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疾病别名: C5、C6神经根卡压症疾病概述: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又...
养生
疾病名称: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疾病别名: C5、C6神经根卡压症
疾病概述: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又称C5、C6神经根卡压症,是颈5、6神经根在出椎间孔处被交叉的前、中斜角肌腱性起始纤维包绕所致的一种胸廓出口综合征。可单独发病,也可合并有颈5、6以及颈5、6脊髓受压型颈椎病,也可合并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颈肩部酸痛和不适。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胸外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颈肩部酸痛和不适、头晕、耳鸣、屈肘无力感
主要病因: 先天发育缺陷、车祸、暴力、过度外展上肢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肌电图、颈椎X线、MRI
重要提醒: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应改正不良姿势,避免加重损伤。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参考资料。
病因-总述:
当先天发育缺陷,车祸、暴力等急性损伤,过度外展上肢等慢性损伤等多种原因导致颈5、6神经根在出椎间孔处被交叉的前、中斜角肌腱性起始纤维包绕时,可发生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症状-总述: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颈肩部酸痛和不适,可向肩肘部放射,患肢无力,患者睡觉时患肢怎么放也不舒服,可伴有头晕、耳鸣、屈肘无力感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随病情进展,可能发生肌肉萎缩等多种疾病。
就医-就诊科室:
1、一般首诊科室为骨科、脊柱外科。
2、听功能下降明显者,可咨询神经内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前要多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低头等。
2、患者在检查前几天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避免饮酒、熬夜等情况。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颈部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的情况吗?
2、您除了颈部的疼痛以外还有其他的症状吗?
3、您在什么情况下颈部症状会加重?什么情况下颈部症状会减轻?
4、您之前出现过颈部的不适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5、您以前受过头颈部外伤吗?
6、您既往有过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吗?
7、您的工作是什么?您平时会经常低头或对着电脑工作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颈肩部酸痛和不适、头晕、耳鸣、屈肘无力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肌电图、颈椎X线、MRI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颈肩部进行体格检查,观察体形、姿势、双肩的对称性及患侧上肢是否有肌萎缩,仔细检查颈部、肩部是否有压痛点,检查上肢的肌力、肌张力等,初步判断病情。
检查-其他检查:
肌电图检查能够测量肌肉在放松和收紧时的电活动,仅少数患者出现阳性结果。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颈椎X线
可见颈椎椎体有明显增生性改变及椎间隙狭窄,部分患者出现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变直和横突过长;少数患者可有颈肋和椎体前缘骨增生呈鸟嘴样。
2、MRI
大多数患者可无异常,部分患者出现椎间盘向后膨出征。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车祸、暴力、过度外展上肢等病史,出现颈肩部酸痛和不适、头晕、耳鸣、屈肘无力感等症状,并结合肌电图、颈椎X线、MRI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治疗包括颈部局部封闭、颈椎牵引等保守治疗,以及前、中斜角肌和小斜角肌切断术等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在颈部压痛最明显处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常用药物为曲安奈德、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布比卡因等。
治疗-相关药品:
曲安奈德、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布比卡因
治疗-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颈、肩及背部疼痛严重,已影响工作、休息,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2)肩外展肌肌力、屈肘肌肌力明显降低或肩外展动作不能完成者,以及肩部肌肉萎缩者。
2、手术方式
(1)严重颈肩背痛影响休息和工作,上肢感觉明显减退,且伴肩外展肌肌力降低,外展仅达45°~60°,肩部三角肌萎缩及曾经保守治疗月余无效者,可选择前、中斜角肌和小斜角肌切断术;
(2)颈5神经根被致密的纤维组织包绕者,可行颈5神经根松解术直至颈5椎间孔处。
3、手术时机
颈肩部疼痛最严重时,疗效一般较佳,且复发率低。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规范等多种因素有关。经积极治疗,能够缓解症状,通常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随病情进展,可能发生肌肉萎缩等多种疾病,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能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进行科学的日常生活管理和功能锻炼,均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截瘫和功能障碍,会出现焦虑,家属和护理人员要耐心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想法,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为病人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消除病人的紧张不安心理。病人应该正确地认识疾病,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生活习惯
注意日常生活体位,避免在家里躺着看书、看电视(包括前倾仰头或斜看电视)、长时间打麻将、写作等。最好1h左右做1次颈部活动或体位改变。急性发作期应停止骑自行车、编织、缝纫等活动。家庭环境应避免潮湿及寒冷。
2、工作习惯
特殊职业如办公室工作人员、电脑操作人员、外科医生等需长期低头工作。工作期间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处于被迫体位,尽可能改善工作条件,如调节工作台的高度符合个体差异,酌情配备斜面台板或斜面阅读台,以减少颈椎的屈曲程度。
3、应该选择合适的枕头和正确的睡觉姿势
(1)姿势:睡觉时应选择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可以弯曲,使全身肌肉尽量放松。
(2)枕头:睡觉时枕头的形状以两端高中间低为好;枕头不宜过高;枕头的宽度应达到肩部的宽度;枕头的质地应该柔软而且富有弹性;仰卧的时候,枕头宜尽量垫在颈下;侧卧的时候,应当尽量避免将枕头压在肩膀下面;不能不枕枕头,这可能损害颈椎。
4、坚持锻炼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康复和体育锻炼。在训练中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要及时停止运动并且咨询医师。
5、保护颈部,避免外伤
尽可能避免颈部外伤可能,避免做危险动作,出行尽量乘坐平稳安全的交通工具。平时要尽量避免外伤摔倒,以免发生急性瘫痪。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
尤其是术后24h内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直线,至少2人帮助翻身,1人扶头、肩,另一人扶躯干、四肢,翻身时同步进行,侧卧位时身体与床成45°,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尽可能少用仰卧位,而用侧卧位。
2、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术后24h内引流液量应<100ml ,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病人自感呼吸费力,要及时报告医生。
3、饮食护理
术后24h食冷食物,以半流质饮食为主,不可过热,以免引起颈部血管扩张,加重创面渗血,发生血肿,造成呼吸不畅。48h后,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进食清淡、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新鲜蔬菜、稀饭、面条、牛奶等,注意节制饮食,鼓励患者少食多餐,防止腹胀、便秘。
4、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患者在床上主动和被动做握拳、伸屈双上肢及交替抬高双下肢等动作;精细动作训练包括拇指对指、手握拳后用力伸指、指外展内收、手指夹纸、揉转石球或核桃、捏橡皮球或拧毛巾等,每日3~4次,每次20~30min;病情许可在专人看护下下床活动,以不疲劳为度。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以清淡容易消化的为主,保证充足的营养。
2、以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E高的食物为主,如鱼类、禽类、牛奶、豆类等,这些物质不仅能给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还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新陈代谢,延缓中老年人群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利于病情恢复。颈椎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需要注意多参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
3、中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减退,肠蠕动减慢,应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饮食禁忌:
1、不挑食,保证营养均衡。
2、避免吃生冷和辛辣、油腻的食物。
3、尽量不饮酒,不喝浓茶、浓咖啡。
4、戒烟。抽烟和喝酒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和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会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
运动是增强人体各项能力的常用方法。无论是颈椎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都可以通过经常性参加身体锻炼,帮助活跃颈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颈部肌力,提高颈椎的稳定性,从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减轻颈椎相关症状。可以每日早、晚各数次进行缓慢地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也可利用工作空闲时间来试着做颈部保健活动。
2、避免长期低头姿势
要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尤其是银行人员、会计、白领人群、IT工作者等伏案型人群更应注意。长时间低头这一体位会使颈部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而形成劳损,导致颈椎椎间盘发生退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改善工作环境,如将桌面改为呈 30°角的平面工作台,这样可以减少伏案工作时颈椎的负荷。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休息一下,改变一下体位。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等。
3、颈部放置在生理状态下休息
科学的枕头垫置具有恢复颈椎的动静力平衡、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肌肉张力、消除颈部肌肉疲劳等作用。一般建议成年人颈部垫高约10cm 为最佳,不宜睡高枕,因其会使颈部处于屈曲状态,结果与低头姿势一样。另外注意侧卧睡觉时,枕头要加高到头部不出现侧屈的高度。
4、避免颈部外伤
(1)运动时,注意保护颈部,以免遭受外力冲击导致挫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及游戏也会损伤颈椎,如足球运动的顶球动作容易损伤颈椎;做倒立时,突然失手跌倒也容易伤及颈椎;两人相互用头顶撞的“顶牛”游戏,对颈椎也有损害;颈椎遭受打击、跌仆等多易造成颈椎损伤。
(2)坐车时,应系好安全带,以免急拐弯、急刹车时伤及颈椎。当人乘坐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突然发生撞车时,头颅由于受到惯性作用,先向前冲去,然后迅速向后反弹,即所谓的“挥鞭样”损伤,这种损伤对颈椎的损害最大,应注意避免。戴头盔驾驶摩托车的人,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常引起严重的颈椎损害。
5、避免风寒、潮湿,注意颈部保暖
(1)冬天天冷可以用围巾围住颈部,防止寒气侵袭。
(2)夏天注意不要让颈部直接对着电风扇、空调吹风。
(3)出汗后也不要使颈部直接吹冷风。
(4)如遇到淋雨受湿要及时擦干。
6、及早发现颈部异常并就医
(1)出现颈肩部酸痛时,在明确诊断并除外颈椎管狭窄后,可自己进行轻柔按摩,但要注意手法,以免加重症状。
(2)“落枕”后的颈部疼痛、僵硬、运动不利。反复多次“落枕”提示颈椎已有退变。“落枕”后,颈部的一些肌群痉挛,牵拉颈椎产生歪斜,歪斜的颈椎反过来又促使颈椎病的发生。因此,“落枕”应及早治疗。
(3)先天性斜颈及斜视的患者,不仅外观不美,也影响了颈椎的正常结构,对颈椎会产生损害,要尽早矫正,减少颈椎的损害。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