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尖锐物体恐惧症疾病概述: 尖锐物体恐惧症指的是患者对锐器产生无法控制的恐惧感,情况严重的...
养生
疾病名称: 尖锐物体恐惧症
疾病概述:
尖锐物体恐惧症指的是患者对锐器产生无法控制的恐惧感,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对所有尖状物体产生超乎寻常的恐惧感。尖锐物体恐惧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性格、特殊的生理状态或是既往精神刺激因素有关。患者会拒绝接触、注视尖锐物体表现,还会有强迫思考的情况,自身难以控制。本病可选择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病因不明,部分患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对尖锐物体有不合理的恐惧、远离尖锐物体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精神评定量表检查、脑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争取尽早消除这种异常的恐惧。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尚无明确好发人群结论,但敏感的个性、既往有尖锐物体伤害经历,或是有本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风险可能高。
病因-总述:
尖锐物体恐惧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性格、特殊的生理状态或是既往精神刺激因素有关,但尚无明确的证据。
病因-基本病因:
1、遗传因素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本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本病的风险较高。
2、素质因素
患者病前性格胆小、羞怯、被动、依赖、高度内向、容易焦虑恐惧,以及有强迫倾向等,且自小受到母亲过多的保护,成人之后易发生恐惧症。
3、生理因素
部分患者警醒水平增高,这种人很敏感、警觉,处于过度觉醒状态。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这种生理状态与恐惧症的因果关系尚难分清。
4、心理社会因素
患者在首次发病前可能会有某种精神刺激因素,可能追溯到与其发病有关的某一事件。条件反射学说认为当患者遭遇到某一恐惧性刺激(比如既往被尖锐物体伤害)时,当时情景中另一些非恐惧的刺激(无关刺激)也同时作用于患者大脑皮层,两者作为一种混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故而今后凡遇到这种情景,即便是只有无关刺激,也能引起患者强烈的恐惧情绪。
症状-总述:
尖锐物体恐惧症患者对尖锐物体有不合理的恐惧,如尖刀、剪子等。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对所有尖状物体产生恐惧,可能做出逃离的举动。
症状-典型症状:
患者对尖锐物体有不合理的恐惧,患者自知这种恐惧感是不合理的,但无法调控自身的意识,无法控制恐惧感。患者会拒绝接触尖锐物体,甚至不能注视尖锐物体或是听到相关的词汇。部分患者可能会强迫思考自身所恐惧的物体,想象尖锐物体接近或伤害自身,患者为长期的强迫思考感到苦恼,恐惧的念头挥之不去,无法回避。
症状-并发症:
1、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如头痛、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
2、本病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生活,严重时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情况出现,但尚无确切的研究证据。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可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具体表现为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出现的?
2、是不是一看到尖锐的物品就会出现难以控制的恐惧、焦虑感?
3、您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治疗效果怎么样?
5、您被尖锐的物品刺伤过吗?
6、您的家属中有和您症状相似的患者吗?
7、您的这些症状对您的生活影响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疾病?
3、这种疾病严重吗?能治愈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无法控制地对尖锐物体产生恐惧、无法正常接触尖锐物体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精神评定量表检查、脑电图等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初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检查有无明显的疾病征象。还会测试患者对于尖锐物品反应、观察患者是否敢接触尖锐物体。
检查-其他检查:
1、精神评定量表检查
医生会让患者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并统计患者最终的得分,根据分数所处的区间,分析患者的心理、智力状态。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否有精神异常及其严重程度,判断焦虑等症状的原因。如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等。
2、脑电图
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能将脑多数神经细胞活动电位或突触电位的电生理现象进行总和,医生可根据脑电图的异常改变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表现出现的时间以及有无加重的情况,还会询问患者家中是否有相似症状的成员、既往生活中是否有被尖锐物体伤害的经历等,再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精神评定量表检查、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尖锐物体恐惧症可选择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医生会针对患者的症状选择适当的心理治疗,尽可能帮助患者克服这种不正常的恐惧。同时可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失眠、抑郁等异常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仅作为介绍,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1、抗焦虑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的一大优势在于其疗效迅速,对紧急情境下的强烈惊恐或焦虑很有效。可用于特定的短期目的,比如,在其他治疗起效之前,可以帮助患者参与重要的活动。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均是最常用的苯二氮䓬类药物。
2、抗抑郁药物
此类药物可用于治疗伴有抑郁的患者,可选择帕罗西汀、丙米嗪、阿米替林等。
3、β-受体阻滞剂
有心悸、多汗、颤抖表现的患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进行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帕罗西汀、丙米嗪、阿米替林、普萘洛尔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的治疗,通常患者的症状能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学习、工作,甚至导致其他的精神疾病出现。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有远离尖锐物体的行为,强迫思考患者的经历,影响患者学习、生活,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引起抑郁症等其他疾病。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患者的症状能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本病属精神心理疾病,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家属多关心患者的内心变化,同时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尖锐物体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而患者对这些情况又会产生难以控制的恐惧,由此而产生了很多困扰,而这种困扰可能又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问题。因此患者要学会正确地认识、面对本病,多和医生沟通交流,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同时家属也不要经常逼迫患者处于恐惧的环境中,不正确的脱敏方法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应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厌食、失眠、嗜睡等不良反应,如果症状严重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出现相关症状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缓解症状。
2、患者若出现严重的恐惧症状,如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要及时脱离恐惧环境。
3、家中尽量收好剪刀等尖锐物品。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无特殊饮食禁忌。
预防措施:
由于尖锐物体恐惧症的病因复杂,目前并没有较好的预防措施,仅能通过一些方法减低发病风险,如:
1、家长尽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对其过于保护。
2、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不要让其过分依赖父母。
3、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