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Marie-bamberger综合征疾病别名: 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养生
疾病名称: Marie-bamberger综合征
疾病别名: 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慢性肺性骨关节病、全身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继发性肺性骨关节病,
疾病概述:
Marie-bamberger综合征又称为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是一种骨周围软组织增厚,广泛性骨膜新骨形成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继发于慢性肺部疾病及胸膜病变,如肺癌、肺结核、肺脓肿等。临床上常表现为杵状指(趾)、关节疼痛及肿胀等,有的患者可出现颜面皮肤粗糙、皱纹加深。若可控制原发疾病,本病一般预后尚可;若无法控制,随着原发疾病的进展,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暂无资料表明其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骨关节
常见症状: 杵状指(趾)、关节疼痛及肿胀
主要病因: 多数由慢性肺部疾病及胸膜病变所致,少数继发于其他脏器的慢性疾病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关节液检查、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有肺部以及胸膜疾病的患者。
病因-总述:
Marie-bamberger综合征为慢性肺部疾病及胸膜病变所致,可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以及脓胸和肺部肿瘤。但是亦可继发于其他脏器的慢性疾病,例如某些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肝硬化、霍奇金淋巴瘤和胸腺瘤等。
病因-基本病因:
1、肺或胸膜疾病
常继发于支气管肺癌、胸膜间皮瘤、慢性肺脓肿、脓胸、 支气管扩张、 肺气肿、肺转移癌和肺淋巴瘤等。在支气管肺癌中以鳞状细胞癌伴有癌性空洞者出现本症多见。本病与肺癌大小、体积无关。
2、心血管疾病
常继发于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异位、艾森曼格综合征及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等。
3、胸腔外疾病
包括各种肺外恶性肿瘤并且无肺部转移者,如胰腺癌、食道癌、鼻咽癌等,另外还有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症状-总述:
Marie-bamberger综合征的病人常隐匿发病,逐渐出现骨、关节病变,如杵状指(趾)、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此外,还可有相应原发疾病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杵状指(趾)
该综合征患者几乎均有杵状指(趾),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见指甲轻度弧状改变,重者可呈典型的鼓槌状。
2、关节症状
四肢关节疼痛、肿胀,以前臂和下肢最为常见。疼痛多为持续性,但少见红肿及皮下结节。
3、皮肤改变
有的患者可出现皮肤粗糙、皱纹加深,尤以颜面皮肤为著。此外,还可有手足多汗的症状。
4、原发疾病表现
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癌等,常可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
症状-并发症:
本病可出现关节积液。
就医-门诊指征:
1、持续或反复四肢关节疼痛、肿胀。
2、指(趾)末端像杵头一样膨大。
3、原有疾病出现加重。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关节症状明显者,可咨询骨科。原发疾病应于相应科室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就诊当天穿着宽松衣服以便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症状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加重或减轻?
4、您出现关节疼痛之后,关节活动有受到抑制吗?
5、您既往是否有肺、胸膜、心血管疾病呢?
6、您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吗?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什么病?
2、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我的疾病严重吗?
4、我的疾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进行哪些治疗?
5、是否需要手术?现在需要住院吗?
6、我的疾病会导致残疾吗?
7、我的疾病恢复发吗?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杵状指(趾)、关节疼痛及肿胀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选择性让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关节液检查、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可见血沉可因原发病增快,其他指标一般无明显异常。
2、关节液检查
抽取关节液进行检查可见关节液为少量黏稠液体,呈非炎性改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本病主要的X线改变是程度不等的长骨及短骨对称性骨膜新骨形成。可表现为平行状或层状,与皮质有一线状透亮带分隔,或表现为骨膜新骨与原有皮质融合,其间无透亮带,呈波浪状或广泛的棘状骨膜性骨赘。多见于胫骨、腓骨、桡骨、尺骨、掌骨、跖骨等处骨干,最终累及除颅骨以外的所有骨骼,并发展至韧带及骨间膜广泛骨化,偶有导致关节和脊柱强直的报道。网状骨骨皮质变薄,骨质疏松。蝶鞍等无异常。原发性和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是一致的。
2、放射性核素检查
99mTc-MDP骨显像比X线照片更灵敏,往往显示四肢远端骨骼对称性骨盐代谢增强。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有杵状指(趾)、关节疼痛、肿胀等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肺部疾病病史,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性肢端肥厚、骨内膜性骨肥厚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肢端肥大症
本病可有手足粗大,皮肤肥厚,面部粗陋等,易与Marie-bamberger综合征混淆,但本病不存在长骨和短骨的骨膜新骨形成,手足粗大仅是增粗、加宽,无明显加大现象,头围无明显增加,活动期生长激素和血清无机磷多升高,由于垂体瘤所致者大多数蝶鞍扩大,可鉴别。
2、甲状腺性肢端肥厚
有杵状指(趾)、 恶性突眼及胫前黏液性水肿,X线检查示掌骨骨膜下新骨形成,多发于甲亢治疗引起甲状腺功能减低时。本症有明显的甲亢病史,可进行鉴别。
3、骨内膜性骨肥厚症
主要表现为骨内膜增生造成皮质增厚及髓腔变窄,骨横径不增加,常累及颅骨引起颅板增厚及板障封闭,且无杵状指及皮肤改变,与Marie-bamberger综合征不同。
治疗-治疗原则:
Marie-bamberger综合征主要继发于慢性肺部疾病及胸膜病变等,故积极治疗其原发疾病为本病主要治疗方式。此外,还可进行一些对症治疗,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类抗炎药
针对患者的疼痛症状,可应用非甾类抗炎药,常用药物为依托考昔、罗非考昔。
2、β-受体阻滞剂。
此类药物可治疗有多汗症状的患者,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3、维A酸
本药物可改善患者皮肤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依托考昔、罗非考昔、维A酸
治疗-手术治疗:
1、面部整形术
面部皮肤增生影响容貌及功能时,可行整形手术治疗。
2、交感神经切除术
对于多汗的患者可进行交感神经切除术,以缓解相应症状。
3、根治术
对于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治疗原发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切除肺部肿瘤或纠正心血管畸形等,可使肥大性骨关节病缓解。
治疗-放化疗:
根据患者所患原发疾病的不同,可能会需要进行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如肺癌、胰腺癌等。
1、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是通过化学合成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繁殖。化疗通常是在手术治疗前缩小病灶,为手术创造机会;术后做巩固治疗,避免复发;肿瘤转移时对其他系统进行化疗。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化疗药物。
2、放射治疗
放疗是指使用机器将高能射线作用在患者固定区域,用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繁殖。本治疗方式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癌性疼痛,延长患者生命。
治疗-其他治疗:
对于患有肿瘤的患者,还可能进行以下治疗方式:
1、介入治疗
(1)区域性动脉灌注介入治疗:是指将化疗药物通过导管输注到肿瘤的血管处,可影响癌细胞的繁殖或直接杀死癌细胞。
(2)消融治疗:是指用物理的方式杀死癌细胞,常用方式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酒精消融等。
(3)动脉内插管栓塞治疗:通过供血动脉内插管灌注栓塞剂,阻断癌肿的血供使其发生缺血、坏死,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疗效。
2、靶向治疗
是指使用特定的治疗药物可通过特异的选择作用点,只杀死肿瘤细胞,而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不造成影响。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Marie-bamberger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其原发性疾病,若可去除原发性疾病,经治疗一般可缓解或痊愈;若无法去除,随着原发病病情进展,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危害性:
可出现杵状指、关节肿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此外,若不及时治疗,本病的原发病继续进展,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经及时治疗,可改善相应临床症状。
日常-总述:
Marie-bamberger综合征会产生的关节疼痛和畸形,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做好日常心理、用药、术后等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减少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会使患者的容貌发生改变,关节的疼痛以及杵状指(趾),也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本病患者很可能本身存在恶性肿瘤,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甚至会使患者失去治疗疾病的信心。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该安慰、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2)患者应保持积极、平稳的心态,可以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变化,消除内心的恐惧;可以与病友交流,互相学习经验,相互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避免疾病进展。
2、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在停药后可缓解,若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3、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若出现神志模糊、精神抑郁、反应迟钝时需要及时就医,此类药物还可引起心率过慢。
4、由于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增殖状态的正常细胞,所以用药后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毛发脱落、血尿等。出现不良反应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予以处理。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勤洗澡,洗澡时不要大力擦洗,以免损伤皮肤。
2、每天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洗脸,洗脸时水温不要太高,不要抓挠面部。护肤时不使用还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
3、注意充分休息关节,不要进行过度的活动。
4、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外出时尤其要注意。
5、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日常-术后护理:
1、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若存在需及时报告给医生。
2、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防止伤口开裂及伤口感染,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切不可自行处理。
3、术后按照医嘱在麻药消退后尽早进行下床活动,能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饮食调理:
本病患者的饮食宜清淡,补充适宜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进行放化疗的患者可有食欲不振,家属可按照患者的喜好烹饪,增加患者的食欲。
饮食建议:
1、多食粗粮、蛋白质高、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谷类、奶类、蛋类、瘦肉、鱼、豆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等。
2、适量提高膳食中纤维素含量,促进肠蠕动,减少脂类吸收与预防便秘。
饮食禁忌:
1、禁烟、禁酒,减少摄入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料。
2、忌食海鲜类食物。
3、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4、少吃油腻、油炸食物,如肥肉、炸鸡、烧烤等。
预防措施:
患有肺、胸膜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需要积极接受治疗,可降低Marie-bamberger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