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呼吸抑制疾病英文名称: respiratory depression;respirato...
养生
疾病名称: 呼吸抑制
疾病英文名称: respiratory depression;respiratory arrest
疾病概述:
呼吸抑制(respiratory depression)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通气不足而引起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病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使用某些药物如麻醉药所导致。其主要表现为通气障碍和呼吸规律的改变,如呼吸节律、频率、深浅度的变化,患者出现皮肤口唇发绀,呼吸道通畅但无法通气,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重症而危及生命。确诊呼吸抑制要根据原发病、用药史等情况综合考虑。目前头部和胸部CT检查、MRI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呼吸抑制的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积极处理原发病呼吸抑制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脑出血疾病中遗传性颅脑的器质性疾病导致的脑出血具有遗传性;脑肿瘤、重症肌无力等疾病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膈肌、皮肤、血液、神经、肌肉
常见症状: 通气障碍、呼吸费力、呼吸频率减慢、皮肤口唇发绀、恶心呕吐、意识模糊、心跳骤停
主要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麻醉药等药物使用、外伤
检查项目: 头部CT、头部MRI、胸部CT检查、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血常规、血气分析、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呼吸抑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重症而危及生命,一经发现应立刻就诊。
相关中医疾病: 萎症
临床分类:
基于呼吸抑制的发病机制分类:
1、神经病变
(1)中枢神经系统:颅内压增高影响呼吸中枢,使呼吸中枢兴奋性减低,患者可出现呼吸频率下降、缺氧等症状。例如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四肢瘫痪。
(2)外周神经系统:影响呼吸肌正常功能而出现的呼吸抑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通气量下降。例如麻醉用药、脑损伤、膈神经损伤、神经痛性肌萎缩。
(3)精神或心理疾病:生气、焦虑、恐惧、悲观、绝望等使中枢驱动增加,会增加呼吸困难的症状。
2、肌肉病变
如药物相关肌病、失用性肌萎缩。
3、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神经纤维的兴奋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向肌细胞传递出现障碍,如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药物。
4、内分泌异常
激素等化学物质在人体内出现异常,如甲亢、库欣综合征。
5、代谢异常
如低钾血症、低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6、结缔组织病变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呼吸抑制为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其它病因导致的呼吸抑制暂无权威的记载。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广泛的脑病变,如大量脑出血、脑栓塞头部创伤患者引起呼吸异常改变的发生率很高,可达60%,所有髓质病变患者和60%~70%脑桥病变患者可发生呼吸异常,其异常呼吸类型中存在呼吸抑制的表现。
2、脊髓损伤患者较常人更易出现呼吸抑制的症状。
病因-总述:
呼吸抑制在大多数情况下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很少作为独立的疾病出现。脑出血、脑膜炎、脑肿瘤、重症肌无力、麻醉用药、脑外伤等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的疾病均会引起呼吸抑制。
病因-危险因素:
1、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饮食,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
2、麻醉药物的不良应用。
3、严重的创伤如头部受伤、脊柱受伤等。
4、药物中毒、酒精中毒。
5、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精神刺激等。
症状-总述:
呼吸抑制的常见症状为通气障碍、呼吸费力、呼吸节律的改变,还可能会伴有皮肤、口唇发绀。颅脑疾病引起的呼吸抑制在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能并发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呼吸暂停等重症而危及生命。
症状-典型症状:
1、通气障碍
无胸肺疾病,气道通畅可有呼吸运动,但无法通气,胸部有压迫感,呼吸费力,这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枢受到抑制或呼吸机正常功能受到影响等原因造成的。
2、呼吸节率改变
呼吸节律减慢,轻中型颅脑损伤,常没有呼吸改变,严重型病例呼吸可不规则或呈喘息状,提示呼吸中枢功能障碍。随着病情发展,而出现潮式呼吸,最终呼吸抑制,这是呼吸中枢功能衰竭的表现。
症状-病情发展:
出现呼吸抑制如果得不到及时医治,患者易出现缺氧、呼吸衰竭、昏迷,甚至是呼吸心跳骤停等生命危险。
症状-并发症:
1、低氧血症
呼吸受到抑制使肺通气下降,红细胞携氧量下降,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低氧血症。
2、昏迷
出现严重颅脑疾病患者,由于中枢神经受到抑制,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陷入昏迷。昏迷愈发加深,需考虑颅内血肿的可能。
3、呼吸衰竭
呼吸抑制患者,起初呼吸节律下降,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潮式呼吸,最终呼吸抑制,只有心脏搏动。这是呼吸中枢功能衰竭的表现。
症状-伴随症状:
1、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一般见于颅脑疾病引起的呼吸抑制,如脑出血、脑肿瘤等会引起严重的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2、皮肤口唇发绀
是由于呼吸抑制,患者缺氧,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的皮肤口唇发绀。
3、呼吸心跳骤停
呼吸抑制若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严重后果。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出血,脑肿瘤、高位脊髓损伤或肌肉病变如重症肌无力可出现此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呼吸费力,胸口憋闷有压迫感,有呼吸动作暂无通气。
2、伴有口唇皮肤发绀、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3、出现昏迷、呼吸心跳骤停。
出现以上情况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发现颅内肿瘤等颅内压增高疾病。
2、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呼吸费力。
3、长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呼吸费力、步态不稳或癫痫。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上述情况均需及时就医治疗。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应去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呼吸内科就诊。
3、根据疾病种类分科,如脑肿瘤,脑出血等到神经外科;颅内压升高、重症肌无力到神经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危重患者
(1)抢救室抢救。
(2)经医院的绿色通道,医生进行检查、会诊或进行急诊手术。
(3)若病情严重,送入重症监护室。
(4)病情稳定,收入住院。
(5)家属在抢救治疗后补挂号,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门诊患者
(1)提前预约挂号。
(2)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近期有就诊经历,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有服用药物应记录药名、用量,方便于医生沟通。
4、家属陪同就诊,准备好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哪里不舒服?
2、您是否有呼吸费力,胸口压迫的症状?这些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3、您什么时候会出现类似症状?你觉得怎么引起的?
4、您是否患有某些疾病?
5、您最近有无呼吸,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6、您最近无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
7、您最近有无头部外伤?
8、您最近有无肢体麻木,乏力意识不清的情况?
9、您最近有无肌肉乏力,活动极易疲劳的表现?
10、您最近是不是在服用药物,服用哪些药物?
11、您平时是否吸烟?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可能得了什么疾病?
2、我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疾病?
3、我应该做什么检查?什么时候出结果?
4、我的病情严重吗?
5、这个疾病接受怎样的治疗?
6、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么?手术的方法有风险吗?
7、疗效如何?是不是能恢复正常的生活,有无后遗症?
8、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9、平时应该怎样注意饮食?
10、治疗费用需要多少,是否可以医保?
11、治疗后多久需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进行机械通气缓解呼吸困难,然后询问病史,接着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其次会建议进行头部CT检查、头部MRI检查、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来判断是否是颅脑疾病影响中枢神经,导致了呼吸抑制。或进行胸部CT检查,胸部X线检查判断是否是心肺病变。如果有麻药用药史医生会建议进行血液毒物定性检查,对于体弱无力者,医生会建议进行肌电图检查来判断是否有肌无力表现。
检查-体格检查:
1、观察头部外型
检查是否有外伤或血肿,以判断是否是颅脑疾病。
2、观察胸廓运动
为了判断呼吸运动的节律、频率、深度是否异常,呼吸抑制患者呼吸节律下降。
3、观察皮肤口唇颜色
通过皮肤,口唇颜色来判断是否有缺氧症状,如果缺氧症状口唇皮肤会发绀。
4、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正常人意识清楚,反应灵敏精确,思维活动正常,语言流畅。若患者出现兴奋不安、思维紊乱、语言表达能力减退或失常等,可判断为意识障碍,则提示有中枢神经性疾病,如脑出血等。
5、观察肌力
根据肌力的大小进行肌力分级。正常肌力可有关节活动,可抵抗重力与引力。重症肌无力患者肌力严重下降,观察肌力用以判断是否是重症肌无力引起的呼吸抑制。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气分析
血气指血液中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血气分析是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
(1)分压可以判断缺氧程度
①PaO2处于80~60mmHg为轻度缺氧。
②PaO2处于60~45mmHg为中度缺氧。
③PaO2<45mmHg,为重度缺氧。
(2)判断呼息衰竭
①当PaO2<60mmHg,作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②二氧化碳分压判断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 PaCO2正常或略降,Ⅱ型呼吸衰竭PaCO2必须>50mmHg。PaCO2升高,可见于呼吸肌麻痹,代谢性酸中毒等。
2、血常规
判断是否有感染,感染时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还可以判断是否贫血。
3、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一般清澈透明,无色或淡黄,脑脊液检查结果对疾病诊断,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对脑膜炎检查有高度灵敏特异性,对颅内出血等有中等灵敏度和特异性。
检查-其他检查:
1、血液毒物定性检查
用于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检测,有助于分析血液中毒物的指标。
2、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有助于周围神经系统肌肉病变的定位,如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等部位发生病变时的检查。肌无力、肌萎缩等疾病会出现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的表现。
检查-影像学检查:
1、头部CT
CT检查能快速准确的显示外伤所致的颅骨脑实质和脑血管损伤,目前为神经系统急症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外伤性颅内血肿很容易,硬膜外血肿成凹透镜状高密度影。CT检查是颅内肿瘤的诊断的常用方法,对颅脑中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点,出血呈高密度影,缺血呈低密度影,脑出血时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形态,大小和扩散方向。
2、MRI检查
MRI检查比CT扫描更少损伤性。药物静脉注射后做增强成像对比度更好,尤其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如颅脑肿瘤会出现异常信号且边缘不规则。
3、胸部CT检查
高分辨CT检查对微小肺结节的检出、早期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肺弥散性及肺间质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在呼吸抑制疾病中用来鉴别肺部原发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4、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
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在神经系统应用较为成熟,对检测脑内血肿、亚急性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椎管内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非常有效。
诊断-诊断原则:
呼吸抑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无特异性,无法作为该病的诊断依据。目前主要通过对病因的分析来确诊。一般是进行头胸部CT检查、头部MRI来判断病因。同时需要与肺部疾病与气道阻塞性疾病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症状
呼吸频率减慢、呼吸道通畅但无通气、呼吸费力、口唇发绀等呼吸抑制表现。
2、体征
严重颅脑疾病引发的呼吸抑制,可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
3、辅助检查
(1)头部CT检查:检查出现高密度影,检查结果可确诊为脑出血或脑肿瘤等。
(2)头部MRI检查:检查结果为异常信号,可认定为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诊断。
(3)肺部CT检查:肺部CT显示良好,可用来鉴别肺部疾病和气道阻塞。
诊断-鉴别诊断:
1、肺部疾病
肺部疾病可以是肺实质、肺间质、肺泡、肺部毛细血管出现病变。可出现有呼吸费力、口唇发绀、通气障碍等类似呼吸抑制的表现,还会出现咳嗽、咳痰、咳血、呼吸困难等表现。可通过胸部CT检查、MRI等判断。
2、气道阻塞
气道阻塞可以是异物阻塞支气管、支气管肿瘤、哮喘等疾病。可出现有呼吸费力、口唇发绀、通气障碍等类似呼吸抑制的表现,可通过胸部CT检查、MRI等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首先改善肺通气,维持正常呼吸,再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治疗目标是延缓或阻滞病变的进展、降低呼吸衰竭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治疗-对症治疗:
1、神经系统疾病
脑出血、脑肿瘤等易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应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进行手术。瘫痪、肌萎缩、重症肌无力、膈肌病变等先机械通气,维持正常呼吸,再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
2、内分泌异常
甲亢通过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及手术治疗;库欣综合征通过激素治疗。
3、代谢异常
低钾血症补钾;代谢性酸中毒补碱。
4、药物不良应用
维持正常呼吸,使用对抗剂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清除口中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机械通气治疗。
2、使用呼吸兴奋剂。
3、降低颅内压,避免颅内压增高抑制中枢神经。
治疗-药物治疗:
1、通气不足
紧急情况下可先使用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2、脑出血
可用重组Ⅶa因子控制出血,降低血压用硝普钠、尼卡地平、依那普利;利尿剂,如呋塞米等。
3、颅内压升高
(1)若意识清楚,颅内压较低,可口服氢氯噻嗪、乙酰唑胺、鞍苯蝶啶、呋塞米。
(2)若意识障碍,颅内压较高,需要注射的制剂有20%的甘露醇、20%尿素转化糖、呋塞米等。
(3)颅内压增高也可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口服或者静脉滴注减轻脑水肿。
4、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1)轻度不良反应,静注地西泮、咪达唑仑,预防和控制抽搐。
(2)出现抽搐或惊厥,静注硫喷妥钠。
(3)惊厥反复,可静注琥珀胆碱后气管插管。
(4)低血压可用麻黄碱和间羟胺。
(5)心率缓慢用阿托品。
(6)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静脉注射脂肪乳。
5、其他
重症肌无力可用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缓解;抗生素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消炎。
治疗-相关药品:
重组Ⅶa因子、硝普钠、尼卡地平、依那普利、氢氯噻嗪、乙酰唑胺、鞍苯蝶啶、呋塞米、尿素转化糖、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地西泮、咪达唑仑、硫喷妥钠、琥珀胆碱、麻黄碱、间羟胺、阿托品、脂肪乳、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1、适应症
由外科疾病导致的呼吸抑制需要手术,如脑出血。
2、手术方式
显微手术、微骨窗入路、神经内镜手术、CT引导穿刺。
3、注意事项
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吸出血肿,降低颅内压。
4、术前准备
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手术的标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5、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2)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与病因、患者病情、治疗干预是否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
1、脑出血引起的呼吸抑制
(1)一般预后:脑出血一般预后不良,总死亡率超过50%,老年人死亡率为80%左右。
(2)预后不良表现:昏迷程度加重,提示脑疝或脑干出血的征象出现;体温、血压升高、肢体僵硬,提示出血累及下丘脑神经中枢;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呈心肺功能衰竭者。
2、颅内肿瘤引起的呼吸抑制
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预后差。
3、麻药引起的呼吸抑制
及时医治,一般情况下预后良好。
4、重症肌无力引起的呼吸抑制
重症肌无力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预后良好,只有少数全身型的患者因并发症问题需要进一步治疗。
预后-危害性:
1、呼吸抑制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呼吸衰竭、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2、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可能会有偏瘫、步态不稳等后遗症,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
3、病情反复或预后不良,患者会出现焦虑、担忧、抑郁等心理问题。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1、本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
2、部分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维持呼吸。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彻底去除病因,不会再复发。
日常-总述:
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的日常表现,如有相应症状即时就医,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用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或复发。
日常-心理护理:
1、颅脑疾病的患者
(1)患者会对疾病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尤其是在术前,患者会格外紧张恐惧担忧。
(2)家属应时时疏导,减轻患者焦虑的情绪,避免引起患者情绪激动,积极了解疾病的起因发展机制预后手术过程等信息,避免过度紧张。要使患者知道,只要积极正确治疗,是有达到正常工作学习的可能。
2、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患者
(1)患者因无法行走或独立生活感到十分痛苦、焦虑、悲伤,很容易出现抑郁的情绪。
(2)家属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多安慰患者,鼓励患者进行复健。
3、对于呼吸抑制突发的患者
(1)患者会因突然的呼吸抑制而恐惧紧张。
(2)家属尽量安慰使其保持冷静,并及时送医。
日常-用药护理:
1、有呼吸抑制症状的患者禁用
(1)吗啡类药物:如吗啡、阿片、可待因、复方樟脑酊、罂粟碱等。
(2)安定类药物:如安定、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
(3)麻醉类药物:使肌肉松弛,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地拖米定、复方氯胺酮等。
2、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1)尼可刹米:反复或过量应用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震颤,出现惊厥可用硫喷妥钠控制。
(2)洛贝林:使用时应准备短效巴比妥做惊厥时急救用,静注速度需缓慢。出现过惊厥者、孕妇等禁用。
(3)纳洛酮:应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所致的呼吸抑制。突然或完全逆转阿片作用可能会引起急性戒断综合症。
3、以下情况一般不用呼吸兴奋剂
(1)已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
(2)由气道阻塞、胸廓畸形、呼吸肌无力、气胸等引起的呼吸衰竭。
(3)哮喘、肺栓塞、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呼吸衰竭。
(4)肺间质纤维化或尘肺。
日常-生活管理: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生活。
2、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
4、注意心理护理,尤其是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如重症肌无力者,要使其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态,积极治疗。
5、颅脑疾病引起的呼吸抑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及各种会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如剧烈运动、便秘、打喷嚏等。
日常-病情监测:
1、对存在脑出血,脑肿瘤等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疾病患者、肌无力患者使用过麻药的患者应密切监测。
2、如果出现呼吸频率减慢、有呼吸动作却无通气、呼吸费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状况,应警惕病情复发,并及时就医。
日常-术后护理:
1、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大小。将床头抬高15°~30°以减少颅内充血。
2、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呼吸功能,避免出现呼吸抑制。
3、清洁口腔用生理盐水漱口。
4、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5、保持各引流管通畅,防止逆行感染。
6、给予合理的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7、防止颅内压升高的各种因素,如咳嗽、剧烈运动、便秘等。
8、肿瘤患者术后应少量多餐,注意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低盐的食物。
9、防治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10、如有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的湿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饮食调理:
从呼吸抑制的原发疾病来说,合理的饮食对呼吸抑制的发生是有影响的,科学的饮食可降低呼吸抑制发生,也可以减少复发。
饮食建议:
1、合理饮食,按时进食,保持营养均衡。
2、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3、以清淡饮食为主,低盐低脂,适当进食肉、鱼、蛋、奶。
4、多食水果青菜,补充维生素。
饮食禁忌:
1、颅内压增高患者,需限制高盐、高脂食物。
2、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
3、不吃寒凉、过热、粗糙、坚硬的食物。
4、避免大量进食肉类。
预防措施:
1、预防呼吸抑制
一般是预防导致呼吸抑制的相关疾病,如脑出血、脑肿瘤、脑膜炎、重症肌无力、麻醉药使用后的预防,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可降低呼吸抑制的发生。
2、积极治疗已存在的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的相关疾病
(1)积极治疗脑出血、脑肿瘤等会引起颅内压升高的疾病,预防颅内压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积极治疗重症肌无力,预防肌肉麻痹。
(3)麻醉药使用前准备好相关急救设备与急救药物,一旦出现呼吸抑制,应紧急进行抢救。
3、健康生活
(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少食肉类。
(3)忌油腻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预防高血压。
(4)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是保证心情舒畅。
(5)足够的睡眠,积极治疗和合理用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