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结节性梅毒疹疾病英文名称: nodular syphilid疾病概述: 结节性梅毒疹(n...
养生
疾病名称: 结节性梅毒疹
疾病英文名称: nodular syphilid
疾病概述:
结节性梅毒疹(nodular syphilid)是一种常见的三期梅毒皮肤损害,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梅毒且病情不断发展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簇集排列的铜红色浸润性结节,常见于头面、肩、背及四肢伸侧,一般无自觉症状。针对梅毒进行积极药物治疗后,皮肤损害可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减退。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性病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结节、脱屑、坏死溃疡
主要病因: 主要因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梅毒,且病情不断发展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原体检查、血清学检查、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患者通常为三期梅毒患者,因此患者应适当进行自我隔离,以避免将梅毒传染给他人,同时还应积极就医诊治,以防梅毒感染加重威胁机体健康。
流行病学-传染性:
结节性梅毒疹是因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TP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
流行病学-传染源:
传染源是梅毒患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患者可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
2、母婴传播
妊娠4个月后,TP可通过胎盘及脐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也可于头部、肩部擦伤处发生接触性感染。
3、血液传播
冷藏3天以内的梅毒患者血液仍具有传染性,输入此种血液可发生感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结节性梅毒疹主要见于三期梅毒患者,但暂无权威的循证医学表明本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危害极大,病变可侵犯全身组织器官,若通过胎盘传播还可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根据病程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晚期梅毒),若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过3~4年左右,40%的患者发生三期梅毒,从而出现结节性梅毒疹等损害。
症状-总述:
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面、肩、背及四肢伸侧。皮损直径0.2~1cm,呈簇集排列的铜红色浸润性结节,表面可脱屑或发生坏死溃疡。新旧皮损可此起彼伏,迁延数年,呈簇集状、环状、匍行奇异状分布或融合,无自觉症状。
症状-并发症:
患者还可能会同时存在梅毒性树胶肿、骨梅毒、眼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
1、梅毒性树胶肿
又称为梅毒瘤,是三期梅毒的标志,也是破坏性最强的一种皮损。好发于小腿,少数发生于骨骼、口腔、上呼吸道黏膜及内脏。小腿皮损初起常为单发的无痛性皮下结节,逐渐增大,并发生直径2~10cm的穿凿状溃疡,呈肾形或马蹄形,边界清楚,边缘锐利,溃疡面有黏稠树胶状分泌物,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黏膜损害也表现为坏死、溃疡,并在不同部位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如口腔黏膜损害导致发音及进食困难,眼部黏膜损害导致眼痛、视力障碍、阿-罗瞳孔(主要表现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瞳孔缩小、瞳孔形态异常和不对称等)甚至失明等。
2、骨梅毒
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最常见的是长骨骨膜炎,表现为骨骼疼痛、骨膜增生,胫骨受累后形成佩刀胫。还可发生骨髓炎、骨炎及关节炎,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骨穿孔、关节畸形等。
3、眼梅毒
可引起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角膜炎、基质性角膜炎及葡萄膜炎,导致视力损害。
4、心血管梅毒
发生率为10%,多在感染10~20年后发生。表现为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主动脉瘤及心肌树胶肿等。
5、神经梅毒
发生率为10%,多在感染3~20年后发生。主要类型有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膜梅毒、实质型神经梅毒(脊髓痨、麻痹性痴呆)、脑(脊髓)膜血管型神经梅毒和树胶肿性神经梅毒等。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多个结节样损害。
2、皮肤脱屑、坏死溃疡。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皮肤出现持续存在且不断增多的结节性损害,可去皮肤科就诊;若明确有梅毒感染,也可去性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可能会取皮损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抹药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8、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皮肤出现多个结节性损害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皮肤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病原体检查、血清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主要观察皮损的形态、大小、颜色、数目、分布及发病部位等情况,同时注意有无皮肤破损、鳞屑、溃疡、出血、糜烂等异常表现。
2、触诊
主要检查皮损的质地、活动度、有无触痛等异常表现,必要时还会进行淋巴结检查,了解有无淋巴结肿大的异常体征。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检查
医生可能会切取部分皮损组织进行检查,以了解有无局部感染情况,还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2、血清学检查
(1)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等,可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同一实验室同一方法两次检测相差2个倍比稀释度(4倍)有意义。用于筛查和疗效判断,但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进一步作螺旋体试验。
(2)梅毒螺旋体试验:包括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等,测定血清特异性IgG抗体。若阳性,则表示患者现在体内感染梅毒,需要治疗,或者患者过去感染过梅毒已经治愈。
检查-病理检查:
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在皮损部位取部分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来了解局部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不洁性生活史或接触史,以及皮肤结节样损害的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等多种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有时需要与皮肤淋巴瘤、化脓性肉芽肿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皮肤淋巴瘤
可在面、耳后或躯干等部位出现淡黄色、褐色或紫红色结节、肿物,略高出皮肤。皮损严重程度不一,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可伴瘙痒,可自行消退。皮肤病理检查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有助于鉴别。
2、化脓性肉芽肿
主要表现为鲜红色或棕红色丘疹或结节,可缓慢或迅速增大,形成直径5~10毫米左右的无痛性结节,受到轻度外伤极易出血,有时可伴溃疡、坏死。结节可持续存在长达数年之久,难以自行消失。多见于身体易受伤部位。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是梅毒的一种临床表现,对梅毒进行积极治疗,随着疾病的好转,皮损可逐渐消退。梅毒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用药要尽早、足量、规范。治疗期间,患者可能需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确保接受抗生素治疗后产生了预期效果。
治疗-药物治疗: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药物过敏情况,制定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1、青霉素类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有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水剂青霉素G、水剂青霉素G。
2、青霉素过敏者,必须提前告知医生,医生通常会选择头孢曲松钠等作为替代药物,有时也会建议用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同时注意,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四环素类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水剂青霉素G、水剂青霉素G、头孢曲松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的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控制,结节样皮肤损害也可逐渐减轻、消失,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1、梅毒疹见于梅毒患者,可能会把TP传染给他人。
2、随着病情的发生,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合并其他病变,影响机体健康。
3、有时结节损害较多,且位于皮肤暴露部位,可能会影响外貌美观。
预后-治愈性:
接受规范、合理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皮肤可逐渐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本病患者常有羞耻、焦虑等不良情绪,家属需多关心、鼓励患者,帮助患者营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患者病情期间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皮损加重,同时要做好自身的消毒、隔离。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患者常因梅毒为性传播疾病而感到羞耻、焦虑、恐惧等。
2、护理要点
(1)家属:关爱患者,支持和鼓励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2)患者:增加对疾病的认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转移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搔抓皮损。
2、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磨破皮损的风险。
3、保持皮损清洁、干燥。
4、做好自身的消毒、隔离,严防传染。个人物品需专用,避免与他人交叉使用,用过的衣物应先消毒后清洗,生活用品定期消毒。
5、治疗期间严禁发生性行为。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对饮食无特异性要求,但日常合理的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合理膳食,适当补充营养,保证能量的供给。
饮食禁忌: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是梅毒发展的一个阶段,预防梅毒可以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
1、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浴盆及浴巾。
2、对与他人共用 的物品严格消毒。
3、避免不安全的性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