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噤口痢疾病英文名称: anorectic dysentery疾病概述: 噤口痢(anor...
养生
疾病名称: 噤口痢
疾病英文名称: anorectic dysentery
疾病概述:
噤口痢(anorectic dysentery)是指饮食不进或呕吐不能进食的痢疾。临床以下痢赤白脓血,不思饮食,或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大便次数增多为特征。发生多由湿热痢或疫毒痢发展形成,或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本病属于痢疾比较严重的一种证候,病势凶险,应及早救治,否则危及生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中医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下痢赤白脓血,不思饮食,或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大便次数增多
主要病因: 饮食不节,久病体虚
检查项目: 大便常规、X线钡剂造影、直肠或结肠镜检查、血常规
重要提醒: 若出现下痢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不进饮食,恶心想吐,胸闷不舒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疾病加重,久痢不止。
临床分类:
1、热毒攻胃
主要表现为痢下脓血赤白,呕吐频繁,口渴欲饮水,水入即吐,饮食不下,伴有壮热,烦躁,面色红赤,舌红,脉象洪大而数。
2、胃气虚败
主要表现为下痢日久不愈,神情疲倦,气息微弱,干呕,不思饮食,舌上无苔,脉虚弱无力。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痢疾病人和带菌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以粪、口感染为主。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患有疫毒痢或湿热痢的人群。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好发于夏秋季节。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湿热疫毒结聚肠中,导致肠中气血凝滞,胃气郁闭,发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可涉及肾。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感时邪疫毒
感受湿热或疫毒之邪,蕴于胃肠,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发为痢疾。热毒壅塞,上攻胃口,胃通降功能失常,发为恶心呕吐,呕吐频繁,不能饮食。
2、饮食不节
平时偏食辛辣肥腻的食物,内生湿热,或饮食不节,感染邪毒,直伤脾胃,湿热邪毒聚于肠中,与气血相搏,腐败化为脓血,出现下利赤白脓血,不进饮食等表现,发为本病。
3、久病体虚
痢疾久不愈合愈,损伤脾胃,胃气虚败,不能容纳饮食,而出现不进饮食的噤口痢。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下痢赤白脓血,不思饮食,或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为主要特征。
症状-典型症状:
1、实证
腹胀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食欲不振或食入即吐,胸闷不舒等症状。
2、虚证
痢疾日久不愈,神情疲倦,气息微弱,干呕,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身体消瘦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厥脱证
随着疾病发展,若出现阴阳平衡失调,气血逆乱,阳气衰亡,阴血外脱,可并发厥脱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寒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等。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下痢不止,不进饮食,四肢不温等症状。
2、或伴有烦躁不安,高热不退,呼吸微弱等表现。
以上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下痢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食欲不振或食入即吐。
2、或伴有恶心呕吐,胸闷不舒,精神疲倦,全身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消化内科或传染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腹部触诊,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脓血便,以及不能饮食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腹痛,胸闷,恶心呕吐等?
4、平时有偏食辛辣肥腻食品的习惯吗?有没有吃变质或误食不卫生食物?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之前有患其他胃肠道疾病吗,如湿热痢疾或疫毒痢疾等?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怎么用药?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大便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钡剂造影、直肠或结肠镜检查、血常规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脏器有无疼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大便常规
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和少数红细胞。
2、血常规
血常规检査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对急性细菌性痢疾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慢性患者可有贫血表现。
3、病原学检查
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为细菌性痢疾的确诊依据。
检查-其他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肠道的内部情况,判断是否为肠道出血导致的便血。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检查
可以观察胃部有无溃疡及上消化道肿瘤等,帮助明确病因,对细菌性痢疾的诊断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下痢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不能进食,恶心呕吐,胸闷不舒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症状的泄泻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症状
下痢赤白脓血,饮食不进,或恶心呕吐,不能进食。
2、流行病学
常见于夏秋季节;多有饮食不洁史,或具有传染性;多见于湿热痢或疫毒痢病程发展的某个阶段。
3、检查
大便常规、病原学检查、X线钡剂造影、直肠或结肠镜检查、血常规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泄泻
二者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等表现。泄泻表现为大便稀薄,或如水,腹痛多伴有肠鸣,没有传染性;噤口痢表现为大便赤白相间,伴有脓血,常有里急后重感,并且具有传染性。
治疗-治疗原则:
噤口痢属于痢疾危重症,应中西结合治疗,控制感染,尽早恢复食欲,以解危象。噤口痢有虚实之分,实证以祛邪为主,邪祛则胃气始能和降,虚证以扶正为主。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热毒攻胃
若出现呕吐频频,可先用玉枢丹,或鲜竹沥冲服。
2、胃气虚败
若胃阴不足,舌红降无苔,或脉细数,面有泛红,口唇干燥,痢下多红,可用生脉放加乌梅、山楂、石斛、天花粉等。
治疗-药物治疗:
1、热毒攻胃
(1)方药:参连开噤散加减。
(2)常见中药:西洋参、黄连、莲子肉、代赭石、槟榔。
2、胃气虚败
(1)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2)常见中药:人参、茯苓、甘草、藿香、木香、葛根、白术。
治疗-相关药品:
参连开噤散、七味白术散。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灌肠治疗
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的患者,常用清热凉血、解毒祛湿药水煎取液1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一次,以脓血尽、里急后重消除为度。
治疗-治疗周期:
噤口痢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噤口痢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噤口痢属于痢疾危重症,预后较差。若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缓解或消除症状;若治疗不及时,严重的患者需中西医结合抢救,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本病病情危急,需及时治疗,若治疗不当,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可缓解或消除症状。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噤口痢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可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担忧、紧张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应保持精神愉悦,避免恼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情志调达,以利气机通畅。
日常-用药护理:
1、按医嘱服药,用药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和时间。
2、噤口痢伴呕吐的患者,中药宜浓煎,少量频服、热服;或给予鼻饲给药。
日常-生活管理:
1、顺应季节气候变化保养身体,纳凉取暖适度,居室整洁安静。
2、病情危重的患者宜卧床休息;症状缓解的患者可适当活动,以增强体质。
3、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应严格执行消化道隔离制度,对患者排泄物、便器、餐具要消毒处理,专人使用,防止交叉感染。待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4、加强肛周护理,下痢频繁,肛周红肿糜烂的患者,可使用氧化锌软膏涂敷。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大便次数、量,便质,气味,颜色等,同时需观察有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密切观察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防止发生厥脱。
2、若见患者烦躁不安,高热不退,汗出热而黏,或精神不振,体温骤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呼吸微弱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救护。必要时留大便送检。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大便常规、直肠或结肠镜检查、血常规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卫生,易消化,富有营养。尤其注意忌食不易消化或清肠润滑食物,勿过食生冷、辛辣、肥腻、海腥发物等,不宜过饱、过咸、过甜,戒烟酒。
饮食建议:
1、在痢疾流行季节,可适当食用生蒜瓣。
2、可以适当禁食,待病情稳定后,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多饮水或米汤。
3、可以食用有止痢作用的食物,如鲜马齿苋洗烫后做菜食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绝对禁食不洁及变质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久病体虚有关,因此流行季节预防感染,积极治疗,注意个人卫生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讲究卫生,消灭苍蝇,防止疾病传播而发生感染。
2、劳逸结合,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护正气,防止受邪。
3、在痢疾流行季节,可适量食用生蒜瓣,或用马齿览、绿豆煎汤饮用以预防感染,并加强水源、饮食卫生管理,防止病从口入。
4、若有湿热痢或疫毒痢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防止发展为噤口痢。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