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痨瘵疾病别名: 传尸痨、肺痨疾病概述: 痨瘵是一种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因主要病变在肺...
养生
疾病名称: 痨瘵
疾病别名: 传尸痨、肺痨
疾病概述:
痨瘵是一种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因主要病变在肺,故又称肺痨。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发生多与体质虚弱、痨虫感染等因素相关。本病应早期积极治疗,控制疾病传播,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疾病日久不愈,可影响肺部功能,预后不良。西医学的结核病与本病相似。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中医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身体逐渐消瘦
主要病因: 体质虚弱、痨虫感染
检查项目: 痰涂片、结核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X线检查、CT检查
重要提醒: 若出现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身体逐渐消瘦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并积极配合治疗,避免造成疾病传播,并影响肺部功能。
临床分类:
1、肺阴亏损
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有血丝,或胸部隐痛,手足心热,口咽干燥,潮热盜汗,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2、阴虚火旺
主要表现为咳嗽气急,痰少黏稠或少量黄痰,时时咳血,血色鲜红,低热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颧红,夜间汗出量多,或男子梦遗失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3、气阴两虚
主要表现为咳嗽无力,咳痰清稀色白量多,偶或带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颧红,伴有怕冷,自汗盗汗,神情疲惫,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
4、阴阳两虚
主要表现为咳喘气短,活动后严重,咯痰色白,或夹血丝,血色黯淡,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形体消瘦,怕冷,或见五更泄泻,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淡少苔,脉象虚细。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通过唾液飞沫传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与肺痨患者有长期密切接触史的人群。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多与体质虚弱、痨虫感染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感染邪毒,阴精耗损,内脏虚损。病位主要在肺,与多个脏腑密切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痨虫感染
痨虫传染是发病的唯一外因。痨虫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结核杆菌,具有传染性,最易侵入肺脏,损伤肺阴,可形成痨瘵。与患者直接接触,致痨虫侵入人体为害。饮食、问病、看护,或与患者朝夕相处,都是导致感染的条件。
2、体质虚弱
体质虚弱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病后失调等,导致体质虚弱、亏耗元气、精血不足,外邪乘虚而入,日久成痨。
症状-总述:
痨瘵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身体逐渐消瘦。根据发病部位、临床特征的不同,可分为肺痨、心痨、肝痨、肾痨、脾痨,其中以肺痨最为常见。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热汗出
常见低热,或阴虚劳热,或潮热微汗。早期热度不高,常不自觉,或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体温开始升高。有时患者感觉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尤其偶受风寒外袭时,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见高热,体温可达39℃~40℃,此时多示病情恶化,向前发展。夜间入睡时热退汗出,即所谓盗汗,或平时冷汗、微汗,稍饮热水或饮食后即汗,额头汗出明显。
2、虚劳表现
肌肉消瘦、神情倦怠、肢体无力、面色无华、头晕眼花、面颊潮红、口咽干燥、烦躁易怒、心慌心悸、手足心热、遗精、毛发干枯、大便秘结、小便色红。女性患者月经涩少、易患感冒等。
3、肠胃不适
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或饮食无味,或饮食减少,不能多餐。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身体逐渐消瘦等表现。
2、或伴有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呼吸内科、传染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体格检查和体温测量,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其他不适,如入睡汗出、午后发热等症状吗?
4、有没有其他什么疾病?都经过什么治疗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吗?
6、平时有吸烟、喝酒的习惯吗?
7、平时体质如何,容易感冒吗?
8、家人或亲属中有得过类似的疾病吗?
9、最近饮食情况如何,大便情况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咳嗽、咯血、入睡汗出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痰涂片、结核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X线检查、CT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咳嗽的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以及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痰涂片
涂片法痰涂片镜检到抗酸杆菌有极重要意义。该项检查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等优点,但敏感性低。通常初诊患者要送清晨痰、夜间痰和即时痰三份。
2、结核杆菌培养
常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培养法敏感性高,且更为精确,除能了解结核菌生长繁殖能力外,且可做药物敏感试验与菌型鉴定,为治疗特别是复治提供参考。但所需时间长,一般为2-6周。
3、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的特异代谢产物,结核菌素试验是结核病综合诊断中常用手段之一,有助于判断有无结核杆菌感染。阳性反应不代表现在患有结核病,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综合判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肺部结构的观察比较直观,有助于发现病灶,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判断病变性质、演变情况、治疗效果等。
2、CT检查
如X线检查尚不清楚,应进行胸部CT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空洞。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身体逐渐消瘦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咳嗽或消瘦症状的肺痿、消中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主要表现
初起可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等症状;日久可见声音嘶哑、形体消瘦、喘息气急等症状。
2、辅助检查
痰涂片、结核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X线检查、CT检查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肺痿与痨瘵
二者都有咳嗽症状。肺痿临床以咳嗽、咳出稠痰白沫为主要特征,或伴有发热、怕冷、形体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状,为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发展而成,没有传染性;痨瘵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入睡汗出、午后发热等,发生与痨虫感染相关,有传染性。
2、消中与痨瘵
二者都有消瘦症状。消中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低为主要特征,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痨瘵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入睡汗出、午后发热等,病久可出现形体消瘦表现,相当于西医学的肺结核,具有传染性。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主要根据虚损程度及部位而辨证选方用药,并以扶正为主,治标为辅,兼杀痨虫为治疗原则。
治疗-药物治疗:
1、肺阴虚损
(1)方药:百合固金丸加减。
(2)常用中药: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熟地黄、山药、百部、沙参、川贝母、阿胶、茯苓、獭肝、三七。
(3)中成药:芪甲利肺胶囊、肺泰胶囊、百合固金丸。
2、阴虚火旺
(1)方药:秦艽鳖甲汤加减。
(2)常用中药: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秦艽、青蒿、鳖甲、知母、地骨皮、柴胡、乌梅。
3、气阴两虚
(1)方药:保真汤加减。
(2)常用中药: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北沙参、麦冬、地黄、阿胶、五味子、白及、百合、紫菀、款冬花、苏子。
(3)中成药:补肺丸、芪贝胶囊、健脾润肺丸、参芪益肺丸、润肺膏。
4、阴阳两虚
(1)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黄芪、白术、山药、麦冬、生地、五味子、阿胶、当归、枸杞、山茱萸、龟板、鹿角胶、紫河车。
(3)中成药:河车大造丸。
治疗-相关药品:
芪甲利肺胶囊、肺泰胶囊、百合固金丸、补肺丸、芪贝胶囊、健脾润肺丸、参芪益肺丸、润肺膏、河车大造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体针治疗
适用于阴虚痨瘵的患者。发热症状,可取大椎、间使、大陵、三阴交、复溜、太溪等穴;痰多症状,可取丰隆、太溪等穴;咯血症状,可取膈俞、肝俞、尺泽、鱼际、行间等穴;食欲不振症状,可取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咳嗽症状,可取肺俞、尺泽、太渊等穴;盗汗症状,可取阴郄、后溪、复溜等穴。除了盗汗可以灸阴郄外,一般都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2、耳针疗法
可取肺区敏感点、脾、肾、屏间、神门等耳穴。一般可用毫针法及电针法。
3、灸法
适用于阳虚痨瘵,出现疲倦、精神不振、微咳、饮食减少、皮肤苍白、女子月经量少且色淡等症状的患者。可取肺俞、膏盲、关元、足三里为主穴;取四花、患门、腰眼为配穴。每3天灸1次,艾炷如麦粒大,每穴每次各3壮,足三里可灸7壮。
治疗-治疗周期:
痨瘵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痨瘵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应早期积极治疗,控制疾病传播,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疾病日久不愈,导致气血两败,则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痨瘵病变以累及肺脏最为普遍,若未及时治疗,可引发疾病的传播,传向其他脏腑,引起内脏虚损,预后不良。
预后-治愈性:
若早期积极治疗,控制疾病传播,并且护理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痨瘵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规律作息、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皮肤清洁等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本病病程长、病情反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应注意积极排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应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保持心情舒畅,使气机通畅、气血平和,有利于疾病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1、在进行抗结核治疗时,患者应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及时报告医师。
2、服用滋阴降火、涧肺补肾中药时,宜早、晚空腹温服。
3、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但阴阳两虚宜热服。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环境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并且整洁、安静。
2、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灰尘、烟味刺激,导致咳嗽加重。
3、对有结核病灶者须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以防传染。
4、注意卧床休息。充分休息的同时,参加有益治疗与康复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听音乐等。
5、切勿随地吐痰,外出必须戴口罩,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6、汗出量多的患者,棉被勿太厚,衣被及时更换,并用温水擦身,保持皮肤清洁,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日常-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等情况。
2、注意观察有无胸痛、盗汗、消瘦的情况,以及舌苔、脉象的变化等。
3、若出现胸闷、咽痒、有血腥味等咯血先兆或咯血量多、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气随血脱征象,或热势有增无减、咯血不止等,均需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抢救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痰涂片、结核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X线检查、CT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原则,注意增加补益肺阴及健脾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肥腻及海腥发物等食物。还要注意禁止吸烟,以及饮酒或烈性饮料。
饮食建议:
1、肺阴亏虚的患者可常食白木耳、百合、山药、梨、藕之类的食品。
2、阴虚火旺的患者应多食养阴生津清凉食品,如生梨炖冰糖,或罗汉果泡茶等,也可食用甲鱼、鸡蛋、冬瓜、萝卜等。
3、气阴两虚的患者饮食以清淡补气养阴为宜,可用莲子、百合、芡实、山药、红枣等煮烂食用。食少便溏、脾胃虚弱的患者,宜少食多餐。
4、阴阳两虚的患者可选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甲鱼、雌鸡、老鸭、牛乳、羊乳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避免吃生冷、硬质粗糙、过咸的食物,如雪糕、凉拌菜,以及年糕、粽子等糯米类制品。
预防措施: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需增强体质,防止受邪。同时起居规律、饮食调护、保持心情舒畅等,可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生。
1、平时注意生活起居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度运动,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平日应注意饮食卫生,忌烟酒及辛辣食物,防止引发本病。
3、平时保持心情舒畅,戒抑郁、愤怒等情绪,要怡情放怀,避免精神刺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