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皮肤干燥症疾病英文名称: skin xerosis疾病概述: 皮肤干燥症(skin xe...
养生
疾病名称: 皮肤干燥症
疾病英文名称: skin xerosis
疾病概述:
皮肤干燥症(skin xerosis)是仅以皮肤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皮肤瘙痒和炎症表现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老年人多发。其病因和影响因素较多,主要由于皮肤屏障受损、角质层含水量降低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干燥、粗糙、细纹等。临床治疗关键是保护和恢复皮肤屏障功能。由于皮肤干燥症通常为皮肤屏障受损的最初表现,早期发现,并积极进行治疗,可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皮肤损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暂无资料显示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皮肤干燥、粗糙、细纹
主要病因: 由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屏障受损、角质层含水量降低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干燥度整体评分法、皮肤镜检查
重要提醒: 一经确诊,应积极配合治疗,坚持使用药物,以免出现乏脂性皮炎和继发性皮损,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临床分类:
按照发生皮肤干燥症的原因分类:
1、生理性皮肤干燥症
多见于早产儿和老年人。早产儿出生后脱离羊水环境,由于皮肤与外界环境的水平衡模式被打破,皮肤极度敏感脆弱,容易出现干燥、粗糙、脱屑等症状;老年人皮肤老化,表皮更新减缓,组织修复和皮脂腺分泌功能降低,神经酰胺和天然保湿因子减少,从而出现皮肤干燥症。
2、病理性皮肤干燥症
往往伴随一些皮肤疾病出现,如银屑病、特异性皮炎和鱼鳞病等,除有皮肤干燥、粗糙、鳞屑及脱屑等表现,还可伴有红斑、裂纹和瘙痒等表现。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国外研究发现皮肤干燥症的患病率为30%-75%,国内尚无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老年人。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本病好发于冬季。
病因-总述:
皮肤干燥症往往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季节因素等外源性因素和年龄、疾病等内源性因素。
病因-基本病因:
1、外源性因素
(1)环境因素:过度紫外线照射将延缓表皮屏障功能的恢复,改变表皮角质层的脂质代谢,从而引起皮肤干燥。
(2)季节因素:皮肤干燥症好发于冬季。冬季气候干燥,皮肤暴露于寒冷的室外后又进入温暖、干燥的室内,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使皮肤容易出现干燥。此外,冬季皮肤角质层中脂质降低及天然保湿因子中的尿素、乳酸盐和无机成分的水平都降低,从而影响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也可引起皮肤干燥。
(3)其他:使用洗涤剂(如肥皂和沐浴露等)进行洗浴时,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使角质层中脂质和天然保湿因子流失,并升高角质层的pH值,改变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角质层的蛋白变性,因此若频繁洗浴可使皮肤屏障遭到破坏从而引起皮肤干燥;此外,某些药物也可能会导致皮肤的屏障功能降低,继而导致皮肤干燥症。
2、内源性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代谢活动减慢,导致表皮更新变慢和皮肤萎缩。老化的皮肤在角质层的结构完整性和水合作用上有所降低,其胶原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皮肤弹性降低,抵抗损伤以及在损伤后自行修复的能力也会显著降低。此外,皮肤老化会放大抑制脂质合成的效应,增强神经酰胺酶的活性,引起神经酰胺的缺乏。并且老年人皮肤中天然保湿因子(NMF)的水平特别是乳酸和尿素的成分也会降低,这些都进一步引起皮肤角质层脂质的减少从而导致皮肤屏障受损。
(2)疾病因素:银屑病、鱼鳞病等皮肤病也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引起皮肤干燥症。此外,皮肤干燥症与还多种疾病相关,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特应性皮炎和糖尿病等也可伴有皮肤干燥的出现。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情况可增加皮肤干燥症的发生风险:
1、生活在干燥,寒冷或低温的气候中。
2、工作需要需将皮肤浸入水中的人群,如洗头师父。
3、长期接触消毒液等化学制剂。
症状-总述:
皮肤干燥症主要表现为皮肤表皮层的干燥,特征是皮肤外观暗淡,无光泽,大量细纹,皮肤粗糙且厚度增加。病情严重时,皮肤外观似破裂的瓷器样出现裂纹和裂缝。若为病理性皮肤干燥症,还可出现相应疾病的皮损表现。
症状-并发症:
1、继发性皮损
严重皮肤干燥症可出现抓痕、苔藓样变、皮肤感染等继发性皮损。
2、乏脂性皮炎
严重的皮肤干燥症也可转变为乏脂性皮炎,其临床特征表现为皮肤干燥性红斑、丘疹,脱屑和皮肤皲裂,并伴有瘙痒。
就医-家庭处理:
1、出现皮肤干燥症状后,可尝试在每次沐浴后多次使用保湿剂保护皮肤,防止水分流失。
2、可通过限制洗澡时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浴剂来改善症状。
3、若空气干燥,可在生活区域加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
就医-门诊指征:
1、不明原因出现持续的皮肤干燥;
2、伴随皮肤发红;
3、出现干燥和发痒等症状,并严重干扰睡眠;
4、有刮擦的开放性创伤或感染;
5、有大面积的鳞屑或皮肤脱皮。
出现以上情况需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皮肤异常可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穿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使用了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那些不适的?都有什么症状呢?
2、从您发现到现在多久了?
3、您患处是否感觉疼痛或者瘙痒?
4、您一天洗几次澡呢?使用的是什么洗浴剂呢?
5、您还有其他皮肤疾病吗?
6、您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是否有很多蚊蝇呢?
7、您生活在哪里?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8、是否在家或其他医院处理过?如何处理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能治好吗?
2、得了这个病对我有什么影响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
5、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6、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7、这个疾病传染吗?家人们应该注意什么?或者应该做好哪些防护措施?
8、饮食和日常生活中我应该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出现长期皮肤干燥情况后,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对患处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行皮肤镜检查,并通过干燥度整体评分法来评估皮肤干燥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首先观察皮肤干燥的范围、分布特点及发病部位等情况。同时还需观察有无脱屑、裂纹等异常表现。
2、触诊
医生手消毒后,温暖双手进行触诊检查,主要检查皮损的质地、有无触痛等情况。
检查-其他检查:
1、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是皮肤科的常用检查之一,能将皮肤放大数倍,显示裸眼无法观察到的皮损表面和皮下结构特征。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有一定意义。
2、皮肤干燥评估
临床上常用干燥度整体评分法来评估皮肤干燥程度,结合皮肤干燥症的主要和次要症状,采用5级评分,评估大于1分即可确诊为皮肤干燥症。
(1)0分代表无干燥症状;
(2)1分代表有轻微起皮现象,皮肤外观稍显粗糙和灰暗;
(3)2分代表皮肤表面附着细小皮屑或少量大块皮屑,外观轻度粗糙发白;
(4)3分代表皮屑均匀分布,皮肤外观明显粗糙、轻度发红且有少量裂纹;
(5)4分代表大量皮屑脱落,皮肤外观粗糙、泛红伴有湿疹样改变和皲裂。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特别是老年人、或有长期接受紫外线照射史、频繁洗浴史、其他皮肤疾病等情况,结合相应的皮肤干燥评估结果,一般不难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临床上治疗皮肤干燥症一般是使用保湿剂保护和恢复患者的皮肤屏障,缓解患者皮肤干燥的症状。在对症治疗的同时,患者也应消除引起皮肤干燥症的病因。
治疗-一般治疗:
避免频繁洗澡、紫外线长期照射等。
治疗-药物治疗:
1、保湿剂
外用保湿剂可促进细胞间脂质双层的修复,重建角质形成细胞正常分化的周期,并通过补水恢复脂质含量和表皮的完整性,使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正常,防止皮肤干燥进一步加重。保湿剂成分主要包括尿素、乳酸、乙醇酸、甘油和丙二醇等。
2、类肝素软膏
类肝素软膏中含有多磺酸黏多糖,多磺酸黏多糖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机肝素类化合物,可通过刺激内源性透明质酸的合成来增加水合作用,进而增加皮肤的水合能力和弹性;还能通过抑制皮肤降解酶(包括弹性蛋白酶和透明质酸酶)来减轻皮肤早衰。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皮肤干燥症及时经过正规、持续的用药,一般预后良好。若不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可能会间接降低患者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并增加身体、心理和经济的负担。
预后-危害性:
皮肤干燥症若不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将会出现脱皮、裂纹或演变为皮肤瘙痒症。若抓挠破损,则可增加感染风险,且影响夜间睡眠,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若是洗浴过于频繁、长期紫外线照射等原因导致的皮肤干燥症,可不经治疗,改变相应生活习惯,皮肤可逐渐自行好转、痊愈。
预后-治愈性:
部分患者可通过去除病因和持续用药来实现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日常注意皮肤护理,同时保持平稳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遵医嘱正确用药,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会影响皮肤美观,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自卑等消极心理,病情加重时,可能还会伴有轻度的瘙痒,令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不利于疾病恢复。
2、护理措施
(1)患者可通过看报纸、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以缓解不适症状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时还需要积极向医生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治疗过程,以树立治疗信心。
(2)家属应多开导患者,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应遵医嘱坚持使用皮肤保湿剂,禁止私自停用或者换其它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影响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皮肤保护,避免搔抓,防止皮肤受损引发皮肤感染等不良情况。
2、贴身内衣选择纯棉衣物,减少衣服与皮肤的摩擦。
3、保持居室环境整洁、清爽、温暖,避免室内空气过于干燥,以防加重皮肤干燥症状,必要时可使用加湿器。
4、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于促进疾病恢复。
5、出行时做好防晒准备,如撑太阳伞、戴墨镜、戴帽子,避免紫外线直射皮肤,加重病情。
6、改变生活习惯,避免频繁洗浴及使用刺激性的洗浴剂,以免加重皮肤干燥情况。
7、注意皮肤保湿,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1、避免挑食,营养缺乏可引起必需脂肪酸的缺乏继而导致皮肤干燥。
2、戒烟禁酒,烟酒的刺激会加速皮肤老化,从而引起皮肤干燥。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一定程度上预防皮肤干燥症的发生。
1、洗浴不宜过于频繁,时间不宜过久,水温不宜过高。建议温水洗浴,避免用力揉搓皮肤和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浴后立即外涂甘油或保湿剂,防止水分流失。
2、在干燥的环境,如冬季室内、空调房间,建议使用空气加湿器。
3、进行适当运动,如慢跑、跳绳等,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和氧气向角质细胞的转移,有利于上皮细胞再生并增加胶原蛋白的产生,可防止皮肤干燥。
4、穿宽松、柔软衣服,避免来自毛巾和粗糙衣物的摩擦。
5、如果必须将手浸入水中或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戴上手套可以帮助保护皮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