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毛囊性脓疱病疾病英文名称: impetigo follicularis疾病别名: Boc...
养生
疾病名称: 毛囊性脓疱病
疾病英文名称: impetigo follicularis
疾病别名: Bockhart脓疱疮、金黄色葡萄球菌浅表性毛囊炎
疾病概述:
毛囊性脓疱病(impetigo follicularis)即毛囊性脓疱疮,又称Bockhart脓疱疮、金黄色葡萄球菌浅表性毛囊炎,是一种表浅性毛囊口炎。主要因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小脓疱,可伴瘙痒或灼痛感。保持皮肤清洁,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小脓疱、脓痂、瘙痒、灼痛
主要病因: 主要因细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涂片镜检、病原菌培养、血常规、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是因细菌感染引起,日常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皮损消退,促进皮肤恢复。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毛发较多者。
病因-总述:
毛囊性脓疱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其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时为白色葡萄球菌。常因虫咬、搔抓、长期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皮肤损伤而诱发。
症状-总述:
本病好发于头部及四肢,尤其以股部和小腿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毛发皮脂腺开口处的表浅性圆形小脓疱,由绿豆大到黄豆大不等。四周绕以红晕,自觉轻度瘙痒或灼痛感。如经搔抓可以结成脓痂,皮疹常成批发生,单个损害经7~10天可自行痊愈。
症状-并发症:
如治疗不及时或感染加重,可能会引起皮肤深层感染,出现局部红、肿、热、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小脓疱、脓痂等损害。
2、皮肤脓疱长期存在,且不断增多。
3、皮肤有瘙痒、灼痛感。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去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取皮损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抹药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皮肤出现脓疱、瘙痒、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皮肤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涂片镜检、病原菌培养、血常规、病理检查等,来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主要观察皮损的形态、大小、数目、颜色、发病部位、分布特点等情况。同时注意有无鳞屑、出血、溃疡、流脓等异常表现。
2、触诊
主要检查皮损的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触痛等异常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涂片镜检
医生会取部分疱液制成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判断有无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2、病原体培养
医生会取部分脓疱液或刮取部分皮损组织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生成的菌落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此检查对治疗药物的选择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3、血常规
可通过观察白细胞等血细胞数目变化情况,来了解机体感染严重程度。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在典型皮损处切取部分皮肤组织,制成标本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查。
1、检查意义
可观察组织病理的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2、检查结果
在毛囊开口处有角层下脓疱,脓疱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残余的角质和坏死的上皮细胞,脓疱四周表皮细胞水肿。毛囊上部周围结缔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其周围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糖皮质激素应用史、局部皮肤损伤史,以及脓疱、脓痂、瘙痒、灼痛等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角层下脓疱性皮病、脓疱性痱子等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角层下脓疱性皮病
是一种慢性良性复发性脓疱病,临床表现为正常皮肤或轻度红斑的基础上出现豌豆大小脓疱,或先为水疱,很快变为脓疱,脓疱散在或群集,也可呈环形或匍行性。数天后脓疱吸收或破裂,留下浅表的薄痂、叶状鳞屑,痊愈时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有时可有轻度瘙痒。通过病理检查、病原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2、脓疱性痱子
表现为与汗孔一致的小脓疱,同时有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多见于夏季或高温湿热的环境中。根据病原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日常注意皮肤护理,减少局部刺激,以防加重病情。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皮肤损害情况,外用或系统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外涂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0.5%~1%新霉素乳剂等。
2、对顽固反复发作者,可全身应用抗生素,亦可酌情使用相应的葡萄球菌疫苗注射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新霉素乳剂、葡萄球菌疫苗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患者的皮损可逐渐消退,病情减轻,一般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1、皮损若持续存在,且位于皮肤暴露部位,可影响外貌美观。
2、部分患者可能会继发其他皮肤感染,加重病情,影响机体健康。
预后-自愈性:
部分单个皮损的患者,一段时间后,皮损可自行消失。
预后-治愈性:
接受规范、合理的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皮肤可逐渐恢复。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患病期间应注意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卫生,还要注意皮肤保护,避免搔抓或外伤,不用刺激性洗浴产品或热水清洗皮肤,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卫生,防止继发感染。
2、注意皮肤保护,避免搔抓或外伤,以防加重皮损。
3、不用刺激性洗浴产品或热水清洗皮肤,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医生可根据皮损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对饮食无特异性要求,但日常合理的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禁忌:
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针对本病的诱发因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本病的发生几率。
1、避免蚊虫叮咬,可使用杀虫剂,或穿长袖上衣及长裤。
2、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出现皮损,继发感染。
3、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尽量避免长期使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