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器械性食管损伤疾病别名: 医源性食管损伤疾病概述: 器械性食管损伤又可称为医源性食管损伤...
养生
疾病名称: 器械性食管损伤
疾病别名: 医源性食管损伤
疾病概述:
器械性食管损伤又可称为医源性食管损伤,通常是指在诊疗过程中,进行食管侵入性检查或治疗时,由于操作不当或因食管存在潜在病变而引起的食管损伤,严重时还可能导致食管穿孔。患者可有吞咽疼痛、颈部压痛、皮下气肿、胸骨后疼痛等临床表现。通常医生会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胸外科、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食管
常见症状: 吞咽疼痛、呕吐、胸骨后疼痛、背部疼痛、腹痛、发热、皮下气肿、呼吸困难
主要病因: 本病的发生与各种不规范医疗操作或食管本身存在病变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内镜检查
重要提醒: 若食管损害严重,可引起多种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建议患者积极就医诊治,以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准确、权威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器械性食管损伤多见于未去正规医院接受食管检查或治疗的人群;
2、好发于存在食管病变者。
病因-总述:
器械性食管损伤可因各种食管相关医学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而引起。此外,若食管本身存在不良病变,导致食管脆弱,即使医疗操作正确,也可能会导致食管损害的发生。
病因-基本病因:
1、医源性因素
(1)食管镜检查时,若医务人员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或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配合,均可导致食管损伤。
(2)食管异物进行内镜下取异物或手术治疗时,误伤食管。
(3)进行食管扩张治疗时,若扩张过度,可能引起食管损害。
(4)长期留置胃管、食管支架置入等,均可能有食管损伤的出现。
2、食管自身因素
(1)存在食管狭窄、食管憩室、反流性食管炎等病变,可导致食管弹性降低,变脆弱,进行检查时容易引起食管损伤的发生。
(2)存在食管畸形等病变,也容易在检查时损伤食管。
症状-总述:
本病的症状表现与食管的损害严重程度、损伤部位有关。若病情较轻,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疼痛、呕吐等不适;若病情较重,甚至发生食管穿孔,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痛、腹痛、发热、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表现,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症状-典型症状:
1、吞咽疼痛、吞咽困难
患者在吞咽食物甚至喝水时感到疼痛,严重时导致吞咽困难,甚至出现呕吐症状。
2、胸骨后疼痛或背部疼痛
食管发生穿透性损伤时,可出现胸骨后或背部疼痛不适。
3、腹痛
通常因腹段食管损伤或穿孔引起,通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4、发热
主要因穿透部位发生感染而引起。
5、皮下气肿
可表现为局部隆起,按压皮肤时有皮下充气感。
6、呼吸困难
通常因胸段食管穿孔引起,除呼吸困难,患者还可同时有胸闷、发绀表现。
症状-并发症:
食管损伤严重,出现食管穿孔并发生感染时,可能会并发胸腔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病变,感染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就医-门诊指征:
1、进行食管侵入性操作后出现吞咽疼痛、吞咽困难。
2、胸骨后疼痛或背部疼痛。
3、皮下气肿。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胸外科或普通外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胃肠镜等内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情况?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最近有没有做过食管镜或插过胃管?
6、您是否患有食管狭窄、食管憩室、反流性食管炎等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6、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进行食管检查或治疗后,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检查、X线、CT、内镜检查等,以详细了解病变情况,并帮助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面容、精神状态等情况,以了解有无面唇发绀、意识障碍等异常表现,之后可能会对颈、胸、腹部等进行观察,了解有无局部异常隆起等情况。
2、触诊
医生可能会对颈、胸、腹部进行检查,了解有无局部压痛、皮下气肿等异常体征表现。
3、听诊
医生可能会对胸、腹部进行听诊,了解有无呼吸音、心音或肠鸣音异常等不良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以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或感染情况,并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其他检查:
有时医生还会进行内镜检查,可直观的了解食管损害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对治疗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检查系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不仅可以确定有无穿孔,而且可以对穿孔进行定位。
2、CT检查
较X线检查能更详细的显示局部损害情况及部位,同时可明确颈、胸腔、腹腔等有无皮下积气或腔内积液等表现。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食管相关医疗病史,以及吞咽疼痛、胸骨后疼痛、腹痛、皮下气肿等临床表现,再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患者一般情况、食管本身有无病变、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制定合适诊疗方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可酌情短期禁食或给予流食,以避免加重不适症状。
2、可适当进行静脉补液,以保证机体能量和营养的摄入。
3、存在穿孔情况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病情。
治疗-药物治疗:
存在感染情况时,可酌情使用头孢他啶等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
治疗-相关药品:
头孢他啶
治疗-手术治疗:
若穿孔情况严重,甚至发生严重症状或并发症,可根据情况采用手术方法进行修补、治疗。通常医生会根据食管损害的具体部位,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如胸段食管损伤可进行开胸手术修补裂孔;腹段食管破裂可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修补术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食管损害可逐渐恢复,一般预后良好。但若患者损害情况严重,且出现多种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预后-危害性:
1、食管损伤可严重影响患者正常进食,降低生活质量。
2、若食管损伤严重,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部分患者食管损害较轻时,随时间推移可能会自行痊愈。
预后-治愈性:
接受规范的治疗后,多数患者的食管损害可逐渐恢复,穿孔部位可被修复。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器械性食管损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重视术后的护理和生活管理,促进疾病康复,同时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可能因食管穿孔出现吞咽困难、颈部压痛、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从而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充满康复的信心。平时可参加文艺活动,如书法、绘画等,以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规律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注意保暖
根据气候变化,适量增减衣服,尤其是冬季。寒冷刺激会使症状加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全身特别是胃部受凉。
3、运动
可进行适当的健身运动,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日常-病情监测:
患者应注意术后有无呕吐、胸痛、呼吸的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医生可能会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评估疾病恢复的程度。
日常-术后护理:
1、家属应注意监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术后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
饮食调理:
患者短期内应禁食,静脉给予营养。恢复饮食后应充分补充营养,保证机体能量供给,促进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2、食物应易消化、少渣滓。蔬菜和水果应做成菜汤、水果汁食用。进食方式应少量多餐。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减少食用烧烤、烟熏、腌制食品。
预防措施:
若食管本身存在病变,在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或治疗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器械性食管损伤的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