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食管痹疾病别名: 食痹疾病概述: 食管痹又称食痹,是以间歇性进食梗塞、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疾...
养生
疾病名称: 食管痹
疾病别名: 食痹
疾病概述:
食管痹又称食痹,是以间歇性进食梗塞、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食管损伤等因素相关。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年及中年人,若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严重时可发生癌变,预后不良。相当于西医学的贲门失驰缓症、食管憩室、食管神经症等疾病。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无关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食管
常见症状: 间歇性进食梗塞,呕吐
主要病因: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食管损伤
检查项目: 食管X线钡餐检查、食管内窥镜检查、乙酰甲胆碱试验、食管测压
重要提醒: 若出现间歇性进食梗塞、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甚至发生癌变。
临床分类:
1、肝胃不和
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间歇发作,胸骨后有梗塞疼痛感,每因情绪活动而诱发或加重,伴有呕吐,打嗝,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
2、痰气阻膈
主要表现为吞咽梗阻,进食迟缓,胸膈闷痛,伴有呕吐,痰液粘稠,打嗝,苔白腻,脉弦滑。
3、痰瘀阻膈
主要表现为吞咽梗阻,胸膈刺痛,伴有呕吐,痰多,舌质暗红或带青紫,苔薄白腻,脉细涩。
4、脾胃气虚
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膈阻塞胀满,呕吐食物或痰液,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伴有精神疲倦,乏力,说话无力,形体消瘦,舌淡苔薄白,脉弱或沉缓。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于20~40岁人群。男女无明显差异。
病因-总述:
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食管损伤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气机阻滞,胃气上逆。病位在食管,与肝、脾胃密切相关。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病因-基本病因:
1、饮食不节
平日过食生冷、辛辣、醇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食物和输布水液代谢失常,导致痰湿内生,气机阻滞,胃气上逆,发为本病。
2、情志失调
平日情绪易怒,或忧愁抑郁,损伤肝脏,肝疏泄、调达气机功能失常,肝气郁滞,日久伤及脾胃,胃气失和,发为本病。
3、食管损伤
服用药物、强酸、强碱,或机械刺激,损伤食管,日久形成瘢痕,而导致食管吞咽不利,发为本病。
症状-总述:
本病早期表现为无痛性咽下困难,以进食及饮冷水时较为明显,多呈间歇性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无进行性发展。久病后可见身体消瘦、面色苍白、精神疲倦、四肢乏力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早期症状
病情较轻,吞咽困难多呈间歇性,一般能进食,可有胸骨后堵塞疼痛感。
2、疾病进展
吞咽困难加重,胸骨后及中上腹疼痛,且呕吐不能进食。
3、后期症状
(1)吞咽困难进一步加重,甚至咽下液体都困难,或食入即吐,疼痛无规律性,且可发生与饮食无关的疼痛,在整个病程中,吞咽困难不一定进行性发展。
(2)食管病变逐渐扩大,常存留大量食物和粘液。患者的吞咽困难忽然减轻,疼痛也减轻,转为持续性胸部压迫感。
症状-并发症:
胸痹
若食管痹病情发展,导致胸部气血闭塞不通,严重者可引发胸痹。主要表现为胸部闷痛、呼吸不畅,甚至胸痛牵引背部,引起胸背痛、喘息,不得平卧。
症状-伴随症状:
可伴有口干口苦、面色苍白、精神疲倦、消瘦乏力等症状。
就医-门诊指征:
1、若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呕吐,甚至食入即吐等表现。
2、或伴有口干口苦、面色苍白、精神疲倦等症状。
3、或出现胸闷疼痛、面色苍白、身体消瘦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消化内科进行咨询。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胸痛、疲倦乏力等症状?
4、之前得过其他食管类的疾病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8、平时饮食习惯如何,有偏食辛辣食物,或常喝浓茶、咖啡、醇酒等刺激性饮品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吞咽困难、呕吐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食管X线钡餐检查、食管内窥镜检查、乙酰甲胆碱试验、食管测压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以及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咽喉及心胸部位的疼痛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检查-其他检查:
1、食管镜检查
可以发现食管憩室有无炎症、溃疡形成和憩室癌,了解食管梗阻的程度。如果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明确出血部位。
2、乙酰甲胆碱试验
利用乙酰甲胆碱收缩食管平滑肌的作用,在X线透视下观察食管收缩及食管内压力变化,用以诊断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3、食管测压
通过将测压导管插入胃内,然后缓慢牵拉测压导管,观察屏幕上压力图形变化情况。可明确食管憩室合并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但是食管测压尚无法确定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范围。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检查
通过吞服钡剂,可见钡剂停留于食管下端,难以进入胃,或见食管管腔狭窄等表现。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可以明确有无与食管憩室有关的其他疾病,如食管神经肌肉功能紊乱、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狭窄或憩室癌。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间歇性进食梗塞、呕吐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胸痛或吞咽困难等症状的食管癌、胸痹、食管瘅等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好发人群
本病常见于20~40岁患者,男女无明显差异。
2、临床表现
以发作性吞咽困难为主症。胸骨后有梗塞及疼痛感,进冷食、情绪激动时易诱发,进热饮或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后常可缓解;常有食入即吐的表现,吐出食物较多,不含血性粘液;病久后可见消瘦、面色苍白等表现。
3、检查
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检查、乙酰甲胆碱试验、食管测压等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食管癌
食管癌发病人群年龄偏大,食物吞咽困难或食入即吐、消瘦等表现呈进行性发展;食管痹的吞咽困难等表现无进行性发展。
2、胸痹(心痛)
胸痹多无吞咽困难,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多有风眩、消渴、肥胖等病史,主要表现为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常于劳累后发作。
3、食管瘅
食管瘅以胸骨后烧灼感、疼痛,以及胃中出现似饥非饥、空虚伴灼热感为主症,吞咽困难的表现较轻或无。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中医治疗可根据不同证候“随证治之”。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和胃;痰气阻膈证,治以化痰理气、开郁宽胸;痰瘀阻隔证,治以消痰化瘀、宽胸利膈;脾胃气虚证,治以补脾健胃。临床上可结合其他疗法共同治疗,加快疾病恢复。
治疗-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肝胃不和
(1)若出现气郁化热的患者,可加用苏叶、黄连、郁金、佛手、蒲公英等。
(2)若气滞痰多的患者,可加用苏梗、法半夏、旋覆花、瓜蒌皮等。
(3)若气滞血瘀的患者,可加用三七、丹参、郁金、桃仁等。
2、痰气阻膈
(1)若本证严重的患者,可加用法半夏、全瓜蒌、陈皮、旋覆花。
(2)若有热象的患者,可加用黄连、栀子。
(3)若有瘀血的患者,可加用三七、川芎。
(4)若食少、腹胀的患者,可去沙参,加用太子参、山药、白术、陈皮等。
3、痰瘀阻隔
(1)若本证严重的患者,可加用三七、丹参、贝母、瓜蒌、陈皮等。
(2)若胸闷胀痛的患者,可加用柴胡、枳实、白芍、香附。
(3)若有热象的患者,可加用黄连、黄芩。
4、脾胃气虚
(1)若出现胸胁胀闷的患者,可去桂枝、饴糖,加用柴胡、郁金、香附。
(2)若刺痛有瘀的患者,可去桂枝、饴糖、大枣,加用川芎、郁金、丹参。
(3)若胸闷、吐痰的患者,可去饴糖、大枣,加用苏梗、旋覆花、瓜蒌皮、蛤壳等。
治疗-药物治疗:
1、肝胃不和
(1)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常用药物:柴胡、白芍、川芎、香附、枳壳、甘草、陈皮。
2、痰气阻膈
(1)方药:启膈散加减。
(2)常用药物:丹参、沙参、川贝、茯苓、荷叶蒂、郁金、杵头糠、砂仁壳。
3、痰瘀阻隔
(1)方药:通幽汤加减。
(2)常用药物:桃仁、红花、生地、当归、甘草。
4、脾胃气虚
(1)方药:黄芪建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2)常用药物: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黄芪、饴糖、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
治疗-相关药品:
治噎丸、小半夏合剂、香砂养胃乳剂、五香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治疗-手术治疗:
1、食管下段的肌层切开术
适用于巨食管的患者。
2、贲门及食管下段切开重建术
适用于食管下端严重狭窄的患者,80%~85%患者术后症状缓解,但由于破坏括约肌,故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1)体针
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取天鼎、巨阙、中脘等为主穴,配足三里、内关、风门、厥阴俞、肾俞(右)、膈俞、肝俞(左)、脾俞(右)、胆俞、渊腋等穴,进行常规针刺治疗。
(2)耳针
神门、胃、食道、膈等穴。治疗可取双耳1~2穴,中等强度刺激。
(3)灸法
可取膏肓、膻中、中脘、膈俞等穴,进行艾灸治疗。
2、西药治疗
目前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有硝酸盐类、钙离子拮抗剂及β肾上腺素能促效剂等。
3、扩张疗法
目前一般采用导管或气囊扩张法,也可用流体静力扩张器,经单次或多次(一周内)扩张可以减轻吞咽困难,大部分患者可以得到永久性缓解。
治疗-治疗周期:
食管痹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食管痹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若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当,病程迁延,多导致身体虚弱,严重的可发生癌变,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1、若治疗不当,病程迁延不愈,严重的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2、若病情发展,导致胸部气血闭塞不通,严重者可引发胸痹,出现胸痛、呼吸不畅,甚至喘息不能平卧。
预后-治愈性:
本病尽早治疗,症状可减轻或缓解,预后较好。
预后-复发性:
本病病程较长,如果引起食管痹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情志等调护不当,容易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规律作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日常-心理护理:
1、本病病程较长,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应注意积极排解这些不良情绪,避免加重疾病。
2、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患者应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后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禁服胆碱能药物,如乌拉坦等,以免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
3、中药汤剂宜煎取浓汁后频频服下;丸、片剂应碾碎后用温水送服。
4、服药后如有恶心、呕吐,可在服药后将生姜汁滴在舌面上以止呕。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环境安静和病室的整洁、舒适。
2、气喘痰多的患者,应取半卧位休息,防止呼吸不畅。
3、控制情绪,避免忧伤、烦躁等不良情绪加重病情。
4、患病后进食要细嚼缓咽,不吃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
日常-病情监测:
1、观察进食困难是否加重、呕吐物的性状及颜色,若出现食入即吐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
2、若出现胸痛剧烈、面色苍白、消瘦无力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做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检查、乙酰甲胆碱试验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应注意休息;饮食清淡、有营养;保持伤口干净、清洁,避免感染,并配合定时消毒换药。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性、肥腻食物,及海腥发物等;禁止吸烟、饮酒及烈性饮料。
饮食建议:
1、可多食水果和蔬菜。
2、多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
3、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4、食入即吐的患者,可以适当禁食,待病情稳定后,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多饮水或米汤。
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避免吃生冷、硬质粗糙、过咸的食物。如雪糕,凉拌菜,年糕、粽子等糯米类制品。
5、避免饮用醇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应重视饮食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防止食管损伤等,可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生。
1、生活起居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应注意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生冷、硬质、粗糙食物,避免饮酒及烈性饮料,防止引发本病。
3、平时保持心情舒畅,消除抑郁、愤怒等情绪,要怡情放怀,避免精神刺激。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