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疾病英文名称: traumatic degenerative...
养生
疾病名称: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
疾病英文名称: traumatic degenerative arthritis of cervical facet joint
疾病概述: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traumatic degenerative arthritis of cervical facet joint)因退行性变累及颈椎后方小关节的一部分或全部,呈现损伤性关节炎反应,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引起慢性颈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慢性颈痛、颈部活动减少等,一般经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颈部
常见症状: 慢性颈痛、头痛、肩痛、胸痛
主要病因: 与创伤、退变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小关节内阻滞试验、X线平片、小关节造影术、CT扫描
重要提醒: 本病可有慢性颈痛,影响颈部活动,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一旦确诊,需及早接受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头颈部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工作体位史的人群,如打字、车祸等,尤其多见于摩托车车祸、汽车相撞等挥鞭样损伤史者。
病因-总述: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具体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过程,因缺乏深入的研究,而暂未明确。但创伤和退变是引起本病发病的两个肯定性因素,创伤和退变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引起疼痛。
病因-基本病因:
1、创伤
日常生活中,头颈部屈伸、旋转等活动主要依靠椎间关节和两侧小关节协同完成。
(1)不良的工作体位,如打字员、家务劳动者,长时间低头工作,使关节囊处于张力状态,而超负载的张力则使关节囊产生创伤性炎症反应并逐渐变厚变硬。
(2)车祸时,头颈部摔鞭样损伤骤然对小关节施加加减速力的损伤,使小关节发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折,关节囊撕裂及关节囊内积血等,
(3)关节囊创伤性炎性改变,使滑膜细胞活跃,骨液分泌增多,还可伴有积血,使关节肿胀,关节囊内压增高,刺激囊壁C类神经纤维末梢而引起颈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4)关节囊创伤还可使微血管扩张,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渗出至关节液内,并沉淀及机化,引起关节粘连,关节软骨的损伤可使关节面粗糙,从而增加受创伤机会,导致软骨逐渐萎缩、关节间隙狭窄等关节炎性改变,骨关节的创伤是发生退变的重要因素。
2、退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退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在小关节劳损或受创伤后会发生关节囊肥厚、疤痕形成。关节囊反复受损,使滑液分泌功能丧失,滑液分泌减少,关节软骨因缺乏营养而发生退行性变化,逐渐变薄和粗糙,软骨表面破裂,可延至软骨内,甚至形成小碎片脱落于滑液内,相互咬合的小关节面由于磨损,不仅损伤关节面,且逐渐发生软骨下骨的致密化。关节表面的愈加粗糙并硬化,导致小关节突发生肥大,边缘形成骨赘,软组织内矿物质浓度改变,也可使关节囊钙化、结构发生改变,使小关节在运动中受创伤更大,从而加速了关节退变的发生。
病因-危险因素:
头颈部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工作体位史的人群,更容易患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为慢性颈痛,多为持续性钝痛。颈部可因疼痛而使颈部活动减少,甚至颈部可处于强迫体位。此外,还可有头痛、肩痛、胸痛等牵涉痛。
症状-典型症状:
1、慢性颈痛
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多为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可诱发或加剧。
2、牵涉痛
由于颈神经根在头、颈、胸、上肢等有广泛分布。因此除局部疼痛外,还常可引起牵涉痛表现,如头痛、肩痛、胸痛等。
3、局部症状
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常有明显固定压痛,活动时加剧,颈部可因疼痛而使颈部活动减少,甚至颈部可处于强迫体位。
症状-并发症:
本病因退变导致骨质增生,可引发椎间孔狭窄。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怎么受伤的?车祸吗?
2、受伤时颈部是什么动作?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有头颈部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工作体位史者,出现慢性颈痛、头痛、颈部处于强迫体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小关节内阻滞试验、X线平片、小关节造影术、CT扫描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时,可发现小关节处有固定性压痛。
检查-其他检查:
小关节内阻滞试验:即在透视下行小关节内局部麻药注射,以观察症状消失时间,利于疾病的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
早期显示小关节间隙狭窄、松动,渐而于关节突起处增生,形成尖形骨刺;后期该关节呈现肥大性改变,周边部伴有明显的骨赘形成,并使椎间孔变小。
2、小关节造影术
对早期诊断小关节创伤性退行性关节炎有较大的帮助。
3、CT扫描
可于横断面上十分清晰地显示出小关节病变的程度及其与根管、椎管之间的关系。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头颈部外伤史或长期不良工作体位史,以及慢性颈痛、头痛、颈部处于强迫体位的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需除外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颈部软组织劳损、紧张性头痛、肩关节周围炎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
由于颈部突然的过度活动或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也是慢性颈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其能急性发病,也可慢性发病。主要症状为颈痛,活动受限,犹如“落枕”,疼痛可放射至肩部及枕部,常一侧上肢有疼痛和麻木感,很少两侧同时发生,发作间隙可毫无症状,查体见头颈常处于僵直位。脊髓造影加CT扫描和MRI均可见突出的椎间盘。
2、颈部软组织劳损
主要为单纯性颈部肌肉酸痛与不适,无传导或放射至他处感,大多由于工作疲劳反应所致,若稍作休息或对抗性反向肌肉活动(如长期低头转变为仰头活动),即可迅速缓解疲劳,症状消失。疼痛程度与调节肌肉活动效果,往往与病程长短成正比。
3、紧张性头痛
头痛一般位于双侧,可累及整个头部。性质为钝痛,呈典型的紧缩性或压迫感,程度为轻度或中度,并不因日常活动而加重。头痛反复发作,每月不超过15天,可有恶心、畏光或怕声三大症状之一。体检一般无阳性体征,第三枕神经阻滞试验无效。
4、肩关节周围炎
该病多发年龄为50~60岁之间。发病缓慢,逐渐出现肩关节疼痛及关节的活动受限。常表现为一种特殊的临床过程,即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发展,继而疼痛逐渐减轻乃至消失,关节活动也逐渐恢复。整个病程较长,常需数月或数年之久,肩关节周围有多个压痛点,X线检查无阳性表现,肩关节周围痛点阻滞或腋神经阻滞有效。
治疗-治疗原则: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以休息为主,避免活动过多或过于剧烈以免加重病情。此外还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详见急性期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吲哚美辛、布洛芬
治疗-手术治疗:
对顽固性疼痛,保守治疗无效、发作频繁、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应考虑行颈后路小关节减压术。
治疗-其他治疗:
1、神经阻滞疗法
既有明显诊断作用,同时又可起到止痛,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等治疗性作用,无论是急性加重期还是慢性期,都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
2、小关节注射法
这既是有效的诊断手段,同时更是一种疗效颇佳的治疗方法,该法对神经阻滞试验阳性者均可。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急性加重期治疗以休息、镇痛为主。卧木板床休息,临起床时用颈围保护。可使用吲哚美辛、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以缓解疼痛。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治疗,可缓解患者相应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有颈部疼痛表现,影响颈部活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缓解症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活动。
4、建议患者日常工作中,经常抬头仰望,避免长时间保持伏案工作。
5、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可进行擦浴。
6、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7、建议患者家中更换床铺,睡硬板床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8、注意保暖,特别是颈椎的保暖,可日常戴围巾。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时换药,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
2、术后患者注意保护手术部位,避免水洗手术部位。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适量多吃一些虾皮、泥鳅等含钙和磷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喱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保持良好的体位,坚持做颈椎操。
2、注意日常保护,运动前佩戴护具、头盔,避免外伤。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