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猫眼疮疾病英文名称: cat eye's sore,erythema multiform...
养生
疾病名称: 猫眼疮
疾病英文名称: cat eye's sore,erythema multiforme
疾病别名: 雁疮、寒疮
疾病概述:
猫眼疮(cat eye's sore,erythema multiforme)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又称为雁疮、寒疮。临床特征为发病急骤,皮肤出现靶形或虹膜状红斑,兼有丘疹、水疱,形态各异,且常累及口腔、二阴。发生多与禀赋不耐、外邪侵袭、饮食不节、药毒内攻等因素相关。本病病程有自限性,轻型者整个病程2~4周,有复发倾向,重证常发病突然,有广泛的皮肤黏膜及内脏的损害,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可死亡。相当于西医学的多形性红斑。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就诊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出现靶形或虹膜状红斑,兼有丘疹、水疱
主要病因: 禀赋不耐、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感受毒邪
检查项目: 肺部X线检查、尿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C-反应蛋白检测、血沉、血常规
重要提醒: 若皮肤出现靶形或虹膜状红斑,兼有丘疹、水疱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
1、风寒阻络
主要表现为每于冬季发病,红斑水肿,色暗红或紫红,发于颜面及手足时,形如冻疮,水肿明显,遇冷加重,得热则减;伴有怕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紧。
2、风热蕴肤
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以红斑、丘疹、小风团为主,颜色鲜红,自觉瘙痒;伴有发热,咽干咽痛,关节酸痛,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3、湿热蕴结
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色泽鲜红,兼见水疱,或口腔糜烂,外阴湿烂,自觉痒痛;伴有发热头重,身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小便色红,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4、火毒炽盛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骤,全身泛发红斑、大疱、糜烂、瘀斑,口腔、二阴破溃糜烂;伴有高热怕冷,头痛无力,恶心呕吐,关节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轻症患者多见于青年女性,以10~30岁者发病率最高。
2、重症患者多见于儿童,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好发于冬春两季。
病因-总述:
猫眼疮的发生多与禀赋不耐、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感受毒邪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湿热、火毒炽盛,蕴结皮肤。病位在皮肤,与脾胃等脏腑相关。
病因-基本病因:
1、禀赋不耐
先天禀赋不耐,不能耐受药物、食物如鱼、虾、蟹等或物理因素如寒冷等致敏因素,引起导致毒热蕴结肌肤而发为本病。
2、外邪侵袭
平时阳气不足,皮肤腠理不固,防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减弱,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导致邪气侵袭皮肤而发为本病。
3、饮食不节
长期偏食辛辣刺激、肥腻、或过甜过咸的食物,脾胃不能及时运化食物,损伤脾胃,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湿热蕴阻肌肤而发为本病。
4、感受毒邪
平时湿热体质,再感受毒邪,如药毒等,热毒内蕴,燔灼营血,以致火毒炽盛,蕴结肌肤而发。
症状-总述:
本病临床以多形性皮肤损害和具有虹膜样特征性红斑为主要特征。常发病较急,可出现头痛、低热、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疼痛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特点分为轻症和重症两型。
症状-典型症状:
1、轻症
(1)最常见,青年女性为多,以10-30岁者发病率最高。
(2)皮损为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风团等。
(3)典型损害水肿性圆形红斑,或淡红色扁平丘疹,境界清楚,皮损呈远心性扩展,1-2天内直径可达1-2cm,红斑中央略凹陷,其颜色较边缘略深,中央常为一水疱、紫癜或坏死区,边缘为一轻度的水肿环,周围绕以鲜红色晕,称为靶形损害或虹膜状损害。
(4)伴轻度瘙痒,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5)多对称发于手足背、前臂、踝部和面颈部;口腔黏膜、外阴黏膜也可累及。
2、重症
(1)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2)起病急骤,前驱症状明显。
(3)皮损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常为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血疱和瘀斑等,自觉疼痛;或皮疹不多,但黏膜损害广泛且严重,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或呼吸道黏膜广泛累及,发生大片糜烂和坏死,其中眼损害可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4)可伴发支气管炎、肺炎、消化道出血、关节炎及内脏损害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
就医-急诊指征:
1、出现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或呼吸道粘膜发生大片糜烂和坏死,伴有疼痛、烧灼感。
2、或伴发坏死性胰腺炎,肝肾功能损害,或出现败血症,出现高热、胸痛、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风团等多形性皮肤损害和具有虹膜样特征性红斑。
2、伴轻度瘙痒,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3、或发病较急,出现头痛、低热、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疼痛等前驱症状。
4、全身各处出现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血疱和瘀斑等,自觉疼痛。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皮肤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暴露有皮损的部位进行相关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有多久了?有瘙痒、疼痛的感觉吗?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发热怕冷,关节疼痛等?
4、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是过敏体质吗?是否曾出现过敏情况?近期有接触过致敏物质吗?
7、有其他什么疾病吗,或出现感染现象?
8、平时体质如何?容易发生感冒?
9、平时有偏食辛辣、油腻等食物的饮食习惯吗?会经常抽烟喝酒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皮肤会红斑、丘疹、水疱多种皮肤损害?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血常规、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X线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皮肤颜色、形态、范围,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痛痒、问皮疹出现的先后顺序,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皮肤温度,皮疹的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可观察是否有蛋白尿、血尿、尿素氮增高等情况,来判断肾脏有无损害。
2、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可出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是判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3、C-反应蛋白检测
可出现C-反应蛋白增高,是判断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的炎症标志物。
4、血沉
可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沉速度的快慢可反映感染或炎症等疾病的病变程度。
5、血常规
观察血液中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检查-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取皮损组织进行切片染色,然后进行显微镜观察,可明确组织细胞病变情况,判断有无继发炎症或肿瘤等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肺部X线检查可观察肺纹理有无增粗等情况,来判断肺部有损害。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发病急骤,皮损为多形性损害和具有虹膜样特征性红斑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冻疮、药毒、疱疹样皮炎、风热疮、天疱疮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多发于冬春两季。皮损发生前常有发热、头痛等前驱症状。
2、皮损多形性是本病的特点,有斑疹、丘疹、水疱或大疱等,典型皮损呈水肿性红斑,中央色暗红,形成虹膜状损害。
3、轻型者皮损多对称分布发于手背、足背、掌跖、前臂、小腿等四肢远端,也可发于面颊和颈部。一般有黏膜损害,如口唇、口腔、眼结膜和外生殖器黏膜
4、重症者起病急骤,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气促、腹泻,甚至休克、昏迷。皮疹累及广泛,躯干部有明显皮疹,甚至出现瘀斑、血疱、皮肤坏死等。黏膜受损严重的,可见糜烂、结痂、出血。
5、X线检查、尿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C-反应蛋白、血沉、血常规等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冻疮
冻疮多见于冬季,好发于肢体末端显露部位,皮损多为暗红或青紫斑块,红斑浸润明显,黏膜无损害,中心无虹膜样改变,自觉瘙痒,遇热加重。
2、药毒
药毒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未能被肝肾及时清除,而淤积在体内,引起的皮肤或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有明确服药史,发病无季节性,常突然发病,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累及多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3、疱疹样皮炎
疱疹样皮炎主要表现为群集水疱,环形排列,剧烈瘙痒。皮损虽呈多形性,但多发于四肢、躯干,不累及黏膜。
4、风热疮
风热疮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呈椭圆形,黄红色,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红斑的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无黏膜损害。
5、天疱疮
天疱疮与猫眼疮均可有水疱和黏膜损害。天疱疮的水疱可发生在正常皮肤上,水疱多而疱壁松弛,容易破裂,常形成大片糜烂;猫眼疮的水疱发生在红斑上,疮形如猫眼。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首先应去除可疑病因,如控制感染,远离可疑致敏源、药物等,同时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轻症患者内治应以祛邪为主,或分别采用祛寒、清热、凉血等方法,局部外治原则为消炎、收敛、止痒,防止继发感染;重症患者必要时需中西医结合抢救。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风寒阻络
(1)若怕寒肢冷明显的患者,可加用伸筋草。
(2)若关节疼痛的患者,可加用羌活、独活、威灵仙。
(3)若水肿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防己、车前子、泽泻。
(4)若斑色紫暗的患者,可加用丹参、泽兰。
2、风热蕴肤
(1)若红斑鲜红伴皮温升高的患者,可加用牡丹皮、紫草、茜草。
(2)若水肿、水疱明显的患者,可加用车前草、白茅根。
(3)若关节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秦艽、桑枝、鸡血藤。
(4)若咽干咽痛的患者,可加用板蓝根、玄参、山豆根。
3、湿热蕴结
(1)若伴有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半夏、竹茹。
(2)若发热头沉重的患者,可加用藿香、佩兰。
(3)若瘙痒较明显的患者,可加用白鲜皮、刺蒺藜。
4、火毒炽盛
(1)若高热、口干唇燥的患者,可加用玄参、天花粉。
(2)若高热不退的患者,可加用羚羊角粉冲服,或用紫雪散冲服。
(3)若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加用生大黄。
(4)若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半夏、竹茹。
治疗-药物治疗:
1、风寒阻络
(1)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桂枝、干姜、木通、细辛、鸡血藤、赤芍、川芎、炙甘草。
(3)中成药:柴胡饮冲剂、荆防败毒冲剂。
2、风热蕴肤
(1)方药:消风散加减。
(2)常用中药:荆芥、防风、蝉衣、牛蒡子、苦参、黄苓、生地黄、生石膏、知母、当归、白鲜皮、甘草。
3、湿热蕴结
(1)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常用中药:龙胆草、生地黄、金银花、黄连、栀子、赤茯苓、牛蒡子、车前草、生石膏、竹叶、知母、苍术。
(3)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胶囊。
4、火毒炽盛
(1)方药: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
(2)常用中药: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生苡仁、柴胡、栀子、黄芩。
(3)中成药:清热解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
治疗-相关药品:
柴胡饮冲剂、荆防败毒冲剂、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胶囊、清热解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二妙丸等,视病情辩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不清楚是否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外治疗法
(1)皮损以红斑、丘疹为主,可用皮肤康洗液或三黄洗剂外涂患处。
(2)水疱、糜烂、渗出明显得患者,用马齿苋、黄柏、生地榆水煎,冷湿敷患处。
(3)黏膜糜烂的患者,可用生肌散或锡类散吹敷患处。口腔黏膜糜烂,可用蒲黄含漱,并用青吹口散外吹。
2、针灸疗法
取足三里、血海为主穴。寒湿阻络加列缺、合谷等;湿热蕴结加大椎、曲池、阴陵泉等。针刺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
3、西医治疗
轻症可用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重症必须住院治疗,尽早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同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若合并感染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皮损部位也可采用CO2激光照射或紫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
治疗-治疗周期:
猫眼疮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猫眼疮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病程有自限性,轻型者整个病程2~4周,皮损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但有复发倾向,有的可能反复发作。重证常是发病突然,有广泛的皮肤黏膜及内脏的损害,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可死亡,死亡率为5%-10%。
预后-危害性:
1、重证发病突然,有广泛的皮肤黏膜,可导致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或呼吸道黏膜广泛累及,发生大片糜烂和坏死,其中眼损害可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2、重证常伴发支气管炎、肺炎、消化道出血、关节炎及内脏损害等,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可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病程有自限性,轻型者整个病程2~4周,重型者病程3-6周。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及时控制感染,避免出现严重的合并症,病情控制,预后较好。
预后-复发性:
本病轻症有复发倾向,有的可能反复发作。如果引起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皮肤清洁干燥、保持良好的心态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因黏膜糜烂、疼痛等不适症状,容易产生心烦或恐惧等情绪,应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不良情绪,正确对待病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注意皮疹变化及关节疼痛情况。
2、对药物过敏诱发的患者,忌用导致发病的药物。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环境安静和病室的整洁、舒适。
2、病后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而影响疾病的恢复。
3、禁用可疑过敏药物,有感染应及时治疗,避免加重疾病。
4、风寒阻络证的患者,宜注意保暖,避免冷水、冷风等刺激;若下肢发病,注意抬高患肢,必要时裹腿。
5、湿热蕴结证的患者,若发热严重,宜静卧休养。
6、病后应保持口腔、眼、外阴皮肤的清洁、干燥,局部不宜洗浴。
7、出现水疱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糜烂面可遵医嘱用中药液湿敷。
日常-病情监测:
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高热、咽干、喉痛、胸痛、咳嗽,或呕吐、腹泻及皮肤损害处有大疱、糜烂、出血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组织病理学检查、C-反应蛋白、血沉、血常规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调理:
猫眼疮的患者应注意饮食调养,以清淡、低盐、高蛋白半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忌食辛辣、油腻、海腥等刺激食物,限制动物性蛋白的摄入,戒烟酒。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应找出引起过敏的原因,避免诱发。
饮食建议:
1、多食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水。
2、早期宜食清心解毒、健脾除湿食品,如莲子粥、山药大枣粥等。
3、后期气阴两虚的患者,宜食益气养阴食品,如黄芪粥、桂圆粥等。
4、湿热蕴结证的患者,可食用清热利湿食品,如薏苡仁绿豆粥、茯苓小豆羹等。
5、风寒阻络证的患者,可食用祛寒通络食品,如桂姜羹、姜梅大枣汤等。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韭菜、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鲤鱼、鲇鱼、虾、蟹、羊肉、狗肉等食物。
4、风寒阻络的患者,忌食生冷食物,如冰糕、冰饮等。
5、戒除烟酒或刺激性的饮料等。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应注意去除致病因素,控制病灶感染,远离过敏源,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增强体质,饮食调护,起居规律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平素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烫、碱性洗涤剂(肥皂等)及各种有害因子刺激。
2、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若发现病灶应及时积极清除,避免发生感染。
3、平素应避免服用引起过敏的药物、食物等;或接触过敏源,如寒冷、日光、放射线等。
4、遇寒易复发的患者,宜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冷风等刺激。
5、平时应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感染外邪。
6、日常应保持情志舒畅,注意劳逸结合。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