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轮状病毒感染疾病概述: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
养生
疾病名称: 轮状病毒感染
疾病概述: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常可导致轮状病毒胃肠炎,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病程一般较短,平均5天左右,患者可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小儿科、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腹泻、呕吐、发热
主要病因: 感染轮状病毒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便常规、粪便病毒检测、病毒特异性抗原检测、PCR、血清抗体检测
重要提醒: 轮状病毒具有传染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消毒隔离。
流行病学-传染性:
轮状病毒感染具有高度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轮状病毒胃肠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最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还可通过人-人直接接触、空气和飞沫传播,也可经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秋冬季幼儿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较寒冷的季节,主要流行时间为10月到次年2月。
病因-总述:
轮状病毒感染是由感染轮状病毒而引起。轮状病毒感染后,进入胃肠道,着位于小肠绒毛顶部的柱状上皮细胞,病毒进行复制,作用于柱状上皮细胞后导致细胞变性及坏死,破坏小肠黏膜功能,致使水及电解质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在肠腔内形成肠液,导致腹泻。一般认为,轮状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口服含轮状病毒的粪便提取物可使患者腹泻。婴幼儿通过与患儿接触,或是通过与亚临床感染的亲属接触而感染。
症状-总述:
轮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48小时,其临床表现与病情的轻重有关。轻症不发热,仅表现为轻度腹泻;较重的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病,水样便腹泻,如蛋花汤样,还可能引起白色便,每天3~10余次,病初1~2天常伴呕吐,一般为中度发热,但也可达39~40℃。患者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症状-并发症:
1、由于呕吐、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若诊治不当,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肠叠套、胃肠出血、急性肠炎等多种并发症。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选择感染科就诊即可,儿童患者也可选择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儿就医前家属应做好外出的准备工作,携带充足的饮水以及食物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
2、这些症状是何时发现的?是否有加重的情况?
3、近期是否有过不洁饮食、外出吃饭的经历?
4、是否接触过有类似表现的患者?
5、出现症状之后您进行过哪些治疗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这个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这个疾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3、这个疾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哪些?
4、这个疾病会传染给别人吗?我周围的人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吗?
5、治疗后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6、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7、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粪便病毒检测、病毒特异性抗原检测、PCR、血清抗体检测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腹泻的次数、粪便的性质等,观察患者有无脱水表现,以初步判断病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少数略为增多,细胞分类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加。
2、便常规
外观为黄色水样稀便,无黏液脓血,镜检多无异常。
3、病毒特异性抗原检测
许多免疫学方法可用于检测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如酶免疫测定(EIA)、 补体结合试验(CF)、免疫荧光(IF)方法等。其中EIA法特异性、敏感性最高,且操作简便。
4、PCR
可用于进行粪便中病毒核酸的检测,敏感性较高。
5、血清抗体检测
采用EIA等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则具有诊断意义。
检查-其他检查:
电子显微镜通过典型形态的观察作出特异性诊断,快速准确,但设备昂贵,操作要求高,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腹泻发生与寒冷季节,有与轮状病毒感染患者或隐性感染者接触病史,出现水样便、呕吐、发热等症状,并结合便常规、粪便病毒检测、病毒特异性抗原检测、PCR、血清抗体检测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轮状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根据急性腹泻的治疗原则采取对症治疗,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腹泻严重,不能自限停止者可酌情使用止泻剂。
治疗-药物治疗:
1、补液
轻、中度脱水患者可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患者需静脉补液。
2、止泻剂
(1)洛哌丁胺:对肠壁具有直接作用,可抑制肠蠕动和收缩。应用后,偶见有便秘、眩晕、恶心、口干及皮疹。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
(2)地芬诺酯:可提高肠张力,抑制肠蠕动,为一个非特异性的控制急慢性腹泻的有效药物,其止泻作用迅速,对一些顽固性腹泻只限于症状治疗,适用于急慢性腹泻及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控制腹泻后应及时减量。偶见皮疹、恶心、眩晕、失眠、口干、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2岁以下小儿及肝功能异常者禁用。
(3)思密达:是保护全消化道黏膜的止泻剂,主要作用是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选择性固定抑制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结合,修复黏膜,提高黏膜对攻击因子的屏障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补液盐、洛哌丁胺、地芬诺酯、思密达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暂不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轮状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一般为3~8天,平均5天左右,预后通常良好。但脱水严重,未积极治疗也可引起死亡。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具有传染性,通过接触感染轮状病毒患者可发生感染。
2、本病可引起脱水、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多数患者可达到治愈。
预后-治愈率:
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可实现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帮助身体恢复。同时做好个人的卫生工作,饭前便后洗手,不要随地大便。教导儿童不要舔、吸手指或生活物品。
日常-生活管理:
1、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饭前便后要洗手。教导患儿不要舔、吸手指、玩具等。
2、教导患儿不要随地大便,做好粪便的处理工作。
3、保持室内卫生,及时清洗生活用具。
4、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不要过度劳累。
5、保持心情舒畅,及时排解压力。
饮食调理:
吐泻严重的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先禁食,后逐步恢复饮食。恢复饮食后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对消化道产生刺激,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喝水,均衡饮食,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
饮食建议:
1、清淡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选择粥类作为主食。
2、可以将食材做成汤食用,有利于消化的同时还能摄入水分。
3、每日保证足量的水摄入,避免脱水的发生。
4、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等食物温度适宜再食用。
2、少吃油腻、高糖的食物。
3、不饮酒。
4、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
本病可通过以下措施预防。
1、重视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尽量不去不正规的餐馆进食。
2、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饭前便后要洗手,同时做好粪便管理。
3、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免疫物质,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得到一定保护
4、有效的预防措施为自动免疫,口服多价减毒活疫苗可能取得良效,但仍在试用阶段,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
5、在秋季等疾病流行季节,减少外出,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