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骨包囊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hydatid disease of bone疾病概述: 骨包...
养生
疾病名称: 骨包囊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hydatid disease of bone
疾病概述:
骨包囊虫病(hydatid disease of bone)是指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骨骼中的寄生虫病。由于包囊虫在骨内生长缓慢,大约要10~20年后才产生症状。病变多在骨盆、脊柱、股骨、肱骨、胫骨等处,可有骨痛、跛行、局部或肢体肌肉萎缩等症状,通常采用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骨痛、跛行、肌肉萎缩、截瘫
主要病因: 棘球蚴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B超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引起继发性慢性骨髓炎,因此,一旦确诊,需及早接受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狗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狼、狐、猫等。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直接与狗接触是传染本病的主要方式。
流行病学-发病率:
骨包囊虫病的发病率占全部包囊虫病的1%~2%。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生活在畜牧区的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本病在畜牧区发病较多。
病因-总述:
患者食入有虫卵污染的食物后,虫卵的包膜在小肠内被消化放出六钩蚴,穿过肠壁,入门静脉,到达肝脏,约有75%的六钩蚴停留在肝脏,其余的再通过右心入肺,又有15%左右在肺内停留,经过两次"过滤”仅有很少一部分六钩蚴进入全身循环,在骨、脑以及其他部位产生病灶。
症状-总述:
病变发展极为缓慢,骨骼感染常发生于儿童期,而在成年后才出现症状。病变早期可无任何不适,当病灶继续发展,出现骨痛、跛行,以及局部或肢体肌肉萎缩,受累的骨骼可出现增粗、畸形,轻微外力即可产生病理性骨折。脊柱受累时,囊肿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神经受损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出现截瘫。
症状-并发症:
随着病情进展,晚期囊肿穿破骨皮质侵入周围软组织,临床上可出现大包块。若穿破皮肤,皮肤破溃可形成长期不愈的瘘管,流出脓液和包虫碎屑,并可引起继发性慢性骨髓炎,有时可累及个别关节,而引起病理性脱位。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出现症状多长时间了?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最近受过外伤吗?
7、您有过牧区旅居史吗?家里养狗了吗?
8、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这个病传染吗?
3、症状还会加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会有后遗症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骨痛、跛行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B超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有无包块、有无皮肤损害,还会让患者做指定动作,了解活动有无受限。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
2、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阳性率可达70%~95%,可作为初筛试验。但与结核病、并殖吸虫病、猪囊尾蚴病等有交叉反应,特异性不高。
(2)血清免疫学试验:包括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血凝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电转印迹(EITB)等,其中以ELISA与EITB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可检出血清中抗体水平低的患者。
(3)循环抗原测定:循环抗原的检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存在着敏感性低、特异性差的缺点,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能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受累骨呈虫蚀样不规则侵袭破坏,骨小梁被破坏而出现襄状透明区,无骨膜反应及新骨形成。
2、MRI检查
骨包虫病呈圆形多房性骨破坏,破坏区边缘光整锐利。
3、B超检查
骨内形成囊腔,骨变形,包囊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暗区,囊腔内可有分隔回声,无骨膜反应性增厚,常同时伴有肺、肝等处病灶。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居住史,以及骨痛、跛行等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骨巨细胞瘤、纤维囊性骨炎、脊椎结核、椎管内良性肿瘤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
好发于长骨骨端,呈皂泡样,偏于一侧,而包虫囊肿则向骨内阻力最低处发展,常自干骺端向骨干伸延。在T1WI巨细胞瘤呈中等信号,而T2WI为等或高信号。
2、纤维囊性骨炎
全身骨骼呈现骨质疏松,有骨膜下骨质吸收,长骨因软化而弯曲。
3、脊椎结核
椎间盘常受破坏,可致椎间隙变窄。
4、椎管内良性肿瘤
椎体无囊状破坏,椎管压迫性侵蚀之范围比较局限。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发病部位、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刮除植骨术是较常用的方案,此外,还可采用病骨切除、截肢术等。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药。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刮除植骨术是较常用的方法,但手术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子囊的扩散及囊液外流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危险。
2、晚期病变广泛,难于局部切除或刮除者,可考虑做关节离断术或截肢术,但骨病变较长而软组织尚无广泛受侵时可做假体置换术。脊柱受侵时应及时早期清除病灶并植骨。合并截瘫时则应彻底清除病灶并做脊髓減压及应用器械内固定术,做植骨融合。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决定于病变的程度及受累的部位,一般骨盆及脊柱的病变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有骨痛、跛行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应保持患处制动,避免剧烈活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水洗手术部位,可在家属帮助下进行擦浴。
5、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6、家属可帮助卧床患者按摩肢体、翻身,防止出现静脉血栓和压疮。
7、家属可为患者定制合适的支具,并遵医嘱配戴。
8、本病具有传染性,应适当隔离,并及时消毒污染区域,避免疾病的传播。
9、家中养狗的患者应及时带狗进行预防性治疗。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时换药,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防止感染。
2、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压折或者牵扯引流管。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西蓝花、黄瓜、草莓、猕猴桃等,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一些燕麦、荞麦等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
7、术后患者可先给予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然后慢慢恢复至正常饮食。
8、患者可多吃一些虾皮、海带、泥鳅等含钙、磷较多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喱、螺蛳粉等。
3、避免吃生食、不干净的食物,避免饮用未煮沸的水。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在牧区密切接触狗。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3、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