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呼吸道阻塞疾病英文名称: respiratory tract obstruction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呼吸道阻塞
疾病英文名称: respiratory tract obstruction
疾病概述:
呼吸道阻塞(respiratory tract obstruction)是指呼吸器官(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的任何部位发生狭窄或阻塞,阻碍气体交换,导致阻塞性呼吸困难。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喘息、憋气、发绀等临床表现。一旦确诊此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查明病因,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经积极治疗,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呼吸内科
发病部位: 咽喉、气管、肺脏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喘息、憋气、发绀
主要病因: 主要是由于化学、机械、感染、气管和支气管阻塞性疾病、严重肺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导致气道阻塞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咽喉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会导致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憋气、发绀等症状时,应及早就诊。
临床分类:
呼吸道阻塞根据呼吸困难的类型分为以下三类:
1、吸气性呼吸困难
常见于鼻、咽、喉、气管上段等上呼吸道部位狭窄或阻塞性疾病,如咽部脓肿、喉炎、白喉、气管异物等。主要表现为吸气期伴喉鸣,吸气时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即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称为“三凹征”。
2、呼气性呼吸困难
常见于小支气管狭窄或阻塞性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主要表现为呼气运动增强、呼气时间延长,伴哮鸣音及肺过度充气等体征。
3、混合性呼吸困难
常见为气管中或中下段阻塞所引起,如气管、支气管炎、气管肿瘤等。主要表现为吸气与呼气均费力,一般无明显三凹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由吸入异物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好发于1~3岁儿童;由会厌炎引起的呼吸道阻塞以2~8岁儿童多见;由喉气管支气管炎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多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是由于化学、机械、感染、气管和支气管阻塞性疾病、严重肺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导致呼吸道阻塞,从而引起阻塞性呼吸困难。
病因-基本病因:
1、化学、机械等因素导致的上气道阻塞
(1)吸入性损伤:气道烧灼伤、有毒气体吸入等。
(2)吸入异物:婴幼儿多因哭闹时进食,或者吸入笔帽、花生米、硬币、扣子等异物。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食物阻塞引起窒息,年老体弱者多见于进食过快、吞咽困难、喉功能异常者。分泌物潴留,多见于呼吸道出血未能咯出、胃内容物误吸等。
(3)血管神经性水肿:某些过敏因素引起的上气道水肿,一些药物可引起上气道血管性水肿,例如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吗啡、可待因、碘造影剂。
(4)肿瘤或肿块:气管肿瘤、甲状腺肿瘤或者甲状腺肿可以引起渐进性的上气道阻塞。
2、感染导致的上气道阻塞
(1)会厌炎:儿童会厌炎是致命性疾病,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由于会厌炎症水肿引起气道狭窄。
(2)喉气管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由于声门下区水肿狭窄所致。
(3)脓性下颌下腺炎、咽峡炎:是口腔底部和下颌下区的蜂窝织炎,双侧下颌下区肿胀,舌向后向上移位,可出现上气道完全阻塞。
3、气管和支气管阻塞性疾病
多因为支气管哮喘,气管、支气管急慢性炎症以及气管、支气管异物或肿瘤等引起。
4、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1)严重肺疾病:严重肺感染、老年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心源性肺水肿。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脑炎、中毒、昏迷、外伤等。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阻塞性呼吸困难,可有胸部和腹痛的呼吸运动反常,伴有喘鸣音或无呼吸音。严重者,可表现为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出现凹陷。此外,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化学、机械等因素导致的上气道阻塞
(1)吸入性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咽部紧缩感、憋气、口咽部黏膜红斑和水肿等。
(2)吸入异物:表现为清醒患者突然不能讲话伴呛咳、紫绀、大汗、惊恐、呼吸困难、窒息。
(3)肿瘤或肿块:表现为逐渐加重的气短和喘憋,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2、感染导致的上气道阻塞
(1)会厌炎:表现为突然起病,吞咽困难、流涎和全身感染症状,但是无咳嗽。成人会厌炎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喉痛、吞咽困难。
(2)喉气管支气管炎:感冒数天后出现吸气性喘鸣、犬吠样咳嗽和声音嘶哑。
(3)脓性下颌下腺炎、咽峡炎:表现为颈部肿胀(公牛颈)、颈部疼痛运动受限、喉痛、吞咽困难、流涎以及牙关紧闭。
3、气管和支气管阻塞性疾病
轻者气急和呼吸不畅,重者引起阻塞性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表现为呼气时间延长的呼吸困难,气管、支气管狭窄或阻塞的呼吸困难多表现为深长的、有鼾声的吸气困难。
4、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1)严重肺疾病:表现为喘息、憋气、喉中痰鸣、痰无力咳出、紫绀等。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呼吸浅表、咽分泌物潴留、咳嗽无力、紫绀、多汗、意识障碍。
症状-并发症:
1、肺部感染
异物吸入所致呼吸道阻塞者,常因异物阻塞继发感染,可表现有肺炎、肺脓肿和脓胸等。
2、呼吸衰竭、肺不张
呼吸道阻塞可导致呼吸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呼吸衰竭、肺不张。
3、心功能衰竭
长时间呼吸不畅,患者可因呼吸困难、缺氧而致心功能衰竭。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可能吞咽了小玩具?
3、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出现症状多久了?
6、佩戴义齿吗?
7、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
2、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8、需要复查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喘息、憋气、发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咽喉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着重进行胸部检查,了解呼吸音有无异常,有无喘息声,以及呼吸音是否消失。呼吸时胸部扩张是否受限,有无语颤。此外,还会观察有无发绀。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是否升高,有助于医生判断有无感染。
检查-其他检查:
1、咽喉镜检查
可以直观的观察咽喉部是否存在病变及异物阻塞,同时也可经镜下取出异物。
2、支气管镜检查
为支气管异物确诊的金标准。一切有异物吸入病史的患者,均有支气管镜检查的手术指征。支气管镜检查既可明确诊断或排除支气管异物,同时又是异物取出的有效治疗手段。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CT检查:了解气管有无移位、压迫,有无异物、炎症,以及病变的具体部位,有助于判断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的询问病史,以及呼吸困难、喘息、憋气、发绀的临床表现,再结合X线检查、CT检查、咽喉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本病的治疗,一旦确诊,应采用正确的治疗方式、尽可能迅速畅通呼吸道,以免疾病进一步加重。还应积极查明病因,根据原发病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神志、血压变化。
2、在逐步畅通呼吸道的同时应尽早进行吸氧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详见急性期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地塞米松
治疗-手术治疗:
详见急性期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吸入异物导致的阻塞
(1)对于明确诊断的气管异物,如出现窒息和重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应迅速将病人侧卧并拍击背部,使位于气管隆嵴处阻塞双侧支气管开口的异物进入一侧支气管,使另一侧支气管保持通畅。
(2)吸氧,并给予镇静,减少耗氧量,出现呼吸困难的紧急情况可先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3)在经支气管镜、咽喉镜下通过异物钳取出异物,解除病因。
2、上气道炎症、血管水肿等引起的阻塞
(1)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气道水肿,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或地塞米松静滴。
(2)迅速畅通呼吸道:上气道黏膜水肿导致窒息,应立即行环甲膜穿刺、环甲膜切开术或气管切开术。
3、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1)畅通呼吸道: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可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如果需要长期人工气道者,可行气管切开术。
(3)呼吸兴奋剂:必须保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酌情应用。
(4)机械通气:适用于不能维持自主呼吸者。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导致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缓解症状。
日常-总述:
家长及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
日常-生活管理:
1、对于未取出异物的患者,家属应帮助其保持制动,避免身体震动造成窒息。
2、家属应为患者提供温暖湿润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机体恢复。
4、家长注意避免给孩子提供碎小的玩具,教育孩子不能将玩具含到嘴中玩耍。
5、家长应勤帮患儿清洁口腔,勤为其洗手、更换衣物。
6、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含着食物睡觉的习惯。
7、患儿说话或者大笑时,应避免喂饭。成人也应避免在口中有食物时大笑或者说话。
8、老年人床头可适当抬高,避免食物反流误吸。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对于婴幼儿患者应进行母乳喂养。
2、术后患者应先进食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3、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4、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5、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6、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年龄小的幼儿应避免进食花生、瓜子类坚果。
2、患儿要少吃小零食。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4、老年人应避免进食汤圆、龙眼、粽子等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3岁以下的小儿不应给花生、瓜子、豆类及其他带核的食物。
2、小儿进食时不要乱跑乱跳,进食时不可惊吓、逗乐或责骂。
3、教育儿童改掉口含笔帽、小玩具等坏习惯。
4、避免给孩子提供细碎小玩具。
5、成人进食时避免谈笑。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