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颞骨岩部炎疾病英文名称: petrositis疾病概述: 颞骨岩部炎(petrositi...
养生
疾病名称: 颞骨岩部炎
疾病英文名称: petrositis
疾病概述:
颞骨岩部炎(petrositis)是颞骨岩部气房和骨质因中耳炎扩展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岩部位于颅底,嵌于蝶骨和枕骨之间,形似三面锥形体,因此又称岩锥。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耳流脓、发热、岩尖综合征、眩晕、面瘫等。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耳、头部
常见症状: 头痛、耳流脓、发热、复视、眩晕、眼震、恶心、呕吐、面瘫
主要病因: 中耳炎扩展所致的颞骨岩部气房和骨质的化脓性炎症
检查项目: 血常规、前庭功能检查、颞骨CT、耳内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一经诊断应尽快治疗,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临床分类:
1、急性颞骨岩部炎
常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
2、慢性颞骨岩部炎
常伴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术后。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中年人。
病因-总述:
本病主要是颞骨岩部气房和骨质发生的化脓性炎症。急性者常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慢性者常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术后所致。岩部感染后,可引起融合性炎症或骨髓炎,从而形成积脓,聚积的脓液还可穿破外层骨壁引起颅内、内耳或咽侧的感染。
症状-总述:
轻症者,其症状常常被中耳炎的症状所掩蔽。症状较重者,可出现头痛、耳流脓、发热、复视、眩晕、眼震、恶心、呕吐、面瘫等一系列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头痛
大多为患侧头前部疼痛,即在患侧眼内或眼部周围,尤其是眼眶后有锥刺样疼痛,可放射至牙、颊部、颞部、额部等邻近部位。头痛以夜间为重,开始为阵发性,以后逐渐变为持续性疼痛。
2、耳流脓
流脓量多、持续不断。
3、发热
有脓毒性低热,晨起大多正常,午后上升,脉搏加快。
4、岩尖综合征
岩尖综合征为诊断岩部炎的重要指征,主要表现为同侧深部头痛(特别是眼眶后)、复视与中耳流脓。
5、迷路周围炎症状
可出现眩晕、眼震及恶心、呕吐,前庭功能大多正常。
6、面瘫
炎症侵袭面神经可造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大多为暂时性轻度面瘫。
症状-并发症:
病情较重或延误治疗者,可并发硬脑膜外脓肿、软脑膜炎、迷路瘘管、咽侧或咽后脓肿。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耳部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您最近感冒了吗?
7、最近耳朵里进水了吗?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长久影响听力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头痛、耳流脓、发热、复视、眩晕、眼震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在询问病史后,可能建议患者做血常规、前庭功能检查、颞骨CT、耳内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必要时,还可做脑脊液检查。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
检查-其他检查:
1、前庭功能检查
主要检查平衡功能、眼震电图等,颞骨岩部炎患者的前庭功能一般正常。
2、耳内镜检查
包括耳内镜和微内镜,可以通过监视器显示外耳道和鼓膜形态,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3、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可明确颅内是否存在感染。
检查-影像学检查:
颞骨CT:早期可见气房模糊、密度增加,晚期可显示岩部有骨质破坏区。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病史(如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表现,再结合血常规、颞骨CT、耳内镜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排除迷路炎、蝶窦炎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岩尖综合征者,须考虑本病的可能,并进行相应的检查。
2、乳突根治术后,经过一段时期的干耳,而后又出现耳内持续大量流脓。鼓窦或鼓室内壁有肉芽生长,并出现瘘道,且排除迷路瘘管者,应考虑为本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迷路炎
眩晕为主要症状,为发作性或激发性眩晕,多在快速转身、挖耳、压迫耳屏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眩晕发作时可见快相指向患侧的自发性眼震。瘘管试验阳性。颞骨CT扫描可显示中耳病变,有时可见迷路骨质有破坏。
2、蝶窦炎
蝶窦位置深,因此,蝶窦炎的头痛特点为颅底或眼球深处钝痛,可放射至头顶和耳后,也可引起枕部痛。鼻内镜及CT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以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为主,通常需要早期足量应用。药物治疗无效者,还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为乳突根治术及岩部手术,需根据病情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治疗-一般治疗:
发热患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如进行冰敷、酒精擦浴等。
治疗-药物治疗:
主要是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如头孢唑林等。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唑林
治疗-手术治疗:
1、乳突根治术
主要用于清除病灶,促进引流,防治颅内、外并发症。
2、岩部手术
经过抗感染及乳突手术治疗后,仍不痊愈者,可行岩部手术。医生可经迷路周围的不同方向,作一通道进入岩尖扩大引流。如岩尖部蓄脓,尤其是有多个脓腔不能治愈者,需行岩尖切除术,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7~14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通常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经乳突根治术并给予足量抗生素治疗后,可达到临床治愈。但若延误治疗,可能并发颅内感染,则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感染控制不当者,可继发其他部位感染,引起硬脑膜外脓肿、软脑膜炎、迷路瘘管、咽侧或咽后脓肿等,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及乳突根治术后,可达到临床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用耳,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且避免进行游泳、潜水等运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过多的水进入耳内,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声音嘈杂的地方。
6、患者外出时建议家属陪同出行,避免发生意外。
7、患者日常减少戴入耳式耳机,并不要使用耳机过长时间。
8、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坚果、大豆、花生、银耳、大枣等食物。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糖、花生酱等食物,控制血糖、血脂。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注意保护耳朵,不用硬物挖耳,避免过多水流入耳内。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