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鼓膜炎疾病英文名称: myringitis疾病概述: 鼓膜炎(myringitis)是指...
养生
疾病名称: 鼓膜炎
疾病英文名称: myringitis
疾病概述:
鼓膜炎(myringitis)是指发生于鼓膜的急、慢性炎症,既可从外耳道和中耳的急性炎症蔓延而来,也可原发于鼓膜本身,波及到其邻近的外耳道深部皮肤。在鼓膜的急性炎症中,比较常见的为急性鼓膜炎和大疱性鼓膜炎;在慢性炎症中,较多见的为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耳痛、耳溢液、听力下降、耳鸣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耳
常见症状: 耳痛、耳鸣、耳溢液、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头痛、眩晕、低热、乏力
主要病因: 鼓膜炎可能与感染、药物或物理刺激、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气压的剧烈变化、变态反应、慢性炎症刺激、表皮抵抗力降低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颞骨X线、CT、耳镜检查、听功能检查
重要提醒: 鼓膜炎患者需明确临床类型及病因之后,再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
根据起病的缓急,可分为以下几类:
1、急性炎症
(1)急性鼓膜炎:为鼓膜及邻近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常由于外耳道急性炎症的蔓延,或者异物、强烈药剂刺激所致。
(2)大疱性鼓膜炎:又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鼓膜及其相连续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本病可能是由病毒感染所致。
2、慢性炎症
较常见的为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又称特发性慢性鼓膜炎,是以鼓膜表面的肉芽性损害为特点的鼓膜慢性炎性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鼓膜炎的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大疱性鼓膜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人,无性别差异。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大疱性鼓膜炎常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流行期,尤其是冬季。
病因-总述:
鼓膜炎的类型不同,发病原因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急性鼓膜炎是因真菌感染、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腐蚀性药物刺激以及气压的剧烈变化所致。大疱性鼓膜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病例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药物或物理刺激以及变态反应有关。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细菌或真菌感染、耵聍栓塞、慢性炎症刺激、表皮抵抗力降低等因素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感染
(1)急性鼓膜炎:多继发于外耳道炎、疖肿,还可因真菌感染所致。
(2)大疱性鼓膜炎:本病为病毒感染所致,常见如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少数病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
(3)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因肉芽组织表面曾培养出数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念珠菌等,故本病可能是在特发性鼓膜炎的基础上,继发了细菌或真菌感染。
2、药物或物理刺激
腐蚀性药物的刺激和损伤可导致急性鼓膜炎,少数大疱性鼓膜炎也与药物或物理刺激有关。
3、外耳道异物或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可导致急性鼓膜炎及慢性肉芽肿性鼓膜炎。此外,急性鼓膜炎还可因外耳道异物所致。
4、其他
(1)气压的剧烈变化:急性鼓膜炎还可能与气压的剧烈变化有关。
(2)变态反应:少数大疱性鼓膜炎与变态反应有关。
(3)慢性炎症刺激: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可能与外耳道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常继发于慢性外耳道炎。
(4)表皮抵抗力降低:当外耳道深部的湿度和温度升高时,外耳道深部的皮肤和鼓膜表面的表皮剥脱,在此基础上出现继发感染,以致肉芽组织增生,也可导致慢性肉芽性鼓膜炎。
症状-总述:
鼓膜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耳痛、耳鸣、耳溢液及听力下降等。因其分型不同,具体表现也会有所差异。部分患者还可伴头痛、眩晕、低热、乏力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鼓膜炎
(1)耳痛:突发耳部疼痛,并发急性中耳炎时有严重耳痛。
(2)听力下降及耳鸣:可伴轻度听力下降和耳鸣。
(3)发热:体温无明显变化或稍高。
(4)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伴头痛及全身不适。
2、大疱性鼓膜炎
(1)耳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患者突然感觉耳深部出现疼痛,可为胀痛或刺痛,并迅速加重,可伴同侧头痛及颊部疼痛。大疱破裂后,耳痛可逐渐减轻。
(2)耳溢液:大疱破裂后,耳内可流出淡黄色或略带血性的浆液性分泌物,量一般不多,持续时间短暂。
(3)耳鸣及耳内闷胀感:耳痛发生前、后,可出现低调性耳鸣,或有耳内闷胀感、堵塞感等。
(4)听力下降:患者可有听力下降,一般不重,为传导性,但发病初期常被疼痛遮盖。
(5)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伴眩晕、低热、乏力等表现。
3、慢性肉芽性鼓膜炎
(1)耳内不适或痒感,一般不痛。
(2)间断性少量耳内流脓,无臭味。
(3)听力常无明显改变,反复发作而久治不愈者,可出现轻度的传导性聋。
症状-并发症:
1、单发性或多发性脑神经损害
很少见。其中多为位听神经和(或)面神经损害,发生于疾病早期,或继发于病后3周内。若听神经受累,则可出现轻度到中度的感音神经性聋、眩晕等,耳聋大多为可逆性。
2、脑膜脑炎
很少见。可与脑神经损害伴发,亦可单独出现。
3、其他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并发急性中耳炎、分泌性或化脓性中耳炎等,但临床并不常见。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耳部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您最近感冒了吗?
7、曾患过外耳道炎吗?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长久影响听力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耳痛、耳鸣、耳溢液、听力下降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其做血常规检查、颞骨X线、CT、耳镜检查及听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触诊乳突处,可有轻压痛。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通过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或病毒感染。
检查-其他检查:
1、耳镜检查
(1)急性鼓膜炎:鼓膜上部沿锤骨柄处充血明显,后期全部鼓膜充血肿胀。合并有弥漫性外耳道炎时,鼓膜上皮有糜烂,但很少穿孔。
(2)大疱性鼓膜炎:可见鼓膜及邻近外耳道皮肤充血,鼓膜后上方常见一个或多个红色或紫色的血疱疹。若血疱疹破溃,可伴少量血性分泌物流出。鼓膜表皮层有浅表溃疡或血痂,无鼓膜穿孔。
(3)慢性肉芽性鼓膜炎:鼓膜轻度充血、鼓膜表面和外耳道深部皮肤有微小颗粒状肉芽或表浅溃疡,成簇分布于一处或数处,或遍及全鼓膜,病损表面有少许脓液。肉芽可随鼓膜活动。
2、听功能检查
(1)急性鼓膜炎:纯音听阈测试可正常或轻度传导性聋。
(2)大疱性鼓膜炎:听力检查呈轻度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听力下降。
(3)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听力检查可有轻度传导性聋,声导抗可呈A型或As型曲线。
检查-影像学检查:
1、急性鼓膜炎患者,CT显示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多无异常。
2、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患者,颞骨X线及高分辨率CT显示,鼓室及乳突常无异常。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等,再结合典型症状和相应辅助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但需要注意区分鼓膜炎的不同类型,以便指导临床治疗。
治疗-治疗原则:
鼓膜炎患者应在明确病因及临床类型后,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在外用滴耳剂的基础上,口服抗病毒、抗支原体或抗生素类药物。病情顽固者,还可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疼痛剧烈者,可酌情使用镇痛药物。肉芽增生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避免反复挖耳及外耳道进水,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
治疗-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
(1)抗感染药物
①抗病毒药物:大疱性鼓膜炎多为病毒感染所致,可口服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②抗生素类药物:急性鼓膜炎炎症较重,或伴有体温升高者,可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大疱性鼓膜炎大疱破裂后,为预防继发感染,也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
③抗支原体药物:若为支原体感染,可给予红霉素治疗。
(2)镇痛药物
耳痛剧烈者,可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3)激素类药物
个别顽固的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患者,可给予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常用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2、外用药物
(1)酚甘油滴耳剂
①急性鼓膜炎患者,可用酚甘油滴耳剂滴耳。
②大疱性鼓膜炎在大疱破裂前,局部应保持清洁,并用2%~3%的酚甘油滴耳,以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
(2)氧氟沙星等其他滴耳剂
①大疱性鼓膜炎在大疱破裂后,应擦干外耳道,并保持局部清洁。可用0.3%氧氟沙星滴耳剂滴耳,以预防继发感染。
②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在局部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可用0.3%氧氟沙星滴耳剂或利福平滴耳剂。
治疗-相关药品: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红霉素、泼尼松、地塞米松、酚甘油滴耳剂、氧氟沙星滴耳剂、利福平滴耳剂
治疗-手术治疗: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患者,如果肉芽增生明显,可在2%丁卡因表面麻醉后,于显微镜下清除鼓膜表面肉芽组织。然后用10%~2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烧灼,并保持外耳道干燥。
治疗-其他治疗:
1、应用局部热透疗法,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吸收。
2、大疱性鼓膜炎,大疱未破者在进行局部消毒后,可用尖针将血疱挑破,放出内部脓血,再进行消毒处理,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3、急性鼓膜炎患者,可应用咽鼓管吹张,以防止粘连。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3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鼓膜炎的预后多较好,经适当治疗,症状可得到缓解,一般不会遗留听力障碍。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并发急性中耳炎、分泌性或化脓性中耳炎、脑神经损害或脑膜炎,既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又会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治疗周期。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需要及时治疗。
预后-治愈性:
鼓膜炎经过早期规范地治疗,通常可以治愈。但痊愈后要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耵聍栓塞或其他刺激,以免病情反复。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用耳,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且避免进行游泳、潜水等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水进入耳内,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声音嘈杂的地方。
6、患者外出时建议家属陪同出行,避免发生意外。
7、患者日常减少戴入耳式耳机,并不要使用耳机过长时间。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一周后复查。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坚果、大豆、花生等食物。
7、定时定量用餐。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咖喱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注意保护耳朵,不用硬物挖耳,避免过多水流入耳内。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