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basal cell nevus syndrome疾病别...
养生
疾病名称: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basal cell nevus syndrome
疾病别名: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痣样基底细胞瘤综合征
疾病概述: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又称Gorlin综合征,曾被误称为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asal cell nevus syndrome)、痣样基底细胞瘤综合征。NBCCS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多样,特征性表现包括多发性基底细胞癌、颌骨牙源性囊肿、手及足坑状凹陷,以及肋骨、脊柱与头颅骨的畸形等。本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症状通常能够缓解或消失。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具有遗传性,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皮肤科、普通外科、口腔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皮肤多发丘疹或结节、手及足坑状凹陷、颌骨囊肿、骨骼畸形
主要病因: 本病是遗传病,由基因异常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病理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
重要提醒: 直接的阳光照射、过度日晒可增加基底细胞癌发生的可能性,应注意日常防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但目前尚无其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白种人。
病因-总述: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高达95%,本病的发生与常染色体上基因PTCH突变有关。
症状-总述:
本病可累及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样。其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骨骼异常,还可能存在眼畸形、唇腭裂等先天畸形,以及子宫纤维瘤等其他系统或器官的损害。此外,部分患者的基底细胞癌还可能扩展到脑部,出现转移。
症状-典型症状:
1、皮肤损害
(1)基底细胞癌:可累及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明显倾向于面部中央,尤其是在眼睑、眶周、鼻、上唇及颊部。各型损害均可出现,包括结节、色素、硬斑病样或溃疡型。在儿童可为色素性丘疹,类似皮赘。常为多发性损害,皮损为数众多。
(2)手及足的凹坑:手和足的一种异常的凹坑出现于掌跖,是本病的一种鉴别性特征。凹坑通常在11~20岁时变的明显。
2、骨骼异常
(1)颌骨囊肿:下颌受累较常见。患者可有颌骨疼痛和触痛、发热、闭口困难、颌部肿胀。囊肿为单房或多房性,可具有角化的衬里,有些为成釉细胞瘤。可出现于任何年龄,但10岁以内尤为多见。
(2)其他骨骼损害:患者可存在先天性多发性骨损害,如脊柱裂、脊柱畸形、脊柱侧凸、脊柱后凹、第4掌骨和跖骨变短等。
3、其他
部分患者因颅脑异常,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此外,患者还可能存在眼畸形、唇腭裂等先天畸形,或肠系膜、卵巢和乳房囊肿,或子宫纤维瘤、脂肪瘤、上皮囊肿、粟丘疹和肾结石等。
症状-并发症:
部分患者的基底细胞癌还可能扩展到脑部,出现转移。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结节、溃疡等损害。
2、出现颌骨疼痛和触痛、闭口困难、颌部肿胀等不适。
3、手、足出现凹坑样损害。
4、出现各种骨骼异常。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情况去相应科室就诊。如:
1、出现皮肤损害可去皮肤科就诊。
2、出现颌骨不适,可去口腔科就诊。
3、出现各种骨骼异常可去骨科就诊。
4、存在各种先天畸形可去普通外科就诊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可能会取皮损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抹药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8、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皮肤损害、颌骨囊肿、骨骼异常等表现后,需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行X线检查、CT检查、病理检查及其他常规实验室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面容,了解有无面部不对称、局部隆起等异常,还可能会进行口腔检查,了解牙齿、牙龈有无发育异常。之后,可能会检查局部有无皮肤损害、骨骼畸形等表现,同时注意皮损的形态、大小、数目、颜色、发病部位、分布特点,以及骨骼畸形的部位、是否影响局部活动等情况。
2、触诊
医生会检查局部有无触痛,如有囊肿或皮肤损害,还会检查囊肿及皮损的质地、大小、活动度等情况;如有骨骼畸形,还需检查骨骼病变情况,以及局部关节有无活动障碍,肌力、肌张力等有无异常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会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机体一般情况,对病情的判断有一定帮助。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在典型皮损处和下颌囊肿处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制成标本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查。可观察组织病理的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可通过此检查了解下颌囊肿及骨骼缺陷的病变情况,对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CT检查
较X线检查能更详细的显示下颌、骨骼及颅脑的病变情况,以及病变组织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对疾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家族史,以及多发性皮损、颌骨囊肿,以及肋骨、脊柱与头颅骨的畸形等特征性表现,再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医生通常会考虑本病。诊断过程中,本病还需与恶性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符合2个主要特征或1个主要特征加2个次要特征,即可确诊NBCCS。
1、主要特征
(1)>2个基底细胞癌(BCC)或1个BCC发生且小于30岁,或>10个基底细胞痣;
(2)任何牙源性角化囊肿(组织病理证实)或多发性骨囊肿;
(3)≥3个掌跖部点状凹坑;
(4)有异位钙化灶,层状或<20岁但大脑镰钙化;
(5)有明确NBCCS家族史。
2、次要特征
(1)先天性骨骼异常:骨轮廓异常、分叉肋和颅骨畸形;
(2)枕额周长(头围)增大>97%,并伴有额部隆起;
(3)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或腭裂,多指(趾)畸形;
(4)心脏或卵巢纤维瘤;
(5)髓母细胞瘤;
(6)肠系膜囊肿。
诊断-鉴别诊断:
1、恶性黑色素瘤
常见于皮肤及黏膜,主要由黑色素细胞导致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预后较差。病理主要以异形性的上皮样和梭形细胞为主,呈浸润生长,多数可见核分裂现象。
2、鳞状细胞癌
好发于老年人,是较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肿瘤表面呈结节状、疣状或乳头瘤状,后期病变增大,边缘高起呈菜花状,中央易溃疡。
3、脂溢性角化病
为一种好发于头面部、背部及手背等部位的皮肤良性肿瘤,皮损可呈斑疹或疣状等。 通过组织病理学特征,皮肤病损可与本病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较多,针对不同的症状表现,以及患者的治疗需求,医生会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医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复发和提高相关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基底细胞癌的皮损浅表,或者患者明确存在下颌囊肿及各种先天畸形时,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具体的手术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浅表基底细胞癌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颌下囊肿可通过手术切除、减压成形术等方法治疗。
治疗-放化疗: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若基底细胞癌损害广泛,或者发生皮损大面积融合,可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联合放射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后,病情通常可得到控制,症状可逐渐缓解。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机体健康,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引起多种损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机体健康,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2、本病具有遗传性,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预后-治愈性:
经过规范、合理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可逐渐改善、消失。
预后-复发性:
部分患者治疗不彻底,可出现疾病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常感到自卑、痛苦,家属要处处体贴和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要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防晒。此外,还需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本病常有面部皮肤损害及骨骼畸形,严重影响外貌美观,患者经常会有自卑、痛苦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处处体贴和关心患者,满足患者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减轻或清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尽量放松心情,勇于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保持室内整洁、安静,定期对房间进行消毒,保证室内的光线充足以及明亮,调整好室内的温湿度。
4、避免在户外及阳光直接照射处长时间逗留,做好防晒措施,最好使用防紫外线的雨伞等外用物品或穿长袖衣裤,尽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化学物质。
5、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温盐水漱口,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以复查CT或X线明确病变进展情况。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对饮食无特异性要求,但日常合理的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切忌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因此防止患病婴儿的出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生几率。
1、避免近亲结婚。
2、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需及早做遗传咨询。
3、做好产前筛查,及时终止妊娠。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