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精神运动性兴奋疾病英文名称: psychomotor excitement疾病概述: 精...
养生
疾病名称: 精神运动性兴奋
疾病英文名称: psychomotor excitement
疾病概述:
精神运动性兴奋(psychomotor excitement)是指患者整体精神活动增强,涉及到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动作行为可以表现为与思想感情协调,也可以表现为与思想感情不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意志行为障碍的一种表现,可见于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谵妄状态、人格障碍等情况。精神运动性兴奋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动作和行为增加
主要病因: 可见于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谵妄状态、人格障碍以及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
检查项目: CT、精神评定量表检查、脑电图
重要提醒: 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可能影响自身及他人的正常生活,甚至出现攻击行为,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临床分类: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及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协调一致,并与环境保持较密切联系。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比较协调,行为具有目的,可以被周围人理解。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表现为患者增多的动作行为及言语与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不相协调,脱离周围现实环境。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不相协调,动作行为杂乱无章,缺乏动机及目的,使人难以理解,如紧张性兴奋、青春性兴奋、谵妄时的精神错乱状态等。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多种精神疾病相关,有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病史的人群发生精神运动性兴奋的风险高。
病因-总述:
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意志行为障碍的一种表现,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见于躁狂发作,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谵妄状态。
病因-基本病因:
1、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紧张型、青春型、幻觉妄想型等。
2、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兴奋状态。
3、反应性精神病。
4、癔病大(小)发作。
5、感染重症、中毒、外伤或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伴精神运动性兴奋。
6、人格障碍,如反社会型人格、冲动型人格、表演型人格都有精神运动性兴奋的表现。
症状-总述:
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动作和行为增加,动作行为可以表现为与思想感情协调,也可以表现为与思想感情不协调,主要有躁狂性兴奋、焦虑性兴奋、销魂性兴奋、青春性兴奋、紧张性兴奋、谵妄性兴奋、器质性兴奋。
症状-典型症状:
1、躁狂性兴奋
心理活动增强,心情愉快,情感高涨,思维活跃,联想迅速,动作轻松,行为增加,做事利索,言语增多,但常随境转移,有始无终,整天忙忙碌碌,难以安静下来,坚持性极差。动作行为可有目的,也能与周围环境配合协调,能为人理解。多见于双相障碍中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2、焦虑性兴奋
极度的坐立不安、搓手顿足、往复徘徊,做任何事情刚着手就不能坚持做下去,但动作、行为之间互相协调。见于焦虑或恐惧相关障碍。
3、销魂性兴奋
以极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和动作来叙述一件事情,给人一种非常富于感情的感觉。见于销魂状态。
4、青春性兴奋
语言增多,但支离破碎、语无伦次;表情丰富,但夸张做作,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动作繁杂,但愚蠢幼稚、离奇古怪。兴奋缺乏目的和动机,行为、动作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使人难以理解。见于精神分裂症。
5、紧张性兴奋
言语不多,内容单调、杂乱;情感强烈但表情呆滞;动作粗暴、冲动、杂乱、呆板,具有破坏性,常无端伤人毁物。兴奋缺乏目的性和确切的指向性,使人难以捉摸,但持续时间较短,常与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见于紧张症和精神分裂症(伴有紧张症)。
6、谵妄性兴奋
情绪不稳,行为紊乱而冲动,尤其在夜间常吵闹不休,使人不得安宁,可自伤或伤人。见于谵妄状态。
7、器质性兴奋
动作杂乱,行为带有冲动性、攻击性,思维迟缓,感情脆弱,常伴有智力发育障碍或人格改变。见于各种脑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
症状-并发症:
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意志行为障碍的一种表现,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的不同,患者可能出现情绪障碍、意识障碍或是攻击行为等,脑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还可能出现相应的躯体症状,具体症状与患者的原发病有关,无一致结论。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您之前有过其他疾病吗?服用过什么药物?
3、您的工作是什么?平时工作压力大吗?
4、您与同事、家人的关系怎么样?
5、您睡眠好不好?
6、您出生时是否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
7、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酗酒吗?
8、您平时有长期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有过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想法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病情严重吗?
5、您建议尝试什么治疗?
6、治愈的概率大吗?这个病会不会遗传?
7、这个治疗方案如果失败,我还可以做哪些治疗?
8、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动作和行为增加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然后通过CT、精神评定量表检查、脑电图等检查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初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检查有无明显的疾病征象。还会进行基本的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有无异常表现。
检查-其他检查:
1、精神评定量表检查
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精神评定量表检查。医生会让患者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并统计患者最终的得分,根据分数所处的区间,分析患者的心理、智力状态,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否有精神异常及严重程度,判断焦虑等症状的原因。如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等。
2、脑电图
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能将脑多数神经细胞活动电位或突触电位的电生理现象进行总和,医生可根据脑电图的异常改变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如有必要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颅脑等部位的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哪些异常表现、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既往有哪些精神或躯体疾病病史、近期有无应激性事件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CT、精神评定量表检查、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明确患者精神运动性兴奋产生的原因,针对患者的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比如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缓解患者症状,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躯体疾病等,具体治疗方式请以医嘱为准,在此仅作为介绍。
治疗-一般治疗:
防止病人自伤或伤人、毁物,并注意照顾其饮食、清洁。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在此仅作为介绍,请以医嘱为准。
1、抗精神病药
酚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硫杂蒽类(三氟噻吨)、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二苯氧氮平类(五氟利多)、苯甲酰胺类(舒必利)、其他(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
2、抗躁狂药或情感稳定剂
碳酸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新型抗躁狂药(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等。
治疗-相关药品:
氯丙嗪、奋乃静、三氟噻吨、氟哌啶醇、五氟利多、舒必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碳酸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加巴喷丁、拉莫三嗪
治疗-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存在躯体疾病,必要时也可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患者的原发病控制、治疗时机有关,如果原发病情控制较好、治疗及时,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如果原发病情重,患者的症状可能难以消除。
预后-危害性:
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表现为动作和行为增加,影响自身及他人的正常生活,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有自伤或伤人行为。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症状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尽快恢复,家属要多关注患者的内心变化,开导患者,帮助其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另外患者自己也要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用量。
日常-心理护理:
家属应多给患者一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的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患者生活在家庭中,与亲人朝夕相处,接触密切,家属便于对病人的情感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病人的思想活动,也易于向家属暴露,家属应掌握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随时的对病人进行启发与帮助。启发病人对病态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以积极的心态,好回归社会。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加减药物的用量,即使已经感觉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也不能随意停药,以免出现复发。
2、患者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应用奥氮平时可能会出现嗜睡、食欲增加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失眠的症状,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或睡前听一些轻音乐来助眠。
2、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改善不良情绪以及帮助睡眠。
3、患者可能会有自杀或伤害他人的举动,家属要多关注患者,一旦发现,及时阻止。
4、平时注意预防中暑,服药会干扰人体调节体温方式,因此,夏季温度过高,会让患者中暑和精神症状发作,因此要注意预防中暑。
日常-病情监测:
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并控制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注意自己行为的变化、睡眠情况、情绪变化等,最好每天做记录,出现症状加重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饮食调理:
一般饮食对于本病并没有较大的影响,患者可在咨询医生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但应注意调整就餐时间,规律饮食,不可过饥过饱。
饮食建议:
1、可以多吃一些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
2、定时定量用餐,合理膳食。
3、吃饭时可以放一些悠扬的音乐,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用餐。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减少摄入咖啡、可乐、咖啡、辣椒等有刺激性或引起兴奋的饮料和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病情严重者,忌食带刺、带骨的鱼,忌用带骨的肉类、带壳的食物,以免病人自伤和伤人。
3、避免摄入太多高热量食物,尤其是对于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致体重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甚至引起糖尿病的患者,更应减少糖及油腻食物的摄入。
预防措施:
目前本病并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下列措施有利于帮助降低发病风险。
1、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应进行遗传咨询。建议处于生育年龄的病人,在精神症状明显时,不宜生育子女。如双方均患过精神分裂症,建议避免生育。
2、注意母孕期和分娩过程的保健,对子女成长发育阶段提供健康的心理健康发育环境,有利于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