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冠状动脉扩张病疾病英文名称: 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冠状动脉扩张病
疾病英文名称: 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
疾病概述:
冠状动脉扩张病(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扩张样改变,其直径超过相邻正常冠状动脉的1.5倍及以上。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如川崎病、多发大动脉炎和感染性疾病等也可以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可分为局限性扩张(即冠状动脉瘤)和弥漫性扩张两种,其中弥漫性扩张是指扩张范固超过冠状动脉长度的50%。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还可伴呼吸困难等症状。主要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但是最佳的治疗方案目前存在争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绞痛、呼吸困难、水肿、心悸、头晕
主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相关、吸毒、感染、川崎病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
重要提醒: 冠状动脉扩张病患者应积极治疗,避免不良预后。
临床分类:
1、根据病变范围分类
(1)Ⅰ型指双支或三支冠状动脉弥漫性扩张;
(2)Ⅱ型指一支冠状动脉弥漫性扩张,另一支冠状动脉局限性扩张;
(3)Ⅲ型指单支冠状动脉弥漫性扩张;
(4)Ⅳ型指单支冠状动脉局限性或节段性扩张。
2、根据局限性冠状动脉扩张的壁成分,可将动脉瘤分为真性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
3、根据横截面与长轴的比例,可将动脉瘤分为囊状动脉瘤、纺锤形动脉瘤,并将直径超过8mm的动脉瘤定义为巨大动脉瘤。
4、新分型将动脉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扩张分为5型,共13个亚型:
(1)Ⅰ型:单根冠状动脉扩张。
①冠状动脉扩张直径≤5mm;
②冠状动脉扩张直径在5~8mm之间;
③冠状动脉扩张直径>8mm。
(2)Ⅱ型:单根冠状动脉多处局限性扩张。
(3)Ⅲ型:单根冠状动脉弥漫性扩张(>1/2血管长度)。
①不合并冠状动脉狭窄;
②合并冠状动脉狭窄,长度≤20mm;
③合并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长度>20mm。
(4)Ⅳ型:合并冠状动脉狭窄,长度≤10mm 。
①近端合并冠状动脉狭窄,长度≤10mm;
②远端合并冠状动脉狭窄,长度≤10mm;
③近远端均合并冠状动脉狭窄,长度≤10mm。
(5)Ⅴ型:合并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长度>10mm 。
①近端合并冠状动脉狭窄,长度>10mm;
②远端合并冠状动脉狭窄,长度>10mm;
③近远端均合并冠状动脉狭窄,长度>10mm。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冠状动脉扩张病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率约为0.2%~1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男性。
病因-总述:
冠状动脉扩张病的病因较多,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另外,先天性疾病、炎性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相关、吸毒(可卡因)、感染以及川崎病等都可以导致冠状动脉扩张病。
病因-基本病因:
冠状动脉扩张病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动脉中层破坏、动脉壁变薄及动脉壁剪切力增加有关。
症状-总述:
冠状动脉扩张病由于有血栓形成或栓塞、发生痉挛、血流减慢,可导致心肌缺血,患者常表现为心绞痛,严重者甚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衰等。
症状-并发症:
1、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表现为严重心绞痛的症状,如胸部疼痛不适、烦躁、心跳加快或不规则、上腹痛、头晕、出汗、呼吸困难、恶心或呕吐等,含服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
2、心律失常
轻度的心律失常无明显症状;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出现心悸、胸闷、低血压等症状;病情危重者可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3、心衰
右心衰时会引起全身特别是下肢和腹部水肿;左心衰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倦怠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
就医-就诊科室:
可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听诊器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检查,需要患者在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7、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都有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些症状?
2、之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发作之前都做过什么,比如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
3、感觉在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减轻?
4、既往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相关诊断?心脏做过什么治疗吗?
5、既往还有什么疾病史?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都进行过哪些治疗?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得如何?
6、平时有是否有吸烟、饮酒的习惯?每天的量是多少?
7、饮食情况如何?是否经常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8、平时生活、工作压力大吗?是否有时间进行锻炼?
9、家人有出现过类似情况或患心脏病的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病情严重吗?有没有生命危险?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和治疗冲突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水肿、心悸、头晕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的心脏进行叩诊、听诊等检查,了解心脏的形态、大小有无变化,通过心脏听诊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初步判断心脏病变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冠状动脉管腔的大小和扩张程度,更全面地显示血管腔、血管壁的详细情况,能够提供很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清或者不能发现的信息,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认识和指导介入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显示血管扩张区域,还可显示动脉瘤。
3、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不需要使用对比剂,经计算机处理后,即可得到满意的血管影像,属于无创伤、无辐射的检查手段。
4、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扩张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等。
5、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相关、吸毒、感染、川崎病等病史,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水肿、心悸、头晕等表现,并结合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冠状动脉扩张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阿司匹林、免疫球蛋白、地尔硫卓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结扎、切除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外科手术三大类。
治疗-药物治疗:
1、早期大剂量阿司匹林和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可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瘤形成。
2、反复发作动脉瘤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的患者,在缺乏或不愿意行手术干预时,可考虑应用华法林抗凝。
3、地尔硫卓可治疗血管痉挛,改善血流及心绞痛症状。
4、曲美他嗪增加血浆腺苷水平,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提高冠状动脉瘤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绞痛的运动阈值。
治疗-相关药品:
阿司匹林、免疫球蛋白、华法林、地尔硫卓、曲美他嗪
治疗-手术治疗:
1、介入治疗
有资料表明,覆膜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瘤术后即刻瘤体减小,甚至消失。但术后再发生狭窄的风险较高,远期治疗效果尚在研究中。
2、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的手段包括外科结扎、切除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外科手术适用于动脉瘤的瘤体偏大、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以及合并狭窄的患者。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冠状动脉扩张病的预后与病变范围、瘤壁有无血管壁三层结构、长轴与瘤体直径的关系、治疗是否恰当等多种因素有关,若诊治不当,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当,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等多种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健康。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疾病息息相关,保持稳定的情绪,按时服药,定期检测血压、血糖,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均有于疾病的预防与康复,避免疾病造成不良后果。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遇事要心平气和,保持情绪稳定。观看各种激烈比赛或激动人心的电视节目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某些不顺心的事,要能想得开。
2、家庭成员、亲戚朋友、街坊邻舍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计较小事,非原则的事可采取让步态度,想不开的事可与家人进行讨论。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可暂时离开现场,到安静的地方去松弛一下自己的情绪。
3、平时培养一些对音乐、书画的爱好,这对锻炼患者的耐心、集中思绪、稳定情绪、陶冶情操都是大有益处的。
4、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常需要终身服药,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2、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治疗药物。急救药要及时更换,确保药物没有变质、发霉、过期。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质量,可采用温水泡脚等助眠方法。
2、患者应进行适当运动,但要注意避免过量运动,建议患者每次运动到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即可,每次时间为10~30分钟,每周3~4次,做到早晨起床感觉舒适,无疲劳感最佳。运动方式选择最好以有氧训练为主,包括步行、骑车、爬山、游泳、打门球、打乒乓球、羽毛球、广场健康操、太极拳等。
3、养成定时大小便的好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4、戒烟限酒。
5、遵医嘱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
6、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日常-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血压、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达标对于疾病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日常-复诊须知:
定期到门诊复查,复查内容可能有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心脏超声,包括评估症状和临床心功能状态,检测某些并发症(例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以及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饮食调理:
冠状动脉扩张病的饮食调理很重要,通过调整饮食中的营养素比例,避免食用高脂、高胆固醇等食物可预防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饮食建议:
患者宜低盐低糖低脂、清淡饮食,以杂粮为主,多供给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膳食中应注意多吃含镁、铬、锌、钙、硒元素的食品。
1、含镁丰富的食品有小米、玉米、豆类及豆制品、枸杞、桂圆等。镁可以影响血脂代谢和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或对血小板起稳定作用,防止血小板凝聚。
2、含铬丰富的食品,如酵母、牛肉、肝、全谷类、干酪、红糖等。铬能够增加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动物实验证明,微量铬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胆固醇。
3、含锌较多的食品有肉、牡蛎、蛋、奶,科学家认为锌铜比值可影响血清胆固醇的含量。
4、含钙丰富的食品有奶类、豆制品,海产品如虾皮等,近年的研究表明,膳食中的钙含量增加,可预防高血压及高脂膳食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5、含硒较多的食物有牡蛎、鲜贝、虾皮、海虾、巴鱼等。补硒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的损伤程度。
饮食禁忌:
1、含脂肪多的食品,如油条、炸糕、油炸方便面、全脂乳、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脂等。
2、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鱼子、脑、肝、松花蛋等。
3、含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如冰淇淋、甜点心。
4、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高度酒、浓茶、咖啡等也应忌用。
饮食-其他注意:
可少吃多餐,食量过多、过饱,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预防措施:
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降低冠状动脉扩张病的发病风险。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坚持适量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3、讲究膳食平衡,做到各种食品搭配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高糖高盐高脂。
4、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5、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忧伤,控制激动和急躁情绪,消除紧张感,科学地处理日常事务。
6、同时还要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将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7、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