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六瘤疾病英文名称: tumor疾病概述: 六瘤(tumor)是指生于体表的六种外科肿瘤,...
养生
疾病名称: 六瘤
疾病英文名称: tumor
疾病概述:
六瘤(tumor)是指生于体表的六种外科肿瘤,分别是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临床以局限性肿块,多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为特征。发生多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脏腑失调等因素相关。本病一般多为良性,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若年久失治,少数患者会发生癌变,预后较差。相当于西医学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局限性肿块,多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
主要病因: 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脏腑失调
检查项目: X线造影、超声检查、CT或MRI、组织病理学检查、血常规
重要提醒: 若体表出现局限性肿块,不痛不痒,生长缓慢,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日久发生癌变。
临床分类:
1、气瘤
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肿块,浮浅在皮肤,瘤体柔软而有弹性,挤压后随手弹起,如同气注瘤中,多发生于躯干部,也常见于面部及四肢,生长缓慢,皮色不变,无疼痛感。
2、肉瘤
主要表现为瘤体发于皮下或肌肉,肿块多为单个,少数为多发,大小不一,瘤体柔软,推之可移动,皮色不变,生长缓慢。也可发于全身各部;舌淡,苔白,脉滑。
3、血瘤
(1)心肾火毒
主要表现为肿块大小不一,色泽鲜红,边界不清,无疼痛感;伴面色发红,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2)肝经火旺
主要表现为肿块呈丘疹或结节状,表面色红,易出血,多发于头面或胸胁;伴心烦易怒,咽干口苦;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数。
(3)脾失统血
主要表现为瘤体不大,边界尚清,表面紫红,好发于下肢,质地柔软易出血,无疼痛;伴饮食减少,大便溏稀;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细。
4、筋瘤
(1)劳倦伤气
主要表现诶久站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常伴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2)寒湿凝筋
主要表现诶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四肢不温,口淡,不想渴水,小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3)外伤瘀滞
主要表现为下肢青筋盘曲,状如蚯蚓,表面色青紫,患肢肿胀疼痛;舌有瘀点,脉细涩。
(4)火旺血燥
主要表现为下肢青筋盘曲,瘤体皮温升高;伴手足心热,口干;舌红,苔黄,脉细数。
5、骨瘤
主要表现为皮肤疙瘩叠起,肿物坚硬如石,紧贴于骨,推之不移。良性肿物生长缓慢,恶性肿物坚硬高突,凹凸不平;伴有发热,饮食量少,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而微黄或少苔、无苔,脉细数。
6、脂瘤
(1)肝脾郁滞
主要表现为肿块表面皮肤紧张,或略带青色,有黑头粉刺样小栓,轻度胀感;或细小肿物广泛分布于体表或成簇生长,表皮菲薄,可见囊中内容物;伴性情急躁,或有胸闷、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2)瘀毒结聚
主要表现为肿块发生较久,或肿块体积大,局部红肿热痛,溃破流出脓样和脂垢样物质,感染控制后仍有脂水样脓溢出,感染亦可反复发作;或肿块基底坚硬,或瘤体硬化如核或溃破渗流脓血;伴发热,心烦,饮食减少,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淡红,苔微黄腻或黄腻,脉弦滑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血瘤多见于婴儿和儿童,多为先天性。
2、肉瘤多见于成年女性。
3、筋瘤好发于长久站立工作者或怀孕的妇女。
4、骨瘤恶性多发于10-25岁青少年女性。
5、脂瘤多见于青壮年。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但可归纳为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为六淫之邪或环境污染,内因多为正气不足、七情所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由于内外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滞、血瘀、痰凝互结而导致瘤的形成。
病因-基本病因:
1、外邪侵袭
六淫之邪乘虚内侵,或环境污染导致气血凝结,阻滞经络,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产生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日久邪浊与郁气、痰浊、瘀血互结而逐渐形成瘤。
2、情志失调
平时情志抑郁不畅,脏腑的气机运行失常,气机郁滞,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长期结聚不散,而逐渐形成瘤。
3、饮食不节
平日偏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肥腻的食物,脾胃受损,脾胃运化食物和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水湿内生,日久而成湿毒,凝结成痰,痰浊积聚而形成瘤。
4、脏腑失调
由于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而致正气不足,外邪容易乘虚而入,邪气留滞体内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互相搏结而形成瘤。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体表生出局限性肿块,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为共同特征。但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临床表现又各不相同。
症状-典型症状:
1、血瘤
(1)好发部位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面颊部尤为多见。
(2)临床表现
肿块生于血管而皮色鲜红或紫暗,范围局限,质地柔软,边界清楚,触之如海绵状。
2、肉瘤
(1)好发部位
可发于身体各部,好发于肩、背、腹、臀及前臂皮下。
(2)临床表现
瘤体质地柔软用力可以压扁,可以移动,与皮肤无粘连,瘤体表面皮肤如常,无疼痛。生长缓慢。
3、脂瘤
(1)好发部位
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头、面、耳后、项背、臀部等处。
(2)临床表现
肿块为球状囊肿,边界清楚,基底可以推动,瘤体生长缓慢。
4、筋瘤
(1)好发部位
多见于下肢。
(2)临床表现
患肢浅静脉盘曲成团,如蚯蚓集结,表面呈青蓝色,质地柔软。
5、气瘤
(1)好发部位
多发于躯干部,也常见于面部及四肢。
(2)临床表现
多发性肿块,浮浅在皮肤,瘤体柔软而有弹性,挤压后随手弹起,如同气注瘤中。
6、骨瘤
(1)好发部位
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但以颅骨、上下颌骨、管形长骨的骨干骺端为多见。
(2)临床表现
骨组织发生异常的局限性肿大,形成质地坚硬的肿块,肿块紧贴于骨,坚硬如石。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就医-急诊指征:
若出现嗜睡、烦躁、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
以上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体表生出局限性肿块,推之可活动,不痛不痒,生长缓慢等表现。
2、或伴有烦躁,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症状。
以上均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外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暴露相关的部位进行相关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身体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肿块?有疼痛或瘙痒的感觉吗?
2、肿块有长大或四处扩散吗?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胁胀、心烦、食欲不振等?
4、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平时有偏食辛辣肥腻的食物的习惯吗?抽烟喝酒吗?
7、工作环境如何?平时心情如何?
8、家属中有得过相关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皮肤会出现肿块?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X线造影、超声检查、CT或MRI、组织病理学检查、血常规等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皮肤的颜色形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疼痛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肿物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来初步判断身体状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若血液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肿块多为炎性肿块。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肿块穿刺抽取活体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肿块的性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造影
服用造影剂后用X线照射,可观察肿块的性状,有助于医生的诊断与治疗。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观察是否存在脏腑的病变。
3、CT或MRI
CT及核磁检查,可较为清晰观察病变范围,有助于医生了解病变的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体表生出局限性肿块,发展缓慢,长期不易消散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相似表现的癌症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单个或多个而发,多数不痒不痛,推之可活动,生长缓慢。
2、辅助检查
X线造影、超声检查、CT或MRI、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血常规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瘤与岩
二者都是体表出现肿块。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多发于中老年人,局部肿块坚硬,高低不平,皮色不变,推之不移。溃烂后如翻花石榴,色紫恶臭,疼痛剧烈,难以治愈,预后不良。两者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肿瘤的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及生物治疗等各种方法,应根据肿瘤性质、病程和全身状态而选择。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
治疗-药物治疗:
1、气瘤
(1)方药:通气散坚丸加减。
(2)常用中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石菖蒲、枳实、人参、胆南星、天花粉、桔梗、川芎、海藻、当归、贝母、香附、黄芩。
(3)中成药:通气散坚丸、小金丸。
2、肉瘤
(1)方药:化坚二陈丸合十全流气饮加减。
(2)常用中药:陈皮、半夏、茯苓、僵蚕、黄连、甘草、乌药、川芎、当归、白芍、香附、青皮、木香、生姜、大枣。
(3)中成药:消核片、小金丹。
3、血瘤
(1)心肾火毒
1)方药: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芩、黄连、知母、贝母、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熟地黄、蒲黄、羚羊角、地骨皮、甘草、地榆、槐花、天花粉。
3)中成药:犀角地黄丸、水牛角解毒丸。
(2)肝经火旺
1)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
2)常用中药:牡丹皮、栀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生姜、薄荷、甘草、川芎、生地黄、青皮、芦荟、昆布、黄连。
3)中成药:丹栀逍遥丸、当归芦荟丸。
(3)脾失统血
1)方药:顺气归脾丸加减。
2)常用中药:陈皮、贝母、香附、乌药、当归、白术、茯神、黄芪、酸枣仁、远志、党参、木香、甘草等。
3)中成药:归脾丸。
4、筋瘤
(1)劳倦伤气
1)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常用中药: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当归、台乌药、忍冬藤、丹参、黄柏、车前子等。
3)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2)寒湿凝筋
1)方药: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小茴香、乌药、沉香、茯苓、桂枝、白芍、细辛、川芎、黄芪等。
3)中成药:阳和丸。
(3)外伤瘀滞
1)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怀牛膝、枳壳、丹参等。
3)中成药:痛经活血丸、复方黄柏液。
(4)火旺血燥
1)方药:清肝芦荟丸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生地黄、芍药、川芎、丹参、芦荟、黄连、枳壳、牛膝、忍冬藤等。
5、脂瘤
(1)肝脾郁滞
1)方药:保和丸加减。
2)常用中药:半夏、陈皮,鸡内金,神曲、山楂、大黄、莱菔子、茯苓、麦芽。
(2)瘀毒结聚
1)方药:四妙散加味。
2)常用中药:威灵仙、羊角灰、白芥子、苍耳。
6、骨瘤
(1)方药:调元肾气丸或六军丸加减。
(2)常用中药:生地、山萸肉、山药、牡丹皮、白茯苓、人参、当归、泽泻、麦门冬、龙骨、地骨皮、木香、砂仁、黄柏、知母。
(3)中成药:消核片、西黄丸。
治疗-相关药品:
通气散坚丸、十全流气丸、消核片、小金丹、犀角地黄丸、水牛角解毒丸、丹栀逍遥丸、当归芦荟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痛经活血丸、复方黄柏液,视病情辩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1、血瘤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血管瘤。特别对局限性的血管瘤,疗效确切可靠;对蔓状血管瘤,手术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手术并发症有难以控制的出血,故对较大或无法确定范围的血瘤,术前应行ⅹ线血管造影,不可贸然手术,以免发生意外。
2、肉瘤
有明显增大趋势,或伴有疼痛,或瘤体较大者,宜行手术切除。
3、筋瘤
当患者排除深静脉不通畅、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其他可能疾病外,排除年老体弱和手术耐受力很差的患者者,均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已有足靴区溃疡者,根据造影决定是否结扎交通支。近年来,激光、射频及旋切等方法已应用于临床。
4、气瘤
若气瘤发于面部,有损面容,或发生于肢体,妨碍肢体活动时,或有恶变趋势,可行手术治疗。
5、脂瘤
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手术时须将囊肿及紧连于皮肤的导管开口一并切除。并发感染时应先以中、西药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或伤口愈合再行手术摘除。
6、骨瘤
恶性骨瘤或良性骨瘤逐渐增大,应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外治法
1、可辨证选用阳和解凝膏、冲和膏、金黄膏、阳毒内消散、阴毒内消散、桂麝散、红灵丹等外敷。
2、可用紫金锭、小金丸、新瘀片等分别研末,以茶水调涂肿块部位。
3、脓腐未尽的溃疡面可选用红升丹、生肌玉红膏等;腐肉已尽可用生肌白玉膏。
4、运用激光与冷冻疗法或微创手术可使肿瘤组织坏死脱落。
治疗-治疗周期:
六瘤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六瘤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与体积大小、部位深浅与治疗方法有密切关系。一般经积极治疗,消除肿块,预后良好,少数患者会发生癌变,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年久失治,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癌变。
预后-治愈性:
本病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消除肿块,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复发性:
如果引起疾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保护瘤体,防止意外划破,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部分瘤体可以快速生长期造成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在心理上有不小的压力,应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早期治疗,放弃观察和等待。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后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反应。
2、使用中药制剂过程中要控制输注的浓度和速度,一次只能使用一种中药制剂。
3、婴幼儿用药为防止服药后溢奶,建议在服药前30分钟喂奶,不宜过饱。
日常-生活管理:
1、房间内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温湿度适宜。
2、应注意保护瘤体,防止意外划破,造成出血或感染。
3、患者宜安静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而加重疾病。
4、勤剪指甲,防止搔抓患处,避免因摩擦引起表皮破溃。
5、筋瘤患者患肢穿医用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有助于使瘤体缩小或停止发展。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患者面色、唇色、精神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2、观察肿块的变化,若肿块增大,出现疼痛等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
3、若出现嗜睡、烦躁、精神萎靡、胃肠道不适、呼吸困难、腹泻、皮疹等情况,应及时告诉医生,立即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超声检查、CT或MRI、血常规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日常-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如有,给予及时更换敷料。
2、全身麻醉清醒后应饮水,无不适后给予清淡饮食,术后第1日恢复正常饮食,加强营养。
3、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为患者更换床单时,避免拖、拉、拽等损伤皮肤。
饮食调理:
饮食宜加强营养,促进康复。饮食宜清淡,食用蔬菜水果。宜忌辛辣、醇酒、油煎炸物,以免化热、动血,加重肿块症状及引起出血。
饮食建议:
1、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无刺激性饮食,有利于伤口愈合。
2、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改善组织的氧化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容易妨碍脾胃,影响疾病的恢复。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与感受外邪、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因此平时注意调节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起居规律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
2、保护与改善环境,有效防止污染,避免接触放射与化学毒性物质。
3、对于肿块及溃疡等要及时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4、节制烟酒,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有益于抗病能力的提高。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