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鳃裂瘘管疾病英文名称: branchial fistula疾病概述: 鳃沟为胚胎时期鳃器...
养生
疾病名称: 鳃裂瘘管
疾病英文名称: branchial fistula
疾病概述:
鳃沟为胚胎时期鳃器官的外胚层凹陷,与咽囊相对;由于两者之间隔以鳃膜而互不相通,故与鱼类或鸟类不同,无实际存在的鳃裂。所以,虽然习惯称为“鳃裂痿管",但准确的名称应为“鳃源性瘘管”。鳃裂瘘管(branchial fistula)为胚胎时期鳃沟或鳃囊(或称咽囊)发育异常引起。患者可表现为外瘘口分泌物溢出,严重者,进食时有水或奶自瘘孔溢出。本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经治疗后,一般预后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有遗传倾向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发病部位: 颈部
常见症状: 外瘘口有分泌物溢出、口臭
主要病因: 胚胎时期鳃沟或鳃囊(或称咽囊)发育异常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碘油X线造影检查、喉镜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反复发作的瘘管感染。因此,一旦确诊,需及早行手术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胚胎发育来源不同,可分为第1鳃裂瘘管、第2鳃裂瘘管、第3鳃裂瘘管和第4鳃裂瘘管。
1、第1鳃裂瘘管
较少见,瘘管的外瘘口多位于下颌角后下方至舌骨平面的胸锁乳突肌前缘,内瘘口位于外耳道软骨部、耳屏、乳突等处,故又称为耳颈瘘管或囊肿。瘘管与面神经关系密切且变异较大。
2、第2鳃裂瘘管
占绝大多数,大多数外瘘口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下1/3相交处及其附近区域,痿管穿过颈阔肌沿颈动脉鞘上行,穿越颈动脉分叉,到达腭扁桃体窝,内瘘口位于此处。
3、第3鳃裂瘘管
较少见,外瘘口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下端,瘘管经颈动脉之前入梨状窝,内瘘口位于此处。
4、第4鳃裂瘘管
临床极少见,外口位于锁骨上部的皮肤,内口一般开口于梨状窝或食管入口。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第2鳃裂瘘管在临床上占绝大多数,其他类型较少见,但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家族史者。
病因-总述:
人类胚胎有四对明显的鳃沟和咽囊,相邻鳃沟之间的隆起称为鳃弓,共有5对;即第1、2鳃弓之间的凹陷为第1鳃沟,第2、3鳃弓之间的凹陷为第2鳃沟,如此类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第I鳃沟形成外耳道,而第2、3、4鳃沟逐渐融合并消失。若第1~4鳃沟中任何一个鳃沟的融合过程发生异常,以致闭合不全,均可形成相应的鳃裂瘘管。
病因-基本病因:
1、第1鳃裂瘘管
由第1、2鳃弓未正常融合所致。
2、第2鳃裂瘘管
由第2鳃沟闭合不全引起。
3、第3鳃裂瘘管
由第3鳃沟闭合不全引起。
4、第4鳃裂瘘管
由第4鳃沟闭合不全引起。
病因-危险因素:
本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有家族史者更易发生本病。
症状-总述:
鳃裂瘘管主要表现为外瘘口持续性或间歇性分泌物溢出,部分患者觉口内有臭味,较大的完全性瘘管者,进食时有水或奶自瘘孔溢出。
症状-并发症:
鳃裂瘘管可继发感染,会出现瘘口周围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溢出,且反复发作。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头颈部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出现这些症状多长时间了?
6、您有牙周或者胃肠疾病吗?
7、家里人有类似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遗传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瘘口有分泌物排出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碘油X线造影检查、喉镜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头颈部有无包块、压痛、瘘口,以及瘘口有无分泌物。
检查-其他检查:
喉镜检查:由于第三鳃裂瘘管和第四鳃裂瘘管的内口位于梨状窝处,在喉镜下颈部加压,有时可以发现分泌物从内瘘口溢出,有助于诊断本病。
检查-影像学检查:
碘油X线造影检查:可清楚显示瘘管长度、路径、大小、是否合并囊肿,与周边组织的解剖关系。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瘘口有分泌物排出,结合体格检查、碘油X线造影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颈部结核性瘘管、化脓性中耳炎。
诊断-鉴别诊断:
1、颈部结核性瘘管
局部常有反复感染史,病灶周围有多发淋巴结肿大且互相粘连,病灶破溃排出干酪样物质,肺部可能有结核病灶,结核菌试验强阳性。
2、化脓性中耳炎
第1鳃裂瘘管伴耳内流脓者,应与化脓性中耳炎鉴别。化脓性中耳炎一般起病较急,患者可有耳痛、听力下降、听到嗡嗡的耳鸣声、流出黄白色黏稠液体等表现。可通过耳镜检查、血常规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通过手术切除瘘管及受累的皮肤,达到治愈该病的目的。如患者继发感染,则应先控制感染,然后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腐蚀性药物
常用药物有碘酒、高浓度三氯醋酸等,用于烧灼瘘管,将瘘管封闭阻塞,但效果不稳定,适用于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暂缓手术治疗者。
2、抗生素
本病如继发感染,需控制感染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
治疗-相关药品:
碘酒、三氯醋酸、青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切口应尽量考虑方便与美观,术前可于瘘管口注射亚甲蓝示踪瘘管,有助于术中辨认病变组织。如瘘口位于扁桃体窝,可在切除瘘管、内与外瘘口的同时将腭扁桃体切除,妥善处理咽部切口以免形成咽瘘。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4~6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经手术治疗,一般可治愈,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本病可继发感染,导致瘘口周围红肿疼痛,给患者带来不适。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术后患者可在病床上适量运动,定时翻身。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水进入耳内,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声音嘈杂、空气污浊的地方。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清洁,防止感染。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术后患者若需禁食,可给予静脉输注营养液。
2、遵医嘱进食,可先给予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3、家属应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4、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肉等。
5、患者要饮食清淡,多喝新鲜蔬菜水果汁,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6、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过烫、过硬、粗糙的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
2、妊娠期坚持孕检。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定期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