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嵌甲疾病英文名称: unguis incarnatus,onyxis疾病别名: 甲内嵌、...
养生
疾病名称: 嵌甲
疾病英文名称: unguis incarnatus,onyxis
疾病别名: 甲内嵌、倒甲、内生甲
疾病概述:
嵌甲(unguis incarnatus)又称甲内嵌、倒甲、内生甲。是趾(指)甲侧缘嵌入甲沟周围软组织内,可能会引起异物炎症反应。特征性表现有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甚至破溃渗出及肉芽组织形成。常发生在指、趾一侧,有时双侧可同时发生,多见于20~30 岁的青年人,约95%的嵌甲发生在大拇趾。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足部、手部
常见症状: 局部红肿、疼痛、破溃渗出
主要病因: 天生甲面过宽、指甲修剪不当、鞋袜不合适、脚部卫生不良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
重要提醒: 嵌甲后期可有细菌感染,可能发展为甲沟炎,故应及早就医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暂缺乏大样本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嵌甲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但主要多见于20~30岁的青年人。
病因-总述:
嵌甲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包括天生甲面过宽、(指)趾骨生长异常等。后天性因素主要包括指甲修剪不当、鞋袜不合适、脚部卫生不良、拇外翻等。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性因素
天生甲面过宽、(指)趾骨生长异常的患者,会容易发生嵌甲的情况。
2、后天性因素
(1)修剪趾甲不当,如指、趾甲剪的太短,旁边的软组织因为没有指、趾甲覆盖而向上生长,结果长出来后就陷入到软组织内。
(2)鞋袜不合适,趾甲受外来的压力,导致指、趾甲侧缘长入周围的软组织内。
(3)脚部卫生不良,如甲真菌病、银屑病、扁平苔藓累及甲病变等。
(4)拇外翻、运动造成趾头的挤压,容易使甲长入甲沟。
症状-总述:
嵌甲好发于拇趾,可见甲缘部分或全部嵌入甲沟周围软组织内。表现为甲缘周围软组织红肿、疼痛,可继发感染,分泌浆性分泌物并有臭味或引起肉芽组织增生。
症状-典型症状:
根据严重程度,国内有人将嵌甲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
1、轻度
嵌入的趾甲刺伤甲沟软组织,出现轻度水肿和压痛。
2、中度
甲沟形成坚韧的白膜样物,疼痛剧烈,呈现明显红肿等炎症反应。
3、重度
化脓伴或不伴肉芽形成。
症状-病情发展:
起初仅拇趾甲缘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疼痛,如有继发感染,红肿、疼痛加剧,有浆性分泌物并有臭味。长期慢性不愈者,症状加重,最后肉芽组织形成,并覆盖甲板侧缘、中部、末端。
症状-并发症:
甲沟炎:是嵌甲最常见的并发症,嵌甲处理不及时会引起细菌感染。细菌侵入甲缘软组织或邻近的甲床引发甲沟炎。
就医-门诊指征:
1、趾甲嵌入肉内;
2、出血、红肿、疼痛;
3、疼痛剧烈,化脓;
4、不能行走;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咨询普通外科、皮肤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受损指(趾)甲的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鞋子。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5、您从事的是什么工作?
6、有穿过紧的鞋子的习惯吗?
7、平时休剪指(趾)甲会不会把(趾)甲剪的很短?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
2、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病情严重吗?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吗?
4、需要做什么检查?
5、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拔除指(趾)甲吗?
6、需要治疗多久?
7、还会复发吗?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检查-预计检查:
甲缘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疼痛,需及时就医咨询。就医时,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如有化脓可能建议做血常规、细菌培养等,以明确感染细菌,协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嘱患者坐位,脱掉鞋袜,肉眼观察可见拇趾甲缘部分或全部嵌入周围软组织内,甲缘周围软组织红肿,按压周围软组织患者可感到疼痛,可有浆性分泌物并有臭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通过血常规检查患者体内是否有感染,如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细菌感染。
2、细菌培养
从患者甲缘周围取浆性分泌物培养,判断具体致病菌,以便后续进行对症治疗。
诊断-诊断原则:
本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即可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化脓性甲沟炎、钩甲、后天性厚甲症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化脓性甲沟炎
表现为甲的一侧软组织肿胀、发红,有黄白色脓点,轻压有脓液流出。与嵌甲临床症状相似,但化脓性甲沟炎趾甲常无变化,或有横的沟纹。通过局部超声检查即可鉴别二者。
2、钩甲
也称甲弯曲,好发于拇趾。表现为甲板增厚、坚硬,生长时逐渐向趾腹或甲旁弯曲形成钩甲,趾甲不会嵌入甲沟软组织,且一般无炎症反应。
3、后天性厚甲症
多发生于拇趾,甲板增厚、质硬、可变色,有时呈内卷生长。嵌甲一般不增厚、不内卷。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嵌甲的方法主要取决于病情的分期和严重程度。轻度至中度疼痛、红肿、无脓性分泌物,可对趾甲局部进行消毒,再涂抹抗生素软膏;如有剧烈疼痛、明显红肿和脓性分泌物则需要手术干预。
治疗-一般治疗:
1、穿鞋宜宽松,避免由于鞋过紧压迫趾甲。
2、修剪趾甲时要圆滑。如剪甲时伤及周围软组织的话,应即涂上碘酒,防止感染。
3、疼痛剧烈时,可口服镇痛药。
治疗-药物治疗:
1、全身治疗
无特殊疗法。主要以治疗继发感染为主,可选择适当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等。
2、局部治疗
可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外洗,然后外涂0.5%新霉素软膏、杆菌肽软膏。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高锰酸钾溶液、新霉素软膏、杆菌肽软膏
治疗-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主要是单纯拔甲术和趾甲全部或部分切除术。但由于单纯拔甲术术后不良反应较多,且复发率高,现医生基本不采用该手术治疗方式。临床上医生会对中、重度嵌甲患者采用切除术进行治疗,切除指、趾甲中的嵌甲部分,从而减轻症状,防止复发。术后需要口服广谱抗生素3天,以防止伤口感染,加重病情。
治疗-其他治疗:
1、浸泡趾甲治疗
将患有嵌甲的趾甲浸泡在肥皂水中,每天3次,每次15~20分钟。之后擦干趾甲,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
2、牙线引流法
将一根消过毒的牙线插入趾甲与周围皮肤之间,使趾甲与周围皮肤分离,引流出脓性分泌物。此治疗方法每天必须更换牙线,且趾甲与周围皮肤都需要进行消毒,防止感染加重。
3、棉球填塞法
在趾甲下方塞入已经消毒的棉球,使趾甲恢复原来的位置,确保引流通畅。需注意棉球应每日更换1次,防止加重感染。
4、胶带牵引法
用一段长3~4厘米、宽2.5厘米的弹性胶带,固定在趾甲边缘和周围皮肤之间,轻轻向外牵拉,使脓性分泌物可以顺利引流,此法可以保持伤口干燥,有利于症状缓解。
5、管套引流法
医生会先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分开趾甲与周围皮肤,放入无菌塑料管,使其可以完全包裹住趾甲侧缘,防止趾甲进一步进入皮肤,同时还可以保持伤口干燥。
6、使用趾甲撑
将趾甲撑固定在趾甲顶部,在趾甲长大时提起趾甲边缘,纠正趾甲弯曲程度,可避免趾甲周围皮肤受到趾甲的伤害,从而达到治疗嵌甲的目的。
治疗-治疗周期:
嵌甲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嵌甲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嵌甲早期通过积极治疗可逐渐好转。如果不及时治疗,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甲沟炎。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会再次复发。
预后-危害性:
1、嵌甲严重时,疼痛明显,影响患者走路和日常生活。
2、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甲沟炎。
预后-自愈性:
嵌甲一般不可自愈,需积极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嵌甲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获得临床治愈。
预后-复发性:
嵌甲治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性,应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修剪趾甲、选择合适的鞋、保持足部卫生。
预后-生存周期:
该病一般对患者的寿命无特殊的不良影响。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及出院后应当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正确修剪指(趾)甲,不可过度修剪,尤其边缘不能剪得太短。
2、穿鞋宜宽松,避免由于鞋过紧压迫趾甲。
3、避免久站,减少对趾甲的挤压。
4、劳累后可适当用温水泡脚,缓解脚部疲劳。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要预防感染,应该保持创口的清洁,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渗血,若出现发热、疼痛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向医生反馈。
饮食调理:
饮食上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疾病康复。同时合理搭配其他健康饮食,有助于疾病康复。
饮食建议:
1、清淡饮食,规律进餐,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嗜。
2、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餐,保证营养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丰富,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饮食禁忌:
1、忌烟酒,不喝浓茶、浓咖啡。
2、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不利于伤口愈合。
预防措施:
1、避免久站,一段时间后可适当放松脚部。
2、及时修剪指(趾)甲,但不可过度修剪。
3、穿着合适的鞋子。
4、适当控制体重,减小脚部趾甲压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