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鼓膜外伤疾病英文名称: tympanic membrane trauma疾病概述: 鼓膜...
养生
疾病名称: 鼓膜外伤
疾病英文名称: tympanic membrane trauma
疾病概述:
鼓膜外伤(tympanic membrane trauma)常指外伤性鼓膜穿孔,可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所致。患者可出现耳痛、耳鸣、听力减退、外耳道出血、眩晕、恶心等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耳
常见症状: 耳痛、听力减退、耳鸣、耳内少量出血、眩晕、恶心
主要病因: 本病可因间接或直接的外力损伤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耳镜检查、颞骨CT
重要提醒: 为避免引起颅内感染,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病因-总述:
鼓膜位于外耳道深处,在传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鼓膜外伤多因间接或直接的外力损伤所致。此外,颞骨纵行骨折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直接外伤
(1)器械伤:如用火柴梗、牙签等挖耳刺伤鼓膜;
(2)医源性损伤:如取耵聍、外耳道异物等;
(3)其他:矿渣、火花等溅入外耳道或误滴腐蚀剂等,也可引起鼓膜外伤。
2、间接外伤
多发生于空气压力急剧改变之时,如炮震、爆炸、掌击耳部均可使鼓膜破裂。咽鼓管吹张或擤鼻时用力过猛、分娩时用力摒气、跳水时耳部先着水面也可使鼓膜受伤。
症状-总述:
患者可突感耳痛、听力减退,常伴耳鸣,耳内可少量出血,还可出现耳内闷塞感。气压伤时,由于气压作用使镫骨强烈运动而致内耳受损,除听力下降外,还可出现眩晕及恶心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如受伤时精神紧张,可感觉不到任何症状。一般在鼓膜破裂瞬间,突然发生耳痛、耳聋、耳鸣,偶伴短暂眩晕。直接外伤引起的单纯鼓膜破裂,听力损失较轻;爆震伤常导致内耳受损而呈混合性聋;如迷路同时受震荡,则可发生严重耳聋。
症状-并发症: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引起中耳或颅内感染,甚至造成脑脊液耳漏。
就医-门诊指征:
突感耳痛、听力减退、耳鸣、耳内出血,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于耳鼻喉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耳部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从事什么工作啊?电焊工吗?
6、您最近被巨大噪声震过吗?
7、最近耳朵里进水了吗?受伤了吗?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长久影响听力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耳痛、耳聋、耳鸣、耳内少量出血、眩晕、恶心等相应症状,应尽快就医。医生在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后,可能建议其做听力学检查、耳镜检查、颞骨CT,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可见外耳道有少许鲜血流出,片刻即止。如有颅底骨折,则血量较多(其内可含有脑脊液)。血液可经咽鼓管流入鼻咽部,而从口中吐出。
检查-其他检查:
1、耳镜检查
可见鼓膜呈裂隙状穿孔,穿孔边缘有少量血迹,外耳道有时可见血迹或血痂。直接外伤一般引起鼓膜后下方穿孔,间接外伤引起者多位于鼓膜前下方。若有清水样液体流出,常提示有脑脊液耳漏。
2、听力学检查
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如伴有迷路损伤,则为混合性,程度轻重不一。
检查-影像学检查:
颞骨CT:怀疑有颞骨骨折、脑脊液耳漏者,可行颞骨CT以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外伤史,伤后听力下降伴耳鸣,检查见鼓膜穿孔,穿孔边缘有血迹或血痂,再结合听力学检查、耳镜检查、颞骨CT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鼓膜外伤的早期处理原则为干耳疗法,预防感染。还可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酌情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必要时,可行鼓膜修补术。
治疗-一般治疗:
1、用75%乙醇液消毒外耳道皮肤,清除外耳道内存留的异物、泥土、凝血块和脓液等,以乙醇再次消毒外耳道后,在外耳道口轻塞消毒棉球。
2、干耳疗法,保持耳内干燥,局部禁止冲洗或滴入任何滴耳液。穿孔愈合前,禁止游泳或任何水液入耳,以免引起中耳继发性感染。
3、切勿用力擤鼻涕,必要时可将鼻涕吸入咽部吐出,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药物等。中耳已发生化脓性感染者,须加强全身抗炎治疗及局部清洁(吸脓或拭脓)。确定无内耳外伤或颞骨骨折者,方可应用洗耳药及滴耳药。
2、破伤风抗毒素
如受伤环境不清洁,须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3、其他药物
如有耳鸣、感音性耳聋发生,可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等,对早期耳鸣及感音性聋的减轻及恢复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治疗-相关药品:
阿莫西林、破伤风抗毒素、甲钴胺。
治疗-手术治疗:
经贴补穿孔仍未愈合或穿孔较大者,可行鼓膜修补术,来修复穿孔,恢复鼓膜的完整性,恢复听力水平。
治疗-其他治疗:
如外伤后3-4周鼓膜穿孔仍未愈合,可用小镰刀搔刮穿孔边缘,形成新鲜创面,然后用复方尿素棉片贴补于鼓膜表面,每周一次,直到愈合为止。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通常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危害性:
如果延误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引起颅内或中耳感染、脑脊液耳漏等,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预后-治愈性:
大多数患者经过早期规范的治疗,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用耳,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且避免进行游泳、潜水等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水进入耳内,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声音嘈杂的地方。
6、患者外出时建议家属陪同出行,避免发生意外。
7、患者日常减少戴入耳式耳机,并不要使用耳机过长时间。
8、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添减衣物,防止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十天后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注意保护耳朵,防止水流入耳内,严防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番茄、胡萝卜、柑橘等,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坚果、大豆、花生、猪肝、枸杞等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保护耳朵,遇突发情况时注意捂耳朵。
2、禁用火柴杆、发卡等锐器挖耳。
3、电焊工等工作人员应准备好防噪耳塞。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