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疾病别名: 气功偏差所致的精神障碍疾病概述: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又称气功偏...
养生
疾病名称: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疾病别名: 气功偏差所致的精神障碍
疾病概述: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又称气功偏差所致的精神障碍,是指在进行气功锻炼中,由于操练不当而引起的精神障碍。气功在古代被称为导引术,在数千年历史中,气功在增强人类体质和治疗某些疾病上已经发挥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一般认为气功通过入静和默想(冥想)可达到包括脑部在内的全身松弛的目的,所以将其与冥想、坐禅、瑜伽等一同归于放松疗法之列。但有些流派所追求的气功目的,并不在于放松,而是不适当地强调要达到“特殊功能境界”,从而使部分患者产生了所谓偏差(即“走火入魔”),并引起了多种形式的精神障碍。此类患者通常无明显精神异常,主要为某些感知觉障碍。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类癔症、类躁狂、类抑郁综合征,以及类精神分裂症样精神障碍,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某些感知觉障碍
主要病因: 本病是由于气功操练不当而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心理测试
重要提醒: 气功本身不会导致精神障碍,而练习气功过程中操作不当则会引起精神障碍,故建议广大群众应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锻炼。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至今尚缺乏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此类患者多见于个性素质不够健全的人群,如人格障碍、神经质者,或者既往曾患精神障碍或有家族精神障碍史者,明显易于在气功锻炼时发生偏差。
病因-总述:
气功锻炼一般都是在气功师或者在录音机的引导下进行的。某些流派不适当地强调练功者最终要达到自动发功的境界(即练功者要体验到某种感知和某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一般可理解为进入“特异功能”阶段),但这实际上往往超越了“气功只要求达到入静和全身放松”的目的,从而使练功者在练功时产生偏差。
病因-基本病因:
1、如果练功者不能进入这种意识改变状态,则可能会产生焦虑从而引起神经症样表现。
2、当处于上述意识改变状态时,练功者也会发生精神障碍,出现自我感知的改变。
症状-总述:
此类患者一般都无明显精神异常,仅有的是某些所谓的“特异功能",即有某些感知异常体验。如体验到“气”在体内运行,能感受周围人发出的“气",和自己的“气”也在影响着别人。有的练功者感到肢体酸胀感、麻木感。患者还可出现所谓的“千里眼”“闻香鼻”“顺风耳”等多种特殊感觉障碍表现。
症状-并发症:
1、类癔症综合征
少数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出现类癔症综合征。例如被暗示性强的女性练功者,在首次上场即可通过暗示诱发癔症样发作。存在婚姻、家庭矛盾者尤其易于发生,如哭笑发作、痉挛发作、肢体抖动、视物模糊等。
2、其他
部分患者还可有类躁狂、类抑郁综合征以及类精神分裂症样精神障碍。其中,类精神分裂症样精神障碍多呈急性起病,患者可有幻听、被害或被控制妄想体验、内感性不适等症状,病程短暂。一般中断锻炼,并予适当治疗,能很快恢复。症状内容与气功间有可以理解的联系。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6、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练气功多久了?您每天练多久?
3、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4、您和家里人关系怎么样?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了什么病?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怎么治?能治好吗?
4、我还能继续练功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长期服药吗?
检查-预计检查:
若患者在进行气功锻炼后,产生某些感知异常体验,严重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心理测试,以帮助明确诊断、评估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观察患者的状态,进行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其是否存在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检查-其他检查:
医生可通过询问患者一系列的心理测试小题目,得出具体分数,按照评价方式来判断患者是否具有某种心理异常、抑郁症和焦虑症,以及其他精神症状的表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常做不同的心理测试。
诊断-诊断原则:
本病患者发病与气功锻炼联系密切,临床症状的内容与气功有必然联系,可以由于暗示影响发生变化,这些可以看作是做出诊断的有力根据。但练功者有时出现癔症一类表现,诱发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类别的精神障碍,可能使鉴别诊断产生一些困难。只有在气功锻炼中每次进入气功态时间越来越长, 而收功困难并出现明确精神障碍,在临床表现无法列入于己知其他各类精神障碍者,才能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诊断-鉴别诊断:
1、气功诱发的精神分裂症
包括有精神分裂症易感素质的人们,因气功而诱发的精神分裂症及既往有精神分裂症因练气功而促使复发者。患者的幻觉、妄想内容怪异,与气功无联系,且病期持久。
2、癔症
本病的类癔症综合征与癔症的鉴别比较困难,而实际上这类状态有癔症性精神病的属性。
治疗-治疗原则:
在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后,通常需要患者停止练功。并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表现,来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常用暗示疗法和认知疗法。必要时,还可配合使用药物来改善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患者有明显行为紊乱,缺乏自控力时,可用适量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宜短程使用。常用氯丙嗪、奋乃静等。
2、其他
病人有明显情绪障碍,可予对症处理,如地西泮等抗焦虑药,氟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药。
治疗-相关药品:
氯丙嗪、奋乃静、地西泮、氟西汀、舍曲林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一般与是否及时进行干预等有关。
预后-危害性:
如果未能及时进行干预,患者可能会出现类癔症、类躁狂、类抑郁综合征以及类精神分裂症样精神障碍,从而影响其正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在停止练功后,可能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通过停止不当的练习,经积极的治疗干预后,能够改善和控制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日常-总述:
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促进恢复。在治疗期间家属要多关心、鼓励患者,帮助患者一起克服疾病,同时患者自己也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病情监测。
日常-心理护理:
家属应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气功”,即练功这一生活事件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
日常-生活管理:
1、给予练功者正确引导,健康用功,不宜过量操练。
2、对暗示强、人格素质有明显缺陷者,不建议用气功保健,可用其他保健运动方式。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本病无特殊饮食禁忌。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在于个体素质不良和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不行气功锻炼。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