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脐炎疾病英文名称: omphalitis疾病概述: 脐炎(omphalitis)是脐部感...
养生
疾病名称: 脐炎
疾病英文名称: omphalitis
疾病概述:
脐炎(omphalitis)是脐部感染细菌而引起的脐部炎症,患者可表现为脐部与脐周的皮肤红肿、有异常分泌物等表现。如不及时治疗,感染可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腹膜炎、败血症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皮肤科、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脐部
常见症状: 脐部皮肤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
主要病因: 由细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
重要提醒: 如不及时治疗,感染可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腹膜炎、败血症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该病暂无权威的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脐炎大多发生于新生儿。
病因-总述:
本病为细菌感染脐部所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病因-基本病因:
1、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出生后,若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部可被细菌侵入,进而引起脐部炎症;部分炎症也可由于脐血管保留导管或换血时被细菌污染而引起。
2、成人脐炎
成人脐窝皱褶丰富,特别是肥胖患者,脐窝是一个相对易积水藏污的地方,其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当因搔抓等造成脐窝皮肤有小创面时,就容易引起浅表皮肤感染,引起脐炎。
病因-危险因素:
有出生体重低、分娩时间延长、胎膜破裂、家庭分娩等情况的新生儿,发生脐炎的风险较高。
症状-总述:
患者主要表现为脐窝及脐周皮肤红肿,或伴有脓性分泌物,部分患者可感到瘙痒、疼痛。若感染向周围组织蔓延,可引起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腹膜炎、败血症等并发症。
症状-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发生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腹膜炎、败血症等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脐窝及脐周皮肤红肿、疼痛,伴脓性分泌物。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新生儿脐炎患者可就诊新生儿科;成人患者可就诊普通外科或皮肤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对脐部进行体格检查,不要穿连体的衣物。
3、可能会取分泌物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脐部涂抹药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您的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脐部红肿、有异常分泌物时,应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之后为明确诊断,可能需要进行细菌培养、血常规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触诊等方式来检查患者是否有脐部的异常。可见患者脐部有红肿、异常分泌物以及脐周压痛等异常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抽血检查,可初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2、细菌培养
通过对血液或脐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了解致病菌的种类。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再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本病一般不难诊断。本病诊断时应注意与卵黄管未闭、脐窦、脐带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卵黄管未闭(脐肠瘘)
卵黄管是在胚胎发育时连接原肠与卵黄囊底的管状组织,5~17周应渐缩窄、闭塞,如果未闭则形成脐肠瘘。脐肠瘘也会在脐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口服活性炭后,若出现于脐孔即可确诊。也可由脐孔注入造影剂,做X线检查可见其进入回肠。
2、脐窦
乃上述卵黄管的回肠端已闭合,但脐端未闭所致。脐部常有较小的圆形红色黏膜突出,用探针可发现有窦道,也可注入造影剂后做X线检查,可见其盲端。如无窦道形成,仅有球状黏膜块,则称为脐茸或脐息肉。
3、脐尿管瘘
因脐尿管未正常闭合退化成一纤维索引起,其临床表现为脐部漏尿,脐部瘘口可为皮肤或黏膜所覆盖。注入造影剂后做侧位X线检查,可见其进入膀胱,也可静脉注射亚甲蓝,若见蓝色尿液从脐部排出即可确诊。
4、脐带炎
为脐带血管的炎症,表现为与绒毛膜羊膜炎相伴随的脐带急性渗出或亚急性坏死,常常由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等,革兰阳性菌有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念珠菌也偶见。通过临床表现和细菌培养可鉴别。
5、白细胞黏附缺陷症
为一种罕见的、威胁生命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细胞黏附分子缺陷引起,表现为慢性脐炎或脐脱落延迟,常常在生后4~6周才脱落。病理特征为感染部位缺乏中性粒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查可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主要的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局部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碘伏清洗。
2、脐周有扩散或伴有全身症状者需选用抗生素。
治疗-相关药品:
3%过氧化氢、碘伏
治疗-手术治疗:
若有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基本都能治愈。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腹膜炎、败血症等多种并发症,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能够治愈。
日常-总述:
脐炎患者在术后应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家属注意观察伤口情况。日常应注意休息,保持脐部的清洁,成人勤换衣服,新生儿勤换尿布,以免脐部受到感染。
日常-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3、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床单和被罩,以免污染脐部。
4、避免搔抓脐部,以免继发感染。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尽量少活动以减少汗液分泌,避免汗液污染伤口。
2、家属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一经发现立即告知医生。
3、注意卫生,勤换衣服,新生儿勤换尿布,避免伤口感染。
饮食调理:
新生儿应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机体的恢复;肥胖患者应注意低脂、低热能饮食,尽量减重到正常水平。
饮食建议:
1、新生儿
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机体恢复。
2、成人肥胖者
(1)多食用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片、芹菜等。
(2)为了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应尽量选用瘦肉代替肥肉或五花肉,选用低脂的鱼肉代替猪肉、羊肉;适当以豆制品代替肉类。
饮食禁忌:
1、不宜吃肥肉,禽肉要去掉皮及皮下脂肪,少吃或不吃黄油、奶油等。
2、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
预防措施:
下列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脐炎的发生。
1、保持脐部干燥、清洁,避免用锐器抠刮,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2、新生儿做好脐部护理,经常更换尿布,以防污染脐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