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甲减性心脏病疾病英文名称: hypothyroid heart disease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甲减性心脏病
疾病英文名称: hypothyroid heart disease
疾病别名: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黏液水肿型心脏病
疾病概述:
甲减性心脏病(hypothyroid heart disease)又叫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进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和外周血流量减少,造成心肌黏液性水肿的一种内分泌紊乱性心脏病。临床常出现甲减症状和心脏异常改变,如面色苍白、畏寒、胸闷、心悸、疲乏无力、气短、畏寒肢冷、心率缓慢、下肢及颜面非凹陷性水肿、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胸部X线检查。甲减性心脏病是造成甲减死亡的三大死因之一,常因缺乏典型症状而延误治疗,故需要及时就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胸闷、心悸、疲乏无力、气短、畏寒肢冷、下肢及颜面非凹陷性水肿、劳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主要病因: 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血脂检查、血清心肌酶检查、基础代谢率、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检查、收缩时间间期测定
重要提醒: 甲减性心脏病是造成甲减死亡的三大死因之一,临床常因缺乏典型症状而延误治疗,需要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1、甲减性心脏病的患者占甲减患者的70%~80%。
2、心包积液的发生率为25%~40%,即使积液量多,也罕有发生心包填塞症状者。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中老年有甲减基础疾病的患者。
病因-总述:
甲减性心脏病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起全身新陈代谢率降低,进而出现心肌收缩力减弱、水钠潴留、心排血量和外周血流量减少等心脏异常表现。甲减主要是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其中95%以上的甲减都是由自身免疫、甲状腺手术和甲亢进行131I治疗所致。本病的高危因素为性别与年龄。
病因-危险因素:
性别和年龄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高,患病率也逐渐升高。
症状-总述:
甲减性心脏病的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甲减症状和心脏异常改变,如面色苍白、畏寒、胸闷、心悸、疲乏无力、气短及劳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常伴发贫血,且容易并发心力衰竭。
症状-典型症状:
1、甲减症状
患者可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乏力、嗜睡、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言语缓慢、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症状。
2、心脏表现
可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劳力性呼吸困难等表现。
症状-并发症:
甲减性心脏病是非特异性的,发生后如不加以治疗,会出现心肌功能变差,容易并发心力衰竭。
症状-伴随症状:
甲减性心脏病患者常伴贫血,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出现比较严重的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甚至昏迷,应尽快拨打120或去急诊就诊。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出汗少、疲乏、嗜睡、畏寒肢冷、下肢及颜面非凹陷性水肿。
2、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心率缓慢、劳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3、体检发现甲状腺功能或心脏异常。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治疗。
就医-就诊科室:
1、患者病情危急时应就诊于急诊科。
2、患者出现出汗少、疲乏、嗜睡、畏寒肢冷、下肢及颜面非凹陷性水肿等甲减表现或者体检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应于内分泌科就诊。
3、患者若出现胸闷、心悸、疲乏无力、气短、心率缓慢、劳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心功能不全表现或体检发现心脏异常可于心血管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应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今年多大?
2、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3、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下会缓解?什么情况下会加重?
4、您之前有甲减吗?
5、您之前有患过什么疾病吗?做过什么检查吗?
6、您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
7、您有去其他医院治疗过吗?有吃过医生开过的药或者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需要手术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9、能痊愈吗?治疗周期长吗?费用大概是多少?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疲乏无力、气短、畏寒肢冷、心率缓慢、下肢及颜面非凹陷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是否有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做甲状腺功能检查、基础代谢率、血脂检查、血清心肌酶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检查、收缩时间间期测定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患者可能会存在表情呆滞、反应迟钝、皮肤脱皮屑等甲减非特异性的表现。
2、触诊
可有脉搏弱,以及下肢、颜面或眼睑非凹陷性水肿、皮肤干燥等甲减非特异性的表现。
3、叩诊
可有心界扩大、跟腱反射时间延长。
4、听诊
心脏听诊可出现心率缓慢、心音低钝或遥远。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
一般会出现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总甲状腺素(T4)下降,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增高。
2、血脂检查
患者常有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
3、血清心肌酶检查
一般患者会出现肌酸激酶、乳酸同工酶等的升高。
检查-其他检查:
1、基础代谢率
常在-45%~-35%,有时可达到-70%。
2、心电图检查
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T波低平或倒置、QRS波群低电压。
3、收缩时间间期测定
显示心率减慢及心排血量减少,且心排血量及心肌耗氧量下降。其与甲状腺功能检查明显相关。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有心影增大表现。
2、心脏超声
可见到大多数患者有心包积液的表现,多为中、小量,偶可大量。
诊断-诊断原则:
临床上甲减性心脏病是通过甲减与心脏异常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排除其他心脏病变如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肾炎性心脏病、心包炎等。
诊断-诊断依据:
1、符合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标准。
2、有心脏增大、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的表现和心电图异常。
3、除外其他原因的心脏病。
4、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明显好转甚至恢复。
诊断-鉴别诊断:
1、冠心病
甲减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患者都可以出现心肌缺血,心电图常呈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但甲减性心脏病的患者因心肌代谢率低,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并不常见,而在经甲状腺素治疗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血不足,反而易诱发心绞痛。
2、扩张性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极差,确诊后5年死亡率可达50%,心脏彩超早期可见左心室扩大,后期各心腔均有扩大,常合并有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然而甲减性心脏病心脏彩超除心脏扩大,大多数可伴有心包积液,患者心室肌增厚率增加,心肌回声呈颗粒样增粗,可区别于室壁变薄的扩张型。
3、心包炎
甲减性心脏病和心包炎的患者都可能会出现心包积液,但结核性心包炎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咳嗽、胸痛,结核菌素试验常为阳性,心包穿刺液常为血性,抗结核治疗有效。风湿性心包炎常是风湿性全心炎的一部分,有风湿热的相关症状,血沉增快,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而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
4、贫血性心脏病
贫血性心脏病有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者,应与甲减性心脏病相鉴别。贫血性心脏病一般可见血红蛋白降低、高心排血量、窦性心动过速、周围血管扩张、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周围血管征等,但心包积液少见。
5、肾炎性心脏病
肾炎性心脏病是指肾炎引起的心血管损害,包括高血压、心脏增大、心肌损害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炎性心脏病由于心肌炎性水肿和高血压出现心脏增大,但与甲减性心脏病不同的是有低蛋白血症,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开始的全身性水肿,以及尿常规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等,但甲状腺功能正常。
治疗-治疗原则:
甲减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甲减的治疗,在维持基础代谢的同时,不使心脏症状加重。常采用综合治疗,可更好的改善心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使用量,缩短病程。
治疗-药物治疗:
1、甲减治疗
(1)甲减性心脏病的根本治疗是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应用的制剂主要有三种,包括甲状腺素、左甲状腺素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2)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直至维持甲状腺功能于正常。根据个体化治疗,慎重选用药物剂量,遵医嘱服用药物。
2、心脏治疗
(1)有心绞痛者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素洛尔等,可降低心肌兴奋性和心肌耗氧量。
(2)甲减合并高血压者应该慎用降压药。若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成功后,血压仍高者再考虑使用降压药或者利尿剂,如氨氯地平、呋塞米等。但禁用或慎用镇静药。
(3)有心力衰竭者可用强心剂洋地黄,但用药剂量要小,在出现心律失常时,要兼顾甲状腺素和洋地黄的作用。
3、贫血治疗
补充硫酸亚铁、叶酸、维生素B2等。
治疗-相关药品:
甲状腺素、左甲状腺素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普素洛尔、洋地黄、硫酸亚铁、叶酸、维生素B2、氨氯地平、呋塞米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伴有心包积液者一般不用穿刺抽放积液,甲减改善后积液可逐渐消失。若发现心脏压塞症状,方可考虑穿刺放液。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甲减造成的心脏病变是非特异性的,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及心包积液均会逐渐好转消失,最后可恢复正常。未经治疗的患者,可能死于甲减性昏迷、继发感染或心脏并发症。自有效治疗后,除非延误治疗者,已很少有死亡病例。如治疗及时,临床症状一般都有改善,心脏方面改善尤为显著,治疗一个月后,心脏常不增大,心电图可在4~6周内恢复正常。
预后-危害性:
1、甲减性心脏病是造成甲减死亡的三大死因之一。
2、未经治疗的患者,可能死于甲减性昏迷、继发感染或心脏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应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
预后-治愈性:
1、甲减造成的心脏病变是非特异性的,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由甲减带来的心脏异常症状均会逐渐好转消失,最后可恢复正常。
2、若治疗及时,治疗一个月后,心脏常不增大,心电图可在4~6周内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多数患者若及时治疗,可以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得到根治。
日常-总述:
甲减性心脏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进行治疗;遵医嘱用药,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坚持适度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劳累等;定期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多存在胸闷、心悸、疲乏无力、气短、畏寒肢冷、心率缓慢、下肢及颜面非凹陷性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容易出现焦虑、烦躁。
2、护理措施
(1)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2)家属多鼓励患者看书或电视节目等,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情绪,放松心情。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换药,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2、合并糖尿病者,降糖药物剂量要小。因为甲减时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增高,要防止低血糖发生。
3、左甲状腺素要注意个体差异,患者应该在服药的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服用过量的症状,如出现多食消瘦、发热、脉搏加快、大汗、情绪激动等情况时,提示可能出现用药过量,应及时就诊检查。
4、对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炎患者,应该特别注意剂量,不能随意增减剂量。如有在同时服用利尿剂,需要注意监测有无头晕、疲惫等不适症状,出现不适,及时就医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
建立合理规律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调整休息时间,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纠正不良习惯和嗜好;主动参与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2、运动锻炼
患者应该进行适度的体力锻炼,提高免疫力。心脏功能明显降低的甲减性心脏病患者,应该少量运动。
日常-复诊须知:
甲减性心脏病患者遵医嘱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心脏超声。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对甲减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恢复有重要作用。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有利于病情恢复。
饮食建议:
1、饮食规律,定时进餐。
2、注意细嚼慢咽,少量多餐。
3、可补充富含碘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海带等。
4、多补充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2的食物,如肉类。
5、以含高蛋白(肉类和蛋类)、高热量、低盐、低脂肪饮食为主,严重水肿者可无盐饮食。患者可多进食粗纤维素类食物,如燕麦、玉米、水果等,同时注意营养丰富均衡,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饮食禁忌:
1、因桥本甲状腺炎所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者应避免摄取含碘食物和药物,以免诱发严重黏液性水肿。
2、戒烟酒;忌服浓茶、浓咖啡;不宜食生、凉、冰食物。
3、忌食爆炒、煎、炸、烘烤类食物;忌食辛辣温燥等刺激性食物。
4、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该病能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有效的降低发病风险。
1、控制原发病
甲减患者积极治疗甲减,遵医嘱服用甲状腺激素,防止疾病发展为甲减性心脏病,并定时复查甲功和心脏功能,如有病情变化尽快就医治疗。
2、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
(1)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孕妇要保证碘的摄入,如选择碘化食盐、碘油等。
(2)妊娠合并Graves病用硫脲药物治疗者,尽量避免药物剂量过大。
(3)妊娠合并甲亢禁用放射性131I治疗,诊断用的示踪剂避免口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