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老年心肌病疾病英文名称: senile cardiomyopathy疾病概述: 老年心肌...
养生
疾病名称: 老年心肌病
疾病英文名称: senile cardiomyopathy
疾病概述:
老年心肌病(senile cardiomyopathy)是老年人在老化过程中心肌不明原因的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疾病之一。老年性心肌病不是已认识的疾病所造成的心功能不全,仅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老年心肌病最重要表现是潜在性心功能不全,其比年轻患者的心功能不全更加严重。一旦出现严重心力衰竭则预后不良。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
重要提醒: 鼓励老年人参加能耐受的体育活动,进行适当的、经常性的锻炼,这对预防和治疗老年心肌病有较大的作用。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发生于老年人。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随着检诊技术的发展,老年心肌病的发现亦增多。
病因-总述:
老年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是退行性改变。心肌弥散性纤维化和心肌纤维退行性病变也许是老年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主要因素。
症状-总述:
老年心肌病一般病程漫长,可以相对平稳多年,而后又反复发作慢性心功能不全达数年或更长时间。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及心功能不全,即患者可有活动耐力下降、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腹水等表现。老年心肌病常合并其他心脏病,如合并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及缺血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异常,临床症状有时比单一心肌病更易表现。
症状-并发症:
老年心肌病可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就医-就诊科室:
当出现无法缓解的严重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面色苍白、意识模糊、出大汗等症状时,需选择急诊科就诊;其余患者可选择心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静的状态,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奔波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会因夜间出现呼吸不畅而惊醒吗?
3、您有感觉自己体力下降严重吗?一口气能走多远,能爬几层楼?
4、自从您发现症状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查过血糖、血脂、血压吗?正常吗?
8、您有查出过心脏方面的疾患吗?
9、您吸烟、喝酒吗?多久了?每天平均的量有多少?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情。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可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等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触诊、听诊、血压测量等检查,以初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清心肌标志物等检查,以排除老年人较为常见的其他心血管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心电图因其经济、简单的特点,故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观察心律失常与心肌损害的工具之一。
2、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检查又称Holter检查,可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电活动,有助于医生进一步分析患者心电活动特征和明确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
胸部X线检查可了解胸部结构(骨骼、心脏、肺部),评估住院期间置入医疗装置(起搏器、除颤器)及治疗监控导管(导管、胸部引流管)的位置是否合适,帮助诊断心脏疾病。
2、超声心动图
通过超声心动图能直观、准确、无创且动态地观察心脏的大小、结构,测量心室壁厚度,评估心脏功能。且可早期及时地发现心脏病变,进行追踪及动态观察。
诊断-诊断原则:
老年心肌病迄今仍无统一的特异性诊断标准,常通过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以确立诊断。当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心力衰竭,查不出其他病因(如高血压, 缺血性心脏病,瓣膜病等)存在时,应该考虑患老年心肌病的可能。单纯因老年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可能并不常见,常常在应激情况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手术、感染、劳累和过高热时),会有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需警惕。
诊断-鉴别诊断:
老年心肌病应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老年性淀粉样变性等疾病相鉴别。
1、冠心病
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明显,有多发性心肌小灶梗死区或广泛心肌纤维化,各房室心脏扩大伴有慢性心功能不全,表现与老年心肌病类似。但冠心病多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有明确的心肌梗死史。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肌节段性运动减弱或反向运动。冠状动脉造影及核素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2、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则多以二尖瓣狭窄为突出表现,具有特征性二尖瓣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超声心动图具有特征性二尖瓣狭窄病变表现,一般容易鉴别。
3、老年性心脏淀粉变性
老年性心脏淀粉变性为局灶性沉积性病变,临床常见而危害不显著。少数重症病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有体位性低血压、多种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异常Q波,有时可与老年心肌病相混淆。但该病心肌肥厚而不明显扩张,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小斑点”样外观,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老年心肌病病因不明,患者病情常常较复杂,故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但对于老年心肌病处理方案与其他心肌病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疗-一般治疗:
1、心力衰竭患者应强调卧床休息,老年病人可减慢心率,降低或减轻心脏负荷,延长心脏舒张时间,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肌供血,同时氧耗量降低,改善心功能。
2、特别注意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尽可能减少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应及早选用抗生素,以及利痰、平喘等措施予以控制。
3、适当吸氧,补给能量,注意钾、镁等电解质的补充。
4、抗心律失常及抗凝等治疗,可视病情需要,加以兼顾。
治疗-药物治疗:
1、强心药物
(1)洋地黄制剂
临床实践证明洋地黄强心剂仍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老年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时,可收到强心和调整心律的良好效果。常用毛花苷C、地高辛等。
①老年人常伴有多脏器功能减退,尤其是肾功能不全,对药物清除能力下降,故应小剂量应用。
②如果老年心肌病患者体内地高辛血清浓度过高,地高辛的正性肌力作用会影响正常舒张功能而加重病情。
(2)其他正性肌力药物
近年来非洋地黄强心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效果良好,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①双吡啶衍化物:氨力农可消除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并能直接扩张血管,改善肾功能,增加尿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增加心排血量。但应用氨力农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后果。目前主张此类药物仅适合用于重症或对常规洋地黄治疗反应差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静脉给药,而不宜长期应用。
②其他: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为心脏β1、β2受体兴奋剂,有较强增进心肌收缩作用并能扩张肾血管。对某些难治性心力衰竭,可减低肺及外周阻力,增加心脏指数,而获疗效。但必须小剂量给药,密切观察,避免不利反应。
2、β受体阻滞药
常用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吲哚洛尔、塞利洛尔等。布新洛尔可直接扩张血管,能够使老年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悸、气短、呼吸困难、腹水、水肿等症状得到缓解。但应注意要小剂量开始应用,密切观察,如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或不耐受,立即停用。
3、钙拮抗药
老年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时,存在心肌细胞钙离子蓄积负荷过重,能量消耗过多。可应用地尔硫䓬等钙拮抗药进行治疗,但观察病例较少,仍需大量临床实践验证,进一步研究探索。
4、血管扩张药
血管扩张药治疗心力衰竭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目前血管扩张药种类很多,根据患者心脏前后负荷不同,选用不同种类血管扩张药。常用的有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醇、肼屈嗪、酚妥拉明以及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
5、利尿药
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利尿药能发挥重要作用,它能迅速减轻心脏负荷,有效地缓解症状,常和强心药,血管扩张药配伍应用,作用显著。但在肺、体循环淤血症状缓解之后,应间断给药,并及时化验电解质,尤其是血钾情况,注意及时补钾,以免发生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还应密切观察血压情况,要防止大量利尿导致血压过低,以免发生心、脑血管供血不足。
治疗-相关药品:
毛花苷C、地高辛、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美托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吲哚洛尔、塞利洛尔、布新洛尔、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醇、肼屈嗪、酚妥拉明、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治疗-手术治疗:
老年心肌病患者通常不宜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发生危险。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老年性心肌病一般病程漫长,可以相对平稳多年。但单纯因老年性心肌病造成心力衰竭并不多见,往往在应激情况下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严重者通常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本病患者可因严重的心力衰竭而死亡。
预后-治愈性:
在促进病变逆转的治疗之后,通常可使症状明显改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
预后-复发性:
老年心肌病可能会反复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具体的程度与病情有关。此外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或是长时间的精神紧张。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要保持平和心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情绪沉闷、精神压力过大可增加心脏负担,过于紧张甚至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日常-生活管理:
1、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不熬夜,保证夜间充足睡眠。
2、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必要时使用开塞露通便或使用缓泻剂,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3、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受凉,减少去往人群密集的地方,若发现呼吸道感染,应立即处理,积极控制感染。
4、病情稳定者可适当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
日常-复诊须知:
根据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若不适加重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患者要注意控制饮食,尤其是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需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每日摄入的盐量。还要注意控制饮食的量,不要暴饮暴食。
饮食建议:
1、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钠盐的摄入量。
2、每日摄入合理的饮食量,少食多餐,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摄入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黄瓜、豆芽等。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腌制、油炸的食物,限制脂肪和钠盐的摄入。
2、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3、谨慎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比如奶制品、虾等,尤其是使用洋地黄治疗等患者。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以下措施可能对抑制疾病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1、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锻炼、清淡饮食、控制体重、规律作息。
2、控制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时积极进行治疗,控制病情。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大的情绪起伏,及时排解生活、工作中的压力。
4、出现心肌炎、冠心病等疾病时及时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5、杜绝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