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上隐斜疾病英文名称: hyperphoria疾病别名: 上隐斜视疾病概述: 上隐斜(hy...
养生
疾病名称: 上隐斜
疾病英文名称: hyperphoria
疾病别名: 上隐斜视
疾病概述:
上隐斜(hyperphoria)又称上隐斜视,是指一眼的视轴有向上偏斜趋势,这种向上偏斜可以被融合功能所控制。绝大多数患者为单眼发病,表现为一眼上隐斜,另一眼为下隐斜;部分患者呈交替性或双侧上隐斜,即遮盖任何眼时,被遮盖眼即向上偏斜。患者常有视疲劳、视物不清、代偿头位、头痛、眼痛等症状。经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的上隐斜可得到矫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视疲劳、视物不清、代偿头位、头痛、眼痛、恶心
主要病因: 解剖因素、眼肌麻痹、下斜肌功能过强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双马氏杆法、双三棱镜法、屈光状态检查、眼部CT、隐斜计
重要提醒: 上隐斜患者应改善不良用眼习惯,避免眼部损害加重。
临床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分类
1、静态性上隐斜
这种单纯型上隐斜是相对的,等同地影响双眼,眼球在原在位与向不同方向注视时的隐斜度大致相同。
2、麻痹性上隐斜
不仅在原在位时出现垂直性隐斜,而且根据受累肌的不同,在各不同注视方向,偏斜角不一致,变大或变小,多数患者属此型。
3、痉挛性上隐斜
在原在位或向上下注视时不发生偏斜,仅在向水平位转动时,内转眼不是平行地内转而是向上转动。可变为上显斜并伴有旋转偏斜。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上隐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在人群普查中,15%~30%有上隐斜。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儿童。
病因-总述:
上隐斜的病因较多,不同类型的患者的病因有所差异,如解剖因素、上转肌或下转肌不全麻痹、以及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等因素均可以导致上隐斜。
病因-基本病因:
1、静态性上隐斜
由于解剖因素所致,如一眼或双眼的内直肌或外直肌附着点较高,或上下直肌或上下斜肌的解剖异常或附着点异常。可能开始有眼肌不全麻痹,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由非共同性偏斜转变而成。
2、麻痹性上隐斜
是由某条上转肌或下转肌不全麻痹所致。
3、痉挛性上隐斜
是由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所致,多因对侧眼的上直肌或同侧眼的上斜肌先天性不全麻痹所致。
4、其他
其他如眼眶不对称、外伤或眶内肿物都可能导致上隐斜,但不多见。
症状-总述:
上隐斜患者主要表现为两眼物像上下分离,常可引起视疲劳。上隐斜的程度与症状的轻重并不成正比。一般人能耐受1△~2△的上隐斜,3△以上的上隐斜,会引起视物不清、头痛、眼痛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单眼视物较双眼视物清晰而省力,看远和看近均有视疲劳,即患者可出现眼睛干涩、胀痛、异物感等,尤以看近为甚。
2、患者可出现视物不清,闭合一眼后,症状即可减轻。
3、患者常有代偿头位,表现为眉毛上挑,并有抬头纹,头向下斜眼的一侧偏斜,以便使双眼的上、下物像位于同一水平。
4、患者近距离工作时还可出现头痛、眼痛、恶心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1、弱视
部分上隐斜患者,为了克服视疲劳症状,大脑中枢将一眼的视力抑制,日久可形成弱视。患者常表现为视力低于正常,看东西时常歪头、眯眼等,还可伴有手-眼协调能力差、走路易绊倒等表现。
2、斜视
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一只眼注视时,另一只眼视轴偏离平行的异常眼位,可能会对行走和平衡等所需要双眼视觉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有些患者合并明显的屈光不正或弱视。
就医-门诊指征:
1、视物不清,但闭合一眼后,症状即可减轻;
2、反复或持续眼睛干涩、胀痛、异物感;
3、经常被迫歪着头看东西;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至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眼部检查,最好不要佩戴隐形眼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5、您是否存在远视、近视、散光?
6、您是否有其他疾病?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得病?
3、会不会影响视力?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不治疗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6、怎么治?需要做手术吗?手术有什么风险吗?
7、需不需要戴眼镜?要一直戴眼镜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视疲劳、视物不清、代偿头位、头痛、眼痛、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双马氏杆法、双三棱镜法、屈光状态检查、眼部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力检查
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视力情况,是否存在弱视等。检查时,通常先右后左,测量时可遮盖对侧眼,但不要压迫眼球。由上而下指出视力表的字符,患者能正确认清的那一行的标志数字为受检者的视力。如果最低视力行字符(0.1)仍不能辨别,应嘱患者逐步向视力表走近,直到认清为止。以实际距离计算。
2、眼位检查
(1)交替遮盖法:检查时,医生用遮盖板交替遮盖患者双眼,观察去遮盖的眼睛有无运动,如果眼球从上向下运动,提示存在上斜视。
(2)单眼遮盖法:检查时,将遮盖板分别遮于眼前,突然撤去,观察两眼有无运动,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隐斜视。
检查-其他检查:
1、双马氏杆法
检查需在半暗室下进行,不能有其他干扰光线。检查时,患者右侧后镜槽置入2△底向下的三棱镜,前镜槽置入RMV透镜,左侧前镜槽置入WMV透镜,即可发现双眼可以看到上红下白两条线状横向的视标。有助于确定有无隐斜。
2、双三棱镜法
检查时,右眼置入双三棱镜,左眼不需要置入双三棱镜。通过观察5m处的一条横线继而进行定性分析。有助于确定有无隐斜。
3、屈光状态检查
有助于确定患者的屈光度数。
4、隐斜计
隐斜计可准确测定隐斜度数。
检查-影像学检查:
眼部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有无眼部病变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有一眼的视轴有向上偏斜趋势、视疲劳、视物不清、代偿头位、头痛、眼痛、恶心等临床表现,并结合体格检查、双马氏杆法、双三棱镜法、屈光状态检查、眼部CT、隐斜计等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屈光不正
行交替遮盖法检查,去遮盖时被遮眼无移动。
2、间歇性外斜视
远距离注视外斜明显,但在近距离注视时一般能融像,不表现为眼球偏斜。
治疗-治疗原则:
上隐斜患者首先应佩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在此基础上,10△以内的上隐斜患者可用三棱镜矫正。如果上隐斜超过10△,或患者不适应戴三棱镜,则可手术治疗。同时还可使用A型肉毒毒素等药物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佩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
2、改正不良用眼习惯。
治疗-药物治疗:
A型肉毒毒素能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导致肌肉松弛。常用于治疗眼睑痉挛、面肌痉挛及某些斜视患者。
治疗-相关药品:
A型肉毒毒素
治疗-手术治疗:
超过10△的上隐斜患者可行受累肌的拮抗肌减弱术,受累肌缩短术或对侧眼配偶肌减弱术等。
治疗-其他治疗:
10△以内的上隐斜,可用三棱镜矫正,将总的度数分配在双眼镜片上,用底向下三棱镜。根据上转肌或下转肌受累,决定配三棱镜的度数。如上转肌受累,因日常生活中,向上看的机会少,矫正上隐斜度数的2/3即可。如为下转肌受累,则看下方及近工作,阅读书写时影响较大,一般应将上隐斜度数完全矫正,以克服近工作时产生的视疲劳。如果看远和看近的上隐斜程度不等,可配两副眼镜。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上隐斜的预后一般较好,经积极、正规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上隐斜可以矫正,达到治愈。但若诊治不及时,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弱视、斜视等并发症,影响视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危害性:
若诊治不及时,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弱视、斜视等并发症,影响视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预后-治愈率:
大多数患者可达到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上隐斜患者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意对眼睛的保护,尤其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减少症状发生。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2、眼部手术者应定期换药,保持术区清洁,避免感染。
3、避免过度用眼,平时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太强或太弱的光线下看书。
4、避免长时间阅读或注视某一物体。
饮食调理:
本病对于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补充优质蛋白质,可多吃瘦肉、牛奶。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
3、定时定量用餐。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食腌制、油炸等致癌的食物。
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