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胫后神经痛疾病英文名称: posterior tibial neuralgia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胫后神经痛
疾病英文名称: posterior tibial neuralgia
疾病概述:
胫后神经痛(posterior tibial neuralgia)是指胫后神经分布区域扩展的神经疼痛。胫后神经在踝的平面穿过伞状韧带里的纤维骨管,于出口处分为外侧和内侧足底神经。多种原因导致胫后神经受压,或长期劳损使胫后神经损伤可引起疼痛,主要表现为踝部疼痛和刺麻感。通过规范治疗,一般可控制疼痛。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足部
常见症状: 踝部疼痛、感觉障碍
主要病因: 胫后神经受压、损伤等
检查项目: X线、CT、MRI、下肢神经电生理、B超
重要提醒: 患者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程过长,影响日常生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
病因-总述:
胫后神经痛的病因较多,足功能异常或关节炎引起踝部肌腱滑膜炎,可导致胫后神经受压;长期劳损使胫后神经损伤;此外,静脉瘀滞水肿有时也可导致胫后神经痛。
病因-危险因素:
1、肥胖可使踝部压力过大,易发生关节炎,发生胫后神经痛的风险较高。
2、遭受过足踝外伤,更容易胫后神经痛。
症状-总述:
胫后神经痛的症状主要为踝部疼痛,可为烧灼或针刺样疼痛,活动时会加重,休息时减轻。因此患者可有一定程度的活动受限。此外,还可能会出现局部的感觉障碍。
症状-并发症:
小腿肌肉萎缩、踝关节僵硬:胫后神经主要支配小腿及足底部肌肉,当神经损伤后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关节长期不活动造成关节僵硬。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运动多吗?
6、脚踝部受伤了吗?
7、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会有后遗症吗?还能运动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踝部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根据病情情况可能建议做下肢X线、CT、MRI,以及下肢神经电生理、B超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跟腱反射
又称踝反射,医生嘱患者仰卧位,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下肢髋关节外旋外展位,医生左手将足背伸于直角,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跟腱,可见腓肠肌收缩,出现快速足跖屈动作,表示跟腱反射存在。胫后神经损伤后跟腱反射缺失。
2、Tinel征
医生可用叩诊锤敲击神经走形部位,Tinel征是最有价值的临床体征之一,神经损伤后很快出现强阳性,强阳性提示该处神经断裂。
检查-其他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测:是周围神经损伤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它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从而判断神经通路的完整性及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医生可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神经肌肉疾病。它的作用包括判断损伤部位程度和损伤类型,判断预后。周围神经损伤最常用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方法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肌电图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下肢X线、CT
主要为了判断是否合并骨折。
2、下肢MRI
MRI对软组织的显示优于X线及CT,当合并软组织损伤时,可判断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3、下肢B超
B超是一种辅助诊断周围神经损伤较好的无创方法,有助于判断神经连续性情况和损伤的部位,有着价格低且无创的优点。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如足底感觉缺失、踝反射消失等。其后可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确诊,如彩超、X线、神经电生理检测等。同时还需排除跟腱断裂、腓总神经损伤。
诊断-鉴别诊断:
1、跟腱断裂
跟腱断裂时也可见踝反射消失,但足底部无感觉障碍,可通过MRI鉴别。
2、腓总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后,小腿前外侧肌肉功能丧失,表现为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成马蹄内翻足畸形,行走时呈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出现感觉障碍。
治疗-治疗原则:
胫后神经痛的治疗主要为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活动时可利用支具保持足在内翻位置,减少胫后神经的张力。
治疗-药物治疗:
胫后神经损伤可予口服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常见药物有地巴唑、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等,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节苷酯临床疗效尚待进一步确定。
治疗-相关药品:
地巴唑、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
治疗-手术治疗:
神经松解术:对有瘢痕压迫的神经,可行瘢痕松解。
治疗-其他治疗:
疼痛严重者,必要时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通过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呈慢性疼痛,病程长,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通过正规治疗,通常可以控制症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在急性期应保持患处制动,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进行其他肢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术后患者避免水洗手术部位,可进行擦浴。
5、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6、家属可为患者定制合适的支具,减轻压力。
7、建议患者平时穿着柔软的鞋袜,减少摩擦。
8、肥胖患者可适当控制体重,需科学减重。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胡萝卜、柑橘、猕猴桃等,补充维生素,营养神经。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一些燕麦、荞麦等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喱、生姜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日常注意保护,避免过度劳损、外伤。
3、超重人群应科学减重。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