳损和炎症性关节炎所致,可有跟腱疼痛和肿胀的表现。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经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后,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足部
常见症状: 跟腱疼痛、肿胀
主要病因: 与跟腱劳损和炎症性关节炎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跟腱炎、跟腱断裂的发生。因此,一旦确诊此病,需及早接受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较常见,但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运动员。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与跟腱劳损(如活动量过大、长期穿高跟鞋等)和炎症性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有关。
病因-危险因素:
运动员,由于运动量过大,患本病的风险较高。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跟腱疼痛和肿胀,在炎症初期,踝关节后下部有酸、胀或轻微的疼痛感,随病情进展,变为持续性疼痛。开始时肿胀仅限于跟腱的前面,但很快扩展到内侧与外侧,跟腱附近肿胀。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前囊炎反复刺激跟腱,可导致跟腱退行性改变、跟腱炎,甚至跟腱断裂。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足部检查,建议提前洗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不舒服的?哪里不舒服?
2、出现症状多长时间了?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最近受过外伤吗?
7、您从事什么工作呢?运动员吗?
8、平时的鞋子合脚吗?
9、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跟腱疼痛和肿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X线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跟腱附着跟骨处两侧轻度肿胀、压痛,或有捻发音。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踝关节X线侧位片可示跟骨后上方的透亮三角区不清晰或消失,有时可见钙化点位于跟腱后或跟骨后上方。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病史,以及跟腱疼痛和肿胀的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X线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距骨后结节骨折。
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距骨后结节骨折相鉴别。距骨后结节骨折常有踝后部疼痛与肿胀,步行下山或下楼困难。一般通过X线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有明确病因者,还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抗炎、止痛治疗,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2、疼痛严重者,还可往滑囊内注入醋酸强的松龙、普鲁卡因,以缓解疼痛症状。但此方法会增加跟腱断裂的风险,目前比较有争议。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吲哚美辛、醋酸强的松龙、普鲁卡因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者,需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目的是将增生的滑囊突切除,清理退变的跟腱组织,以缓解症状。常用的治疗方式有跟腱前滑囊切除术、跟腱前滑囊内窥镜减压术。
治疗-其他治疗:
1、冷敷
对急性期组织肿胀者,可使用冷敷,以减少局部血运循环,缓解症状。
2、支具固定
可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踝关节,以减轻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2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达到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有跟腱疼痛和肿胀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注意活动量。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术后患者可进行擦浴。
5、女性患者可避免长期穿高跟鞋,且避免高跟鞋的跟太高。
6、打石膏的患者注意保持石膏的清洁干燥,避免移位。
7、肥胖患者应科学减重。
8、家属可为患者准备合适的鞋子,必要时可定制鞋子和鞋垫。
9、运动员进行运动前需充分热身,且应佩戴相应的护具。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适量多吃一些虾皮、泥鳅等含钙和磷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喱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
2、注意日常保护,运动前佩戴护具,充分热身。
3、肥胖人群应科学减重。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