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迷路震荡疾病英文名称: labyrinthine concussion疾病概述: 迷路震...
养生
疾病名称: 迷路震荡
疾病英文名称: labyrinthine concussion
疾病概述:
迷路震荡(labyrinthine concussion)是内耳受到暴力冲击或强烈的振动波冲击而导致的迷路震荡性损伤。多由头颅外伤所致,常与脑震荡同时存在。迷路各部可有轻重不等的出血,其损伤程度与受伤部位及外力强度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本病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耳
常见症状: 耳鸣、头痛、听力下降、眩晕、平衡失调
主要病因: 本病主要由头部外伤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颅脑CT、阈上听功能测试、瘘管试验
重要提醒: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加强平衡训练。
临床分类:
迷路震荡根据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
1、周围性迷路震荡
主要损伤柯替器(又称螺旋器,位于基底膜上,是耳蜗神经的末梢感受器)、耳蜗神经及螺旋神经节等处。
2、中枢性迷路震荡
主要损伤耳蜗核及前庭核。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颅脑闭合性损伤中约有1/4患者可致迷路震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病因-总述:
迷路震荡多由头部外伤所致,常发生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或耳部外伤后,部分患者也可因强烈的空气振动所致。外力形成的压力波经颅底,影响颅内可活动的结构,最终导致迷路震荡性损伤。
病因-基本病因:
1、迷路震荡常发生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或耳部外伤后,在钝性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压力波传至颅底,由于听小骨的惯性作用,导致镫骨底板活动度过大,从而导致迷路的震荡性损伤。
2、强烈的空气振动所致,如爆炸或打耳光后,外耳道或鼻咽部局部气压大幅度升高,也可能导致迷路震荡。
症状-总述:
症状与颅脑外伤累及部位及范围密切相关。除颅脑外伤症状外,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头痛、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平衡失调等表现。症状可持续数天,通常于1周后逐渐减退。
症状-典型症状:
1、耳鸣、头痛
损伤后即可出现耳鸣、头痛等症状,其中,耳鸣通常出现较早。
2、眩晕、平衡失调
起病之初易被忽略,通常在略能行动时才被注意。头迅速活动及头位迅速改变时,还可出现位置性眩晕。
3、听力下降
多为暂时性,可在数日内恢复,极少成为永久性。
症状-并发症:
1、可遗留位置性眩晕,持续数周、数月至数年。
2、患者还可并发脑震荡、意识障碍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耳部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受过外伤吗?
6、您原来听力怎么样?
7、您对什么过敏吗?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长久影响听力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耳鸣、头痛、听力下降、眩晕、平衡失调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其做颅脑CT、阈上听功能测试、瘘管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检查可见位置性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眼震,部分前庭功能减退。耳聋多为感音神经性聋,亦有呈混合性聋者。
2、检查共济功能,医生会让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目,观察其姿势。若患者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即为闭目难立征阳性,该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1、阈上听功能测试
用大于受试耳听阈的声音进行听力测试,以间接判断造成耳聋的部位。
2、瘘管试验
疑有迷路瘘管者,当病变破坏骨迷路时,向外耳道加压或减压,均可影响迷路而使内淋巴液流动。
检查-影像学检查:
颅脑CT检查:该检查为确诊迷路震荡的金标准,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颅脑损伤。
诊断-诊断原则:
迷路震荡的诊断主要根据伤者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或爆炸冲击波暴露史,以及眩晕、耳鸣、耳聋、平衡障碍等内耳损伤症状,再结合相应的耳科检查结果、颅脑CT等辅助检查结果,并排除先天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爆震性耳聋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先天性耳聋
患者出生时已耳聋,主要通过遗传史、既往史、颞骨CT检查来鉴别。
2、老年性耳聋
由于年老体衰,听觉器官发生老化退行性变,以内耳退行性变最明显,常伴有血管硬化。根据年龄、典型表现、既往史及颞骨CT检查结果,一般不难鉴别。
3、爆震性耳聋
有明确的受暴震病史,鼓膜检查可见充血、瘀血甚至破裂出血,耳聋程度较重且不易恢复,为主要鉴别要点。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可给予镇静药物及抗眩晕药物,缓解症状。此外,还应注意卧床休息。迷路窗破裂者,还需进行手术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平衡训练。
治疗-一般治疗:
1、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造成颅内压升高。
2、加强平衡训练,进行前庭习服疗法,以增加对眩晕的耐受能力。
治疗-药物治疗:
1、镇静药物
给予镇静药物,如地西泮、盐酸异丙嗪等。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前庭及听功能检查,以确定其损伤部位及程度。
2、抗眩晕药
眩晕严重者,可适当给予抗眩晕药,如氟桂利嗪(西比灵)、盐酸倍他司汀、地芬尼多(眩晕停)等。有学者认为前庭抑制药不能长期使用,以免影响前庭功能。
3、其他药物
应用川芎嗪、银杏叶制剂等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治疗-相关药品:
地西泮、盐酸异丙嗪、氟桂利嗪、盐酸倍他司汀、地芬尼多、川芎嗪。
治疗-手术治疗:
若合并迷路窗破裂时,可进行迷路窗修补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多数轻症患者,迷路症状短期可消失。重症或耳蜗已经损害者,则听力损伤症状很难恢复。
预后-危害性:
症状严重或治疗不及时者,可能遗留位置性眩晕、感音神经性耳聋,而且不易恢复。
预后-治愈性:
大部分患者经过早期正规治疗,症状会逐渐好转。但若合并迷路窗破裂或耳蜗损害者,可造成听力损失。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用耳,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且避免进行游泳、潜水等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水进入耳内,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声音嘈杂的地方。
6、患者外出时建议家属陪同出行,避免发生意外。
7、患者日常减少戴入耳式耳机,并不要使用耳机过长时间。
8、患者应注意避免用力擤鼻、咳嗽等。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会进行共济功能等的检查。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建议头高脚低式休息,避免挖耳。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坚果、大豆、花生、木耳等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糖、花生酱、绿豆等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遭受外伤。
2、避免剧烈擤鼻、咳嗽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