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herpetic angina疾病概述: 咽...
养生
疾病名称: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疾病英文名称: acute herpetic angina
疾病概述:
咽峡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的舌腭弓及咽腭弓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急性疱疹性咽峡炎(acute herpetic angina)是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A组病毒)侵犯咽峡部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急性起病,有发热、咽痛、拒食、流涎、咽部疱疹等症状。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自行痊愈,预后良好。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咽喉
常见症状: 发热、咽痛、拒食、恶心、腹痛、流涎、咽峡部疱疹
主要病因: 咽峡部感染肠道病毒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血生化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心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传染性,患者应做好隔离,以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本病可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方式传播。
1、粪-口途径
肠道病毒可从口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本病患者的粪便中可能存在病毒,如便后未及时洗手清洁,可能造成病毒传播。
2、飞沫传播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患者呼吸、打喷嚏、咳嗽时排入空气中,易感人群吸入后可能被传染。
3、接触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口腔疱疹液或者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手、物品等,均可能致病。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1-7岁小儿。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好发于夏秋季。
病因-总述:
本病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此外,有时肠道病毒71型(EV-A71)、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型、埃可病毒等也可引发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潜伏期为2-4天,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咽痛等不适,咽痛重可影响吞咽,并伴流涎。咽部可有散在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
症状-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
多以突然发热、咽痛、拒食、恶心、腹痛为始发症状。发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咽痛重可影响吞咽,并伴流涎。
2、局部症状
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透明或灰白色疱疹,直径为2-4mm,四周绕有红晕;2-3天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不久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数目不等,严重口颊黏膜及牙龈亦溃疡,甚见牙龈出血。
症状-并发症:
个别患儿症状较重,多为EV-A71感染引起,可能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就医-门诊指征:
1、突起发热、咽痛;
2、咽痛影响吞咽进食,小儿可出现拒食;
3、咽部出现水疱、溃疡;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耳鼻喉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口咽部检查,建议提前漱口。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孩子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孩子生活环境怎么样?
6、孩子父亲抽烟吗?量大吗?
7、孩子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8、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
6、孩子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血生化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心电图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在咽腭弓、悬雍垂、软腭或扁桃体上有2-4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检查
本病是因病毒感染引起,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若合并细菌感染,可有白细胞计数、CRP升高。
2、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血清肠道病毒l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上升4倍甚至更高。
3、病原学检查
医生常采集咽拭子、粪便及疱疹液等标本进行检查,多可分离出肠道病毒,且一般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查阳性。
4、血生化检查
并发心肌炎时,进行此检查可有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等表现,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心律异常等心脏病变情况,对患儿一般状态的判断也有一定价值。
检查-影像学检查:
出现严重并发症患儿可通过X线、CT等检查了解心、肺、颅脑等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
诊断-诊断原则:
依据患儿与其他患儿的接触史,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及溃疡等典型临床表现,再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多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常需将本病与疱疹性口腔炎、溃疡性口腔炎、水痘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疱疹性口腔炎
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传染性强,可通过飞沫传播,终年可见,无季节性。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成人亦可发病。疱疹针头大小,成簇分布,易破溃形成溃疡或糜烂,还可继发感染,上覆黄色假膜。黏膜损害能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齿龈和颊黏膜,亦可同时累及唇及口周皮肤。患者还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该病具有自限性,一般7-10天可自愈,但易复发。
2、溃疡性口腔炎
多由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引起,无传染性,常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患儿。发病初期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黏液增多,继之表现为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可融合成大片并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灰白色或浅黄色的伪膜,擦去伪膜呈出血性糜烂面。溃疡好发于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处的黏膜,病变处疼痛明显。患者还可有轻微口臭、局部淋巴结肿大表现。取假膜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血液检查可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CRP升高。
3、水痘
主要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呈散发性,传染性极强。疾病所致的口腔疱疹可见于口内任何部位,水疱破溃后形成的溃疡,常有疼痛。水疱还可发生于躯干、头面等部位。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缓解口痛症状。必要时还可适当进行静脉补液,以维持机体功能正常运行。
治疗-对症治疗:
1、退热治疗
体温38.5℃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头部冷敷、枕冰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也可遵照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止惊治疗
主要用于发生高热惊厥者。常用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地西泮等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药物种类和患者情况选择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必要时还可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治疗。
3、补液治疗
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治疗-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隔离治疗,患者用过的餐具和物品应该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肠病毒药物,但使用干扰素α(INF-α)喷雾或雾化吸入有一定疗效,且局部用药使用便捷,儿童易接受,安全有效。此外,早期使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也可能有一定疗效,但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若多次检查出现白细胞计数增多、CRP升高,且发热时间较长,则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医生会酌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干扰素α、利巴韦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2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1-2周可痊愈,预后良好。但个别重症患儿会出现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有咽痛、发热等不适,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2、本病具有传染性,可传染给他人。
预后-自愈性:
大多数患者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家长及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家长还应带患儿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患儿生病期间注意适当隔离,及时消毒污染区域,防止疾病传播。
2、家长应为患儿提供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病情恢复期间患儿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机体恢复。
4、家长可在患儿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带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床边游戏。
5、注意卫生,家长应勤为患儿勤洗手、洗澡,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提醒患儿刷牙漱口,勤打扫周围卫生。
6、家长应避免在患儿疾病发作期带其去花粉、柳絮飞扬或者人群密集的地方,必要外出时佩戴医用口罩。
7、避免与人共用毛巾、餐具等,及时消毒患儿的私人用品。
8、家长可定时定区域消毒患儿的排泄物。
9、注意天气预报,及时为患儿添减衣物,防止感冒。
10、可在溃疡处为患儿涂抹鱼肝油,帮助缓解患儿的疼痛。
日常-复诊须知:
家长应遵医嘱带患儿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家长可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2、家长可为患儿准备其平时爱吃的食物,少吃多餐,增加营养支持。
3、患儿可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4、患儿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是含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等。
5、家长可给予患儿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6、患儿应适量多饮水,可帮助缓解咽喉部症状,并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7、患儿可多吃红枣、海带、莲子等食物。
饮食禁忌:
忌生冷厚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炸鸡、冰激凌、咖喱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吸二手烟。
2、注意自我防护,勤洗手,外出带口罩。
3、注意不与人共用毛巾、餐具等私人用品。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