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颞骨和下颌骨关节异常疾病英文名称: abnormal bone and joint of...
养生
疾病名称: 颞骨和下颌骨关节异常
疾病英文名称: abnormal bone and joint of temporal bone and mandible
疾病概述:
颞骨和下颌骨关节是指颞骨和下颌骨接合的关节处,结构如同铰链一般,可使嘴巴能上下左右的活动。本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关节解剖因素、外伤、劳损、心理社会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颞骨和下颌骨关节异常(abnormal bone and joint of temporal bone and mandible)主要表现为疼痛,开口或咀嚼时发生弹响或杂音,关节运动障碍等,如开口困难、开口过大、偏斜等。经过及时的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弹响和杂音
主要病因: 尚不明确,可能与咬合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检查项目: X线、锥形束CT、MRI、关节造影、关节内镜、牙颌模型
重要提醒: 不同的患者病因以及治疗方法会有差异,希望患者不要盲目听信不正规渠道的治疗方法,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青、中年。
病因-总述:
病因复杂,无法用一种机制解释清楚,致病因素主要有咬合因素、肌群功能紊乱、精神心理因素、创伤因素、关节负荷过重因素如夜间磨牙和白天紧咬牙、炎症免疫因素、关节解剖因素,此外,寒冷刺激、不良姿势、不良习惯等都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症状-总述:
颞骨和下颌骨关节异常主要表现为疼痛,开口或咀嚼时发生弹响或杂音,关节运动障碍等,比如开口困难、开口过大、偏斜等。
症状-典型症状:
1、疼痛
主要表现为开口和(或)咀嚼时关节区和(或)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
2、弹响和杂音
正常颞下颌关节在运动时表现协调、平滑、无明显弹响和杂音。当存在有关节盘移位、变形、破损或关节表面器质性改变时,下颌髁突运动时会出现弹响或杂音等关节异常音。常见的异常声音有:
(1)弹响声:即开闭口运动或咀嚼运动中发生“咔,咔”的声音,多为单声,有时为双音,患者自己可感到。用钟式听诊器放在关节区,可查听到。弹响声大时,他人可耳闻。
(2)破碎音:在关节运动中出现“咔叭,咔叭”的破碎声音,多为双声或多声,患者自己可感到,听诊器可查听到,但他人不能耳闻。
(3)摩擦音:即在关节运动中有连续的类似揉玻璃纸样的摩擦音,患者可感到,听诊器可查听到,但他人不能耳闻。
3、下颌运动异常
正常人开口型平直、不偏斜、不左右摆动。自然开口度平均约3.7cm,最大开口度可达4.8cm。患者的下颌运动异常表现为:
(1)开口型异常:可以向一侧偏斜,也可呈曲折状左右摆动,有时则表现为扭曲状等。
(2)开口度异常:表现为开口过小呈开口受限或开口困难,一般小于3.5cm即为开口受限。也可相反,表现为开口过大,可达6~7cm,开口过大者常常伴有半脱位。
(3)开口运动中出现停顿,表现为开口过程中突然出现障碍而停顿,有时患者作一个特殊动作,或手压迫关节区后又可顺利开口,称之为关节绞锁症状,此时可明显地观察到患者开口困难状和开口运动的时间延长。
症状-并发症:
常常伴有耳部、咽部症状,吞咽困难、全身疲劳、言语困难等。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口腔检查,建议提前漱口。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喜欢吃过硬的难咀嚼的食物吗?
6、您最近受过外伤吗?
7、最近压力大吗?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症状还会加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会有后遗症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张口受限、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选择体格检查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然后通过X线、锥形束CT、MRI、关节造影、关节内镜、牙颌模型等检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下颌运动以及关节弹响的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张口受限、偏斜,同时了解症状的程度如何。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可能选择牙颌模型来检查患者是否有咬合关系异常。通过专业的设备,制作患者的牙颌模型,以此了解咬合关系。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和锥形束CT
通过X线和锥形束CT检查可以观察关节内结构的具体改变,如骨质改变或关节间隙变化等。
2、MRI
可以观察软组织的情况,比如关节盘位置变化、穿孔或肌肉的改变。
3、关节造影及关节内镜
关节造影和关节内镜可以检查关节内的情况,比如关节骨面的变化、关节盘性质或位置改变、滑膜病变等。其中关节内镜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设备,直接进入关节内部,查看关节的损伤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精神紧张、外伤、感染史等病史,结合患者的关节弹响、肌肉疼痛、下颌运动异常等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通常可以做出诊断。诊断过程中,还应与颌面部深处肿瘤等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颌面部深处肿瘤
可引起开口困难和牙关紧闭,症状与本病相似,容易误诊,如有不恰当的治疗,会贻误肿瘤根治的机会。
2、耳源性疾病
外耳道疖、中耳炎等症,其疼痛也常放射到关节区并影响开口和咀嚼,诊断时应仔细进行耳科检查。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目标是消除疼痛,减轻不良负荷,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可以自愈,对于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或存在病理改变的患者应积极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让下颌充分休息,尽量避免嚼口香糖、进食难咀嚼的食物,自我限制下颌运动,平时应保持放松的姿势。
2、可以选择热敷的方式让肌肉得到放松,注意不要烫伤。
治疗-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具有缓解疼痛、抗炎的作用,可用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具有强力的抗炎作用,可以选择短时口服或关节腔内注射,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肌肉松弛剂
有助于缓解患者增高的咀嚼肌肌电活动。
4、抗抑郁药
常用的是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常用于治疗慢性口颌面疼痛和各种口腔感觉不良,包括舌痛和特发性口腔溃疡。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阿司匹林、阿米替林
治疗-手术治疗:
1、关节镜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通过特殊的关节镜,进入到关节中,医生通过关节镜可以详细的观察关节内部情况,协助医生进行修复、注射药物等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关节腔冲洗治疗
关节腔冲洗治疗是一种微创、有效和简单的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关节盘移位、滑膜炎、骨关节炎等关节源性的疼痛和开口受限。治疗时患者取坐位,头偏向健侧,医生在消毒、麻醉后进行穿刺,将药物注射至关节腔中,然后选择另一穿刺点进行第二次穿刺,将液体排出。
3、开放手术治疗
开放性手术仅在符合手术适应证时才考虑,通过开放手术直接修复受损的组织。成功的手术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下颌运动的范围,患者基本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治疗-其他治疗:
1、咬合垫治疗
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咬合垫主要有稳定型咬合垫和再定位咬合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咬合垫。由于不正确的使用咬合垫会引起龋病、牙龈炎等并发症,因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咬合治疗
包括调整咬合、修复治疗以及正畸治疗,对于有需要的患者还可以选择正颌外科手术。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0~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预后-危害性:
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疼痛、语言咀嚼功能障碍、颌面部畸形等问题。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疼痛、语言咀嚼功能障碍、颌面部畸形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避免患者独自承受过多的压力。患者应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减少精神压力。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慢跑、瑜伽等较柔和的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每天晨起睡前及饭后均应刷牙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5、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6、家属可用热水袋帮助患者热敷患处,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7、患者可学习正确的姿势。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需要适当进行饮食护理。
饮食建议:
1、家属可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2、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肉羹等。
3、患者要饮食清淡,多喝新鲜蔬菜水果汁,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4、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过干、过硬等难以咀嚼的食物,如口香糖、坚果。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改变日常不良习惯,学习正确的姿势。
2、注意日常保护,避免吃过于难咀嚼的食物。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