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旅途精神病疾病英文名称: travelling psychosis疾病概述: 旅途精神病...
养生
疾病名称: 旅途精神病
疾病英文名称: travelling psychosis
疾病概述:
旅途精神病(travelling psychosis)是指发生在旅行途中或刚结束旅行后突发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可见于多种旅行。旅途精神病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与患者心身状况、旅行的环境条件等都有联系。本病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言语零乱、眼神迷茫)、思维障碍(被害妄想)、感知障碍(错觉、幻听)、情感障碍(焦虑、抑郁、恐怖)、行为障碍(胡言乱语)等。患者发病后应转移至宽敞、通风好的环境,同时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言语零乱、眼神迷茫、被害妄想、错觉、幻听、焦虑、抑郁、恐怖、胡言乱语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精神评定量表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患者可能会有伤人、自伤行为,应及时处理,尽早治疗,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尚无明确的好发人群相关结论,目前认为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人群居多,大部分为农民或打工者,教育程度偏低。
病因-总述:
旅途精神病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倾向于发病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学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与患者心身状况、旅行的环境条件等都有联系。
病因-基本病因:
1、生理状况
过度疲劳、饥饿、缺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缺乏睡眠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躯体情况不良等。
2、心理因素
第一次出门旅行,社会经验不足,置身于陌生环境而感孤独或不安全;离乡背井外出谋生,因前途未卜而心怀疑虑、忐忑不安;身带财宝,担心被抢劫或诈骗等。
3、旅行环境
拥挤、嘈杂、空气污浊(CO2浓度高)、秩序混乱、时差倒错以及旅行中颠簸震荡等。
4、个体素质
如内在躯体素质、文化程度(多偏低)、性格(胆小内向,适应能力差),但只有少部分病例有精神疾病既往史或家族史等。
症状-总述:
患者因首次出门乘火车,上车后即心情紧张、不安,唯恐出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趋紧张,多在24~36小时以上或更长时间后精神崩溃,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语言紊乱、眼神迷惘、理解困难、无法与之交谈,并有时间定向障碍,同时焦虑、烦躁、不安,自觉周围都是坏人,都在窥视他的钱物。有的出现幻听幻视,内容均为恐怖、被害性的,自感命将不保,而出现求救、自救行为,甚至铤而走险,突然伤人、自伤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意识障碍型
以时间、人物、地点定向障碍为主,并伴有自我定向障碍。表现为神志迷惘、嗜睡、不知所措、紧张、焦虑,对周围环境和自己有一种不真实感,烦躁、焦虑、坐卧不宁。严重的呈意识朦胧状态或谵妄状态,语言紊乱、喃喃自语,与之交谈困难,同时产生被害性质的幻听、幻视、错觉或被害妄想。情绪激动、恐怖、抑郁,时有哭泣,行为紊乱。可无目的地突然冲动伤人或自伤,或突然跳车。
2、类精神分裂症
以思维障碍、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为主。存在明显的被害性质的幻听、幻视、幻嗅、错觉等感知障碍,以及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有绝望感,把这些歪曲的感知当作真实加以体验,而出现惊恐、紧张等强烈的情感反应,继而采取躲避、求救行为以求安全。当自感求救无门或躲避不了时,便会由绝望而激越,愤而“自卫”,最后导致冲动伤人、毁物,或自伤而肇祸。
症状-并发症:
通常本病起病突然、病程短暂,患者可彻底缓解,不引起其他异常症状,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异常的行为导致自身损伤,部分患者事后有遗忘或片断记忆。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可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7、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越来越严重?
2、您之前有过其他疾病吗?服用过什么药物?
3、您只有在旅途中才会出现症状吗?
4、旅途中有让您觉得紧张、难受的东西吗?
5、您平时会晕车吗?
6、您饮食习惯怎么样?平时酗酒吗?
7、您平时有长期服用什么药物吗?
8、您有过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想法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旅途精神病?
2、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检查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4、我的病情严重吗?
5、您建议尝试什么治疗?
6、治愈的概率大吗?这个病会不会遗传?
7、这个病可以预防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于旅途中或刚结束旅行后发生精神障碍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体格检查、精神评定量表检查等了解患者情况,检查有无器质性疾病存在,协助诊断和治疗。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初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检查有无明显的疾病征象。还会进行基本的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有无异常表现。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精神评定量表检查。医生会让患者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并统计患者最终的得分,根据分数所处的区间,分析患者的心理、智力状态,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否有精神异常及严重程度,判断焦虑等症状的原因。如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异常症状出现的时间、旅行的环境、既往旅行经历等信息,还会了解患者躯体素质、文化程度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精神评定量表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CCMD-2-R诊断标准:
1、在长途旅行中(铁路、公路、水路航运或洲际航空)或刚结束旅行后,急性发病。
2、发病前有明显精神应激、躯体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水分缺乏等因素综合作用。
3、病程短暂,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一周内自行缓解。
4、应排除癔症及旅途诱发的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障碍。
治疗-治疗原则:
旅途精神病患者发病后应立刻将患者置于宽敞、通风好的环境,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缓解患者症状,进行适当的支持治疗。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应立刻停止旅行。
治疗-一般治疗:
1、将患者置于宽敞、舒适、通风好的环境中,并给予精神支持与安慰。
2、如果病情较重,应立即停止旅行,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给予必要的补液和营养支持治疗。
4、如果患者有伤人、自伤行为,应进行必要的隔离、约束。
治疗-药物治疗:
1、可选择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有镇静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激动等症状。
2、如果患者兴奋躁动、幻觉妄想明显,也可选择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
治疗-相关药品:
地西泮、阿普唑仑、氟哌啶醇、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旅途精神病患者停止旅行、适当处理后,患者一般可完全恢复,无后遗症状,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思维、感知、行为等障碍,患者可能有伤人或是自伤行为,威胁自身及他人安全。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尽快恢复,家属要多关注患者的内心变化,开导患者,帮助其树立克服疾病的信心,另外患者自己也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有旅途中可能受到环境变化等刺激,产生心情紧张、不安,家属应及时注意到患者的情绪变化,多关心、多与之多沟通,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症状。
日常-生活管理:
1、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失眠的症状,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或睡前听一些轻音乐来助眠。
2、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改善不良情绪以及帮助睡眠。
3、患者可能会有自杀或伤害他人的举动,家属要多关注患者,一旦发现,及时阻止。
4、避免独自长途旅行,必须面对时,途中的食物、消遣物品等应准备充分。
日常-病情监测:
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并控制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注意自己行为的变化、睡眠情况、情绪变化等。
饮食调理:
一般饮食对于本病并没有较大的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可以多吃一些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
2、旅途中提前准备自己喜欢的食物。
饮食禁忌:
按时饮食,不可在旅途中过于饥饿。
预防措施:
避免长途旅行可预防本病,不可避免长途旅行时,以下措施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1、尽量避免独自旅行。
2、提前准备自己喜欢的食物。
3、尽量不随时携带过于贵重的物品。
4、可选择听一些舒缓音乐帮助放松情绪。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