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恐怖性入睡前幻觉疾病英文名称: terrifying hypnagogic halluc...
养生
疾病名称: 恐怖性入睡前幻觉
疾病英文名称: terrifying hypnagogic hallucinations
疾病别名: 入睡前梦魇
疾病概述:
恐怖性入睡前幻觉(terrifying hypnagogic hallucinations)是指发生于睡眠开始时有恐怖性梦样经历,它与发生于睡眠期的梦境相似,有时难以区别,亦称为入睡前梦魇。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REM睡眠期(快速眼动睡眠期)抑制药物的急性戒断和患有发作性睡病可能导致患者的易感性增加。患者的表现以出现生动的感觉性体验为主,包括视觉、触觉、运动、听觉性幻觉,可见梦境般经历。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选择适当的药物或是心理治疗缓解患者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出现生动的感觉性体验,包括视觉、触觉、运动、听觉性幻觉
主要病因: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多导睡眠图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会影响患者睡眠,导致日间精神不佳,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治疗,争取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在普通人群十分罕见,其患病率尚不清楚。但处于REM(快速动眼)睡眠被剥夺或抑制后的急性恢复期的人群,发生率高于常人。在发作性睡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4%~8%。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性别无差异。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任何导致在入睡时快速眼动睡眠期起始阶段出现紧张性活动的因素均可使患者的易感性增加。这些因素包括REM睡眠期抑制药物的急性戒断和患有发作性睡病。
在发作性睡病中,由于该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可促使NREM(非快速眼动)、REM睡眠状态的界限调控削弱,故可出现相关性梦境或紧张生动的入睡前幻觉,其机制有多巴胺代谢异常、5-羟色胺的作用、遗传等。
症状-总述:
本病患者常慢性起病。发病时,正常入睡时的精神现象(如模糊的思维、错觉和对环境轻度错误的知觉),被理解成为具有恐怖性内涵的幻觉。患者在焦虑中醒来,并可清晰地回忆所做的“噩梦”的细节。
症状-典型症状:
本病的临床表现以出现生动的感觉性体验为主,包括视觉、触觉、运动、听觉性幻觉,可见梦境般经历。常见幻觉性体验有身处火灾现场、被人袭击、高空堕落、猛兽撕咬或如临深渊等,患者叙述的幻觉比一般的梦境更为可怕,因为这种梦境是从醒着的环境中而来。或由于恐怖性幻觉,迫使患者常从焦虑中醒来,并回忆“噩梦”的细节。
发病时有的患者也可在床上进行大幅度异常躯体活动,或自语与尖叫,或因极度恐惧而惊醒。有些患者可回忆起在同一时间内对恐怖性梦境和现实睡眠环境两者的知觉。若反复出现入睡前幻觉,常可导致入睡困难和白天倦怠、精神疲乏、睡眠增多等。
症状-并发症:
并发症尚不清楚,但反复出现恐怖性入睡前幻觉常使患者因害怕发病而出现入睡困难。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可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具体表现为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以前睡眠质量怎样?会有失眠的情况吗?
3、您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治疗效果怎么样?
5、您既往有过相关的精神疾病吗?
6、您的家属中有和您症状相似的患者吗?
7、您的这些症状对您的生活影响大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疾病?
3、这种疾病严重吗?能治愈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在入睡前出现恐怖性幻觉或是梦样经历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多导睡眠图检查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初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检查有无明显的疾病征象。还会进行基本的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有无异常表现。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检查时医生会将受试者的鼻腔温度传感器、胸腹式呼吸动度传感器连于脑电图的记录笔,将头部的电极和心电连于脑电图仪,用血氧饱和度检测仪检测血氧饱和度。医生通过这些生理信号分析睡眠结构、评价睡眠状况,帮助诊断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异常表现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既往有无精神疾病、是否有发作性睡病。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多导睡眠图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最低诊断标准至少应具备以下第1条和第2条:
1、患者主诉在睡眠开始时突然惊醒,伴有对恐怖性幻觉的即刻回忆。
2、患者觉醒时立即恢复意识,很少有意识模糊或定向障碍。
3、多导睡眠图检查提示,至少在快速眼动睡眠期10min后突然惊醒,发作时有轻度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发作时无痫性放电。
4、除外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幻觉。
5、其他睡眠障碍如梦魇、睡惊症或发作性睡病也可同时存在,但不是症状的起因。
诊断-鉴别诊断:
1、正常的入睡前幻觉
正常人入睡前可出现幻觉,但是并不出现噩梦与焦虑,亦不影响睡眠质量。
2、发作性睡病的入睡性幻觉
多在睡眠开始时出现生动的紧张性梦境,但这些幻觉并不会使患者在急性焦虑中醒来。
3、梦魇
最常见于夜眠后半夜,此时快速眼动期睡眠最普遍、最强烈,梦魇的表现与恐怖性入睡前幻觉基本相似。发生时间与本病不同。
4、睡惊症
多发生于前半夜,常见于夜眠前1/3的慢波睡眠期。睡惊症表现为极度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和自主神经功能活动增强,且发作后不能回忆,与本病不同。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少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通过药物缓解患者症状、通过心理治疗调整心理障碍等。
治疗-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仅作为介绍,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1、镇静催眠类药物
可用于入睡困难伴早醒或焦虑的患者,可选择咪达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唑吡坦及佐匹克隆等。
2、抗焦虑药
可用于睡前焦虑、紧张,以及入睡困难者,可选择阿普唑仑、多塞平。
3、抗抑郁药
可选用阿米替林、氯丙米嗪、普罗替林,对于老年或用上药未见改善者也可选用氟西汀、文拉法辛、西酞普兰等。
治疗-相关药品:
咪达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唑吡坦、佐匹克隆、阿米替林、多塞平、氯丙米嗪、普罗替林、氟西汀、文拉法辛、西酞普兰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但经过积极的治疗,病程和预后一般为良性,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通常无生命危险。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入睡前出现幻觉,可因本病惊醒,导致患者日间精神不佳,甚至出现入睡困难等情况,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本病的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缓解,预后为良性。
日常-总述:
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遵医嘱做好相应的护理调整,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日常-用药护理:
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物用量,以免影响疗效,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要做到按时睡觉,避免熬夜,尽量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
2、患者要有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枕头、床等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舒适的。
3、可在睡前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睡眠。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平时可在睡觉前喝一杯热牛奶或小米粥,有利于安眠。
饮食禁忌:
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