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强酸类中毒疾病英文名称: strong acid poisoning疾病别名: 强酸中毒...
养生
疾病名称: 强酸类中毒
疾病英文名称: strong acid poisoning
疾病别名: 强酸中毒
疾病概述:
强酸类中毒(strong acid poisoning)是指强酸类物质接触皮肤黏膜后造成的腐蚀性烧伤,以及进入血液后造成的全身中毒损伤。强酸主要指硫酸、硝酸、盐酸三种无机酸,此外氢氟酸及铬酸毒性也强,浓有机酸如醋酸、甲酸、草酸也具有一定腐蚀性。强酸类常用于工业、制药和化学试剂等,家庭日常用品如去污粉、擦亮剂、蓄电池等亦含有强酸类物质。强酸类中毒多因意外事故经体表接触、吸入酸雾或口服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破溃、剧痛,以及呼吸困难、呛咳、消化道剧烈烧灼痛、呕吐、呕血等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化学腐蚀性烧伤。本病发病速度快、进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应及时清除毒物,积极治疗并发症。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皮肤破溃、剧痛,呼吸困难,呛咳,消化道剧烈烧灼痛,呕吐、呕血等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化学腐蚀性烧伤
主要病因: 经口误服、经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毒物检测、影像学检查
重要提醒: 该病对人体损害较大,可危及生命,应及时拨打120前往医院就诊。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权威的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经常接触以强酸为原料的化工行业从业者。
病因-总述:
患者可因经口误服、呼吸道吸入大量酸雾,或皮肤接触而致腐蚀性灼伤而引起强酸类中毒。强酸作用于人体组织可以使蛋白质凝固而坏死,组织细胞被破坏而造成局部腐蚀性变化,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症状-总述:
根据中毒途径的不同,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化学性灼烧伤,随着症状加重和强酸吸收入血,还会出现全身性中毒表现。不同种类的强酸,也会出现特异的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消化道相关症状
口服强酸后,唇、口腔、咽、食管、胃黏膜有严重的局部烧灼痛,以及口渴、恶心、腹泻,还可呕吐棕色或带血的腐烂黏膜,喉头部有痉挛和水肿,可出现咽下困难、窒息等。严重者内脏穿孔,常致虚脱与休克。
2、呼吸道相关症状
吸入强酸雾,有呛咳、泡沫或血性痰,严重者可出现喉及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肺炎、肺气肿。吸入高浓度酸雾,可反射性抑制呼吸中枢发生“电击样”猝死。
3、皮肤相关症状
皮肤与强酸接触可呈三度烧伤样变,皮肤破溃、剧痛,愈后留瘢痕。
4、眼部相关症状
强酸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和角膜损伤,角膜出现溃疡、穿孔,严重者致全眼炎以至完全失明。
5、全身中毒损伤
强酸吸收后,可致肝肾损害及严重的酸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气急、呼吸困难,以及早期血压升高,晚期下降,最终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症状-并发症:
1、急性肺水肿
吸入强酸酸雾后,由于强酸对肺泡的损伤,其通透性增加,渗出液增多,加之血液和淋巴液回流障碍,极易发生急性肺水肿。
2、弥漫性腹膜炎
食管及胃黏膜严重腐蚀,易发生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
3、电解质紊乱
强酸入血后可以与体内微量元素结合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如草酸口服后可结合钙质引起低血钙,出现手足抽搐;氢氟酸中毒可出现低血钙、低血镁,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就医-家庭处理:
1、施救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施救,并及时拨打120。
2、急救时首先让烧伤者迅速脱离现场,脱掉被酸浸湿的衣服,用大量流动冷水冲洗,冲洗时间要长。如果水量太小,酸遇水产生的热量可加重烧伤。冲洗后用肥皂水或2%~5%碳酸氢钠中和。另外,要密切注意烧伤者呼吸道的变化,并马上将其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3、对吞食强酸者,千万不能催吐及洗胃。立即让其服用石灰水上清液或极稀的肥皂水,也可服用生蛋清、牛奶等,然后服用菜籽油等植物油保护胃黏膜。
4、对面部被喷洒强酸者,不要用清水、肥皂水、稀释碱水等清洗,避免加重皮肤损害程度,应立即将其送医院救治。
就医-急诊指征:
1、发现接触或口服强酸。
2、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咯泡沫样痰或咯血。
3、出现昏迷、休克、神志模糊、抽搐。
4、出现胸部胃部灼痛、恶心呕吐、呕血。
以上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处理。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情况危急,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携带患者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准备预约挂号。
2、可以携带毒物样品或沾有毒物的衣物,以便进行毒物检测。
3、可以将患者的衣物除去,以便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特殊药物,可携带药盒或拍照。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接触的毒物种类是什么?接触的量有多少?
3、您自行做了哪些急救措施?是否有缓解吗?
4、您从事什么工作?
5、您平常生活在哪里?周围环境怎么样?
6、您有什么基础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会有生命危险吗?
2、我要洗胃吗?
3、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4、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
5、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6、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接触或误服强酸,应当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询问病史,了解强酸种类、接触途径、浓度剂量及接触时间,其次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让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血气分析、毒物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胸、腹部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局部损伤或全身脏器损伤程度。还会观察生命体征评估抢救效果。
检查-体格检查:
1、检查皮肤受损部位,判断其损伤程度。
2、观察患者意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积极评估抢救效果。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强酸类中毒后皮肤、黏膜受损易发感染,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等升高;若内脏穿孔而出血,则会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降低。
2、尿常规
检查可能见蛋白、管型、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尿。若出现急性肾损伤,还可出现尿色加深而混浊、尿比重降低。
3、血气分析
酸类误服后经消化道吸收入血后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故应查血气分析判断患者酸中毒程度。结果可出现pH低于7.35,以及碳酸氢根(HCO3-)、剩余碱(BE)、标准碳酸氢盐(SB)减少。
4、血生化
判断患者水电解质是否平衡,以及肝、肾功能受损程度。当患者水电解质紊乱时,血中钾、钙、镁等电解质含量发生异常;当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时,转氨酶、肌酐、尿素等指标会出现异常。
5、毒物检测
呕吐物、污染衣物可以检出毒物性质,有助于医生诊断和判断预后。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若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则胸部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血管纹理模糊、增多,以及肺门不清、肺透光度减低、肺小叶间隔增宽。
2、腹部X线检查
腹部立、卧位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有助于消化道穿孔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强酸接触、吸入、误服史,及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了解强酸种类、接触途径、浓度剂量及接触时间。还需与其他类别中毒和烧伤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强酸接触史或口服史。
2、临床表现
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化学性烧灼伤,以及全身性中毒表现。
诊断-鉴别诊断:
1、烧伤
受损皮肤为红肿热痛,有水泡,重度者皮肤坏死,如皮革状、焦黄或炭化。而皮肤接触强酸者,灼伤的痂皮或焦痂色泽随酸的种类而异,如硝酸为黄色;硫酸为黑色或棕色;盐酸为灰棕色;氢氟酸为灰白色。
2、其他类别中毒
对患者分泌物、呕吐物或衣物上的残留物做毒物鉴定可找到病因,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强酸类中毒治疗目的为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促进已吸收入血的毒物排泄,稳定生命体征以挽救生命,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减轻后遗症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药物治疗:
1、碱性药物
可以中和强酸,清除毒物。故当发生吸入性中毒时宜用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当经口中毒时应立即服用10%氢氧化铝凝胶、2.5%氧化镁溶液或7.5%氢氧化镁混悬液;若强酸被吸收引起酸中毒,应予5%碳酸氢钠溶液或1.87%乳酸钠以拮抗酸中毒。
2、补液
本病发病后易引起体液丢失,造成血容量降低、血压下降等,故治疗时应及时静滴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补液以维持血容量。
3、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发生吸入性中毒后,气道受刺激而痉挛,喉头水肿,予异丙肾上腺、皮质激素、麻黄碱、普鲁卡因以减轻气管、肺对强酸刺激的炎症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4、预防消化道瘢痕形成
泼尼松可以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故在发生服酸第两天后给泼尼松口服以预防消化道瘢痕形成。
治疗-相关药品:
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铝凝胶、氧化镁溶液、氢氧化镁混悬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异丙肾上腺、皮质激素、麻黄碱、普鲁卡因、泼尼松、乳酸钠、氯霉素、磺乙酰胺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吸入性中毒
(1)轻症:可用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2)重症:有喉头水肿、痉挛或窒息者,行气管切开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与异丙肾上腺、皮质激素、麻黄碱及普鲁卡因以减轻气管、肺对强酸刺激的炎症反应,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2、皮肤接触灼伤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已有皮肤灼伤时,按烧伤处理。
3、眼部损伤
立即用大量温水或温生理盐水冲洗眼部10min以上,滴入氯霉素或磺乙酰胺,或用抗炎抗菌眼膏,并密切观察,视情况作相应处理。
4、经口中毒
(1)禁催吐和洗胃。
(2)口服10%氢氧化铝凝胶、2.5%氧化镁溶液或7.5%氢氧化镁混悬液。
(3)静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补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87%乳酸钠静滴以拮抗酸中毒。
(4)服酸第两天后起给泼尼松口服,可预防消化道瘢痕形成。
5、对症支持治疗
心肺复苏、镇静镇痛、补液、抗感染、防治休克等。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发病速度快、进展迅速、危害性大、预后差,病死率高。本病危害性与所受强酸种类、浓度、剂量相关。应积极接受治疗以清除毒素,减少损伤,挽救生命。幸存患者多伴有后遗症,如皮肤瘢痕、颜面及躯干或肢体畸形和功能丧失、食管瘢痕狭窄、幽门狭窄和消化道器质性或功能性紊乱,其中幽门狭窄是最常见的后遗症。
预后-危害性:
该病危害较大,可危及生命,其中误服时,强酸最小口服致死量分别为:浓硫酸约为4ml;浓硝酸约为8ml;浓盐酸约为15ml;铬酸约为6g。一经发现应及时入院治疗。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预后-治愈性:
轻症可通过院内治疗实现临床治愈,但重症很难治愈。
预后-治愈率:
本病治愈率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彻底去除病因,可根治。
预后-复发性:
经彻底治疗后,不会复发。
预后-后遗症:
1、皮肤瘢痕,以及颜面、躯干或肢体畸形和功能丧失。
2、食管瘢痕狭窄、幽门狭窄和消化道器质性或功能性紊乱。
日常-总述:
强酸类中毒幸存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可能会造成心理阴影。在日常的生活中,患者应当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及康复训练,注意职业规范和饮食规范,并定期体检。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强酸类中毒确诊后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及不安的情绪,面对难以预料的症状和对可能出现的后遗症感到痛苦和恐惧。
2、心理护理
(1)患者应积极向医护人员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视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对口服强酸自杀的中毒患者,常有厌世、抑郁等心理,家属应鼓励疏导患者,以热情、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帮助其树立健康的人生观,避免悲剧重演。
日常-生活管理:
1、提高对强酸的认识,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制度,加强毒物管理及个人防护。
2、避免进食过于油腻及辛辣的食物,避免刺激消化道。
3、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
4、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按时通风,同时也要防寒保暖以免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本病可遗留后遗症,建议前往专科门诊接受对症治疗或康复训练。
饮食调理: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避免刺激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恢复后可给予高蛋白饮食,以促进康复。
饮食建议:
1、消化道口服中毒者,应服用牛奶、豆浆、鸡蛋清等,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患者最初仅可进食流质、半流质,以后视胃肠功能改进情况,再予以普通饮食。
3、消化吸收功能恢复后,即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饮食,以促进康复,提高免疫力。
饮食禁忌:
应避免进食过于油腻及辛辣的食物,避免刺激消化道。
预防措施:
1、强酸车间的设备应加强维修、管理,防止强酸“跑、冒、渗、漏”。
2、包装、运输、使用强酸过程中应加强防护,防止泄漏。
3、对强酸必须严加管理,标记清楚,以防误用。
4、应妥善存放家庭用的去污剂,以防误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