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伤寒性心肌炎疾病英文名称: typhoid myocarditis疾病别名: 中毒性心肌...
养生
疾病名称: 伤寒性心肌炎
疾病英文名称: typhoid myocarditis
疾病别名: 中毒性心肌炎
疾病概述:
伤寒性心肌炎(typhoid myocarditis)是指伤寒杆菌的内毒素对心肌损伤的结果,严格来讲应称为中毒性心肌炎。本病多见于重症伤寒的患者,常出现在伤寒病程第2~3周。患者可有严重的毒血症状,主要表现为脉搏增快(典型伤寒者应为相对性缓脉)、血压下降等。偶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症状: 心悸、胸闷、气短
主要病因: 本病主要由于伤寒杆菌的内毒素对心肌造成损伤
检查项目: 血压测量、心电图、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超声心动图、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重要提醒: 伤寒性心肌炎为伤寒的并发症,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做好隔离防护,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重症伤寒的患者。
病因-总述: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伤寒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并非只局限于肠道受损,其可引起肠穿孔、肠出血、中毒性肝炎、支气管炎及肺炎、 急性胆囊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溶血性贫血等。其中,伤寒性心肌炎是其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伤寒杆菌的内毒素对心肌造成损伤。
症状-总述:
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约为4周,而伤寒性心肌炎常出现在病程第2~3周。患者可有严重的毒血症状,主要表现为脉搏增快(典型伤寒者应为相对性缓脉)、血压下降等。患者可诉心悸、胸闷和气短等,但严重心功能不全少见。偶可引起伤寒杆菌性心内膜炎。
症状-并发症:
本病常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重症者可危及生命。
1、心律失常
伤寒性心肌炎可出现心律加快、期前收缩等表现,心电图上可显示P-R间期延长、S-T段偏移和T波改变等。
2、心力衰竭
重症急性心肌炎由于心肌受病毒侵害的范围广。心肌细胞损害严重,可出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3、心脏性猝死
伤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原因。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还存在伤寒的症状表现,如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玫瑰皮疹、腹部隐痛、便秘、肝脾肿大等。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上述症状可至心内科就诊;本病为伤寒并发症,确诊伤寒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至传染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戴口罩,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3、就诊当天尽量穿宽松轻便的衣服,方便医生做体格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症状?多久了?
2、随时间推移您的症状有加重吗?
3、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4、您是否和出现类似症状的人接触过?家里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5、近期是否有在疫区居住或疫区旅游的经历?您是否有喝生水、吃生瓜果蔬菜和生肉的习惯?
6、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什么时候确诊伤寒的?做过什么检查?结果如何?
7、您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情严重吗?
2、我的疾病会传染给别人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医保可以报销吗?
4、我应该怎么治疗?吃什么药?有副作用吗?
5、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我接受治疗后多久会好?会复发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包括心脏听诊、心脏叩诊、血压测量等体格检查及心电图、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以初步了解病情。之后还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以帮助明确病因。
检查-体格检查:
1、心脏听诊
医生使用听诊器在患者心脏听诊区域依次听诊,以了解有无心音改变及心脏杂音等。本病患者可出现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奔马律等。
2、心脏叩诊
医生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患者心脏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的远端,对患者进行叩诊。以确定心脏边界,了解心脏大小等。本病患者心浊音界可轻度扩大。
3、血压测量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本病患者常可有血压降低。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患者白细胞计数一般在(3~5)x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诊断和评估病情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当血小板计数突然下降,可能提示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
(2)尿常规:患者从病程第2周开始可有轻度蛋白尿或少量管型。
(3)粪便常规:若并发肠出血可出现潜血试验阳性或肉眼血便。
2、细菌学检查
医生会取血液、骨髓、粪便、尿液、脓液或皮疹刮取液等进行培养,从而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此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3、血清学检查
主要是进行肥达试验(Widal test),其原理是采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使用凝集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检查结果可辅助伤寒的诊断。
4、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
本病患者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可有异常。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常见窦性心动过速,可出现P-R间期延长、ST段下降或平坦、T波改变等心肌损害表现。期前收缩也不少见,偶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检查-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室壁运动减弱和左室功能损害。偶尔可有心包积液。
诊断-诊断原则:
凡伤寒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表现应考虑伤寒性心肌炎。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伤寒病史,结合心悸、胸闷、气短、脉搏增快等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来诊断。通常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各种心肌炎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肌炎常有扁桃体炎或咽峡炎等链球菌感染史,抗“O”增高,血沉降多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CRP)阳性。心电图改变以P-R间期延长较常见,咽拭物培养常有链球菌生长,且多有大关节炎。鉴于风湿性心肌炎常有心内膜炎,因此二尖瓣反流性收缩期杂音多较明显,且可因瓣膜水肿、炎症出现舒张期杂音,若心脏扩大不明显,而杂音较响亮,则风湿性可能性更大。伤寒性心肌炎虽有心肌炎的表现,但多有典型的伤寒病表现,心脏无舒张期杂音。心电图可有ST-T改变、P-R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等,白细胞总数偏低,从血液、骨髓、粪、尿或玫瑰疹刮出液中培养出伤寒杆菌。
2、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
本征多见于年轻女性,常有一定精神因素为诱因,主诉多易变,而客观体征较少,无发热、血沉增高等炎症证据,主要表现为心电图ST段、T波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口服普萘洛尔20~30mg后半小时即可使ST段、T波改变恢复正常。伤寒性心肌炎心电图上有ST-T改变系心肌损害所致,口服普萘洛尔后短期内不能恢复正常。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无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3、原发性心肌病
可有家族史,病程长,进展缓慢, 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常明显扩大,可有动脉栓塞现象。病毒分离阴性,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无短期内增高。心电图常有各种心律失常,有时可见病理性Q波。伤寒性心肌炎多发生在伤寒病程第2~3周,同时多伴有严重的毒血症。伤寒性心肌炎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一般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
4、冠心病
本病与心肌炎一样可累及心肌,造成心脏扩大,均可有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冠心病多见于45岁以上的男人和绝经期后的女性,年龄大者更多见。冠心病往往有多种患病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少动、家族史等。而伤寒性心肌病多发于青少年和儿童,往往有典型的伤寒病症状和体征。细菌培养找到伤寒杆菌等可供与该病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伤寒性心肌炎应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下,进行对症治疗。患者一旦发生伤寒性心肌炎,应严格卧床休息,使用保护心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来改善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
(1)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常用有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司氟沙星等。口服吸收良好,对重型或有并发症的患者也可选择静脉滴注。此类药物在血液、胆汁、肠道和尿路的浓度高,能渗透进入细胞内影响细菌DNA合成发挥杀菌的药效,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对氯霉素敏感、耐药的菌株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2)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常静脉滴注用药。此类药物的抗菌活性强,而且胆汁浓度高,不良反应少。虽然退热时间可能比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稍长,但在治疗氯霉素敏感、耐药的菌株以及多重耐药的伤寒菌株都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3)氯霉素:用于氯霉素敏感株,一般轻者口服用药,重者需要静脉滴注,但新生儿、孕妇及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忌用。用药时可能出现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因此当外周白细胞少于2.5x109/L时需停药。
(4)其他治疗:有时还可使用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阿奇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药物进行治疗。
2、保护心肌药物
酌情使用保护心肌药物,如高渗葡萄糖、维生素B1、三磷酸腺苷和1,6-二磷酸果糖等。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必要时会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其他
如果出现心力衰竭,还可给予洋地黄和利尿剂维持至症状消失。
治疗-相关药品:
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司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阿奇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高渗葡萄糖、维生素B1、三磷酸腺苷、1,6-二磷酸果糖、洋地黄
治疗-手术治疗:
暂无特异性手术治疗方式。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伤寒性心肌炎的一般预后良好,其预后通常与病情发展的程度、是否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等有关。
预后-危害性:
部分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治疗后,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总述:
伤寒性心肌炎为伤寒的并发症,由于伤寒具有传染性,患者需适当自我隔离。同时患者日常应合理休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平稳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本病患者常伴有多种不适症状,出于对疾病的过度担忧,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加重病情。患者可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措施,明确本病是可以治愈的,从而缓解不良情绪。家属也应多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并在生活、工作、治疗各方面给予关心、安慰,帮助患者消除思想负担,树立治疗信心。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用药期间出现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对治疗药物进行调整,防止影响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患者确诊后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传染他人。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
3、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处理好粪便,消灭苍蝇蚊虫,定期进行消毒。
4、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不要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5、机体逐渐恢复后可适当进行活动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饮食调理:
供给营养丰富、能量充足、均衡搭配的饮食,以满足患者的机体需求,同时注意避免辛辣、过硬等食物,以减少肠道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促进机体康复。
饮食建议:
1、供给充足的高蛋白
长期高热的患者,应该补充较多的蛋白质,可选用生物价值高的蛋白质食物,如蛋、鱼、虾、鸡及瘦的牛、羊、猪肉等。
2、供给充足的高热能
由于长期慢性高热,组织消耗很大,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以提供机体充足的能量。
3、供给足量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
由于患者消耗大大增加,为保证正常代谢,促进细菌毒素排泄和恢复健康,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也应增加。可选用去油肉汤、蜂蜜水、蔬果汁等。
4、供给适量脂肪
根据病情,在不影响患者食欲和消化的前提下,适当供给易消化的脂肪,如奶油、蛋黄等以增加热量,并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少食多餐
每日5~6餐,使肠道负担减轻,又可保证营养供给。
饮食禁忌:
1、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蒜,葱等。
2、不吃不干净的蔬菜、水果。
3、忌食质地较硬的食物,即使粗纤维含量低的食品也要切细、切碎、煮软。
4、少食过咸的食物,如酱菜、腌肉等。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主要在于预防伤寒,早期积极治疗伤感。
1、卫生管理
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卫生管理和消灭苍蝇等卫生工作。避免饮用生水,避免进食未煮熟的肉类食品,进食水果前应洗净或削皮。
2、接种疫苗
易感人群建议进行预防接种。但疫苗仅有部分免疫保护作用。因此,已经进行免疫预防的个体,仍然需要注意饮食卫生。
3、避免接触患者
患者是伤寒和副伤寒的直接传染源,易感者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以免患病影响身体健康。
相关疫苗:
1、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预防接种,皮下注射3次,间隔7~10日,免疫期为1年。每年可加强1次。
2、Vi多糖疫苗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与成人,每3年接种1次,保护率可达70%。
3、Ty21a口服活菌苗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与成人,每3年接种1次,接种菌苗前后7日内避免用抗菌药物,保护率约70%(30%~96%)。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