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食管异位组织疾病英文名称: ectopic tissue of esophagus疾病概...
养生
疾病名称: 食管异位组织
疾病英文名称: ectopic tissue of esophagus
疾病概述:
食管异位组织(ectopic tissue of esophagus)是一种罕见的食管先天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甲状腺、胃黏膜、气管支气管、胰腺等组织发生食管异位。部分患者可终生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上腹痛、胸痛。本病主要采用定期随访、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经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食管
常见症状: 吞咽困难、呕吐、上腹痛、胸痛
主要病因: 主要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也可能与后天的胃食管慢性炎症有关
检查项目: 胃镜检查、食管钡剂透视、病理组织活检
重要提醒: 食管异位组织会导致食管溃疡、出血、食管气管瘘等,并且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发生恶变的报道日益增加,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诊治。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罕见,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暂无权威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哪一人群好发食管异位组织。
病因-总述:
食管异位组织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足导致异位组织残留在食管中,以异位胃黏膜最多见,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由于后天的胃食管慢性炎症导致。
病因-基本病因:
1、先天性发育不足
(1)食管异位胃黏膜: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食管表面鳞状上皮替换不完全,导致胃黏膜残留在食管中,形成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
(2)食管异位气管支气管:食管和气管均由胚胎前肠发育而来,一般在胚胎第6周时分为气管和食管,但有可能在分离时发生气管组织异位于食管内,或者食管组织发生变异,形成食管内异位气管支气管。
(3)食管异位胸腺:本类型十分罕见,可能由于各种先天性原因,导致在胚胎发育时期出现胸腺移行障碍所致。
(4)其他食管异位组织:甲状腺、胰腺也可因胚胎发育异常引起食管异位组织,但非常罕见。
2、后天的胃食管慢性炎症
部分学者认为食管异位胃黏膜是由胃食管反流引起,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形成慢性炎症,从而致使食管正常的鳞状上皮化生成单层柱状上皮。
病因-危险因素:
目前有研究认为长期吸烟、饮酒与食管移位组织呈正相关。
症状-总述:
部分患者可终生没有明显症状,也可因吞咽困难、呕吐、上腹痛、胸痛等症状而就医。少数患者还可伴咽部球状异物感、声音嘶哑、咳嗽等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吞咽困难、呕吐,见于食管异位甲状腺、食管异位气管支气管等。
2、上腹痛、胸痛,多见于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
3、呕血、黑便,见于食管异位胰腺。
症状-并发症:
食管异位组织可能引起食管溃疡、出血、穿孔、食管气管瘘、食管狭窄、食管梗阻、恶变等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当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呕吐、上腹痛、胸痛时,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消化内科
本病属于消化内科范畴,患者可去消化内科就医。
2、小儿科
但若患者为儿童,可去小儿科就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10、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1、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需要如何治疗?
4、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呕吐、上腹痛、胸痛时,需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行食管钡剂透视、内镜检查和病理活组织检查。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可以在内镜检查下或在手术治疗中取得异位病变组织,通过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本病。
检查-其他检查:
内镜检查:是确诊食管异位组织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内镜检查方式包括普通内镜、色素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其中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是诊断食管异位组织的较特异检查方法,能够将黏膜组织结构放大将近1000倍,可以让医生在检查中,实时观察对比食管正常组织和异位组织之间的异同,帮助医生很好地鉴别出异位组织。
检查-影像学检查:
食管钡剂透视:俗称“钡餐”检查,患者在检查时服下造影剂,之后在X线照射下可以观察食管的形态和轮廓,但本病在钡餐下较难发现异常。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呕吐、上腹痛、胸痛等典型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活组织检查即可明确诊断。食管异位组织在诊断过程中需除外Barrett食管。
诊断-鉴别诊断:
食管异位组织主要需与Barrett食管相鉴别,Barrett食管和食管异位组织均可在患者食管处出现胃黏膜组织。食管异位组织的胃黏膜异位多见于食管的中段和上段,而Barrett食管多见于食管下段。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是由反流性食管炎引起,而食管异位组织主要由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因此食管异位组织周围黏膜一般无炎症表现,而Barrett食管周围黏膜一般存在炎症表现,可以用来区分。
治疗-治疗原则:
食管异位组织的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和病理组织异常,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病灶较小及无明显症状者可以定期随访,也可以给予抑酸药物保守治疗。对于病灶较大、多发及有明显不适者,可以进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对于食管胃黏膜异位者,给予抑酸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并且减少因过多胃酸分泌引起食管溃疡、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风险。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治疗-相关药品: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
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食管胃黏膜异位出现食管瘘者,可以行外科修补术。
2、对于食管胃黏膜异位出现恶变者,可以行外科根治术。
3、对于食管异位组织(如食管胃黏膜异位、食管异位气管支气管)引起食管狭窄者,可以行狭窄扩张术。
4、对于食管异位胸腺、食管异位甲状腺者,可以行手术肿物切除术。
治疗-其他治疗:
内镜下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病灶较大、多发或抑酸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以考虑行内镜下治疗,目前常用的方式有氩离子凝固术(APC)、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于并发食管狭窄、食管蹼者,也可考虑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
治疗-治疗费用:
食管异位组织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食管异位组织经过合理诊治,一般预后良好,部分出现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预后-危害性:
1、食管异位组织可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上腹痛、胸痛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食管异位组织还可并发食管溃疡、出血、穿孔、恶变等,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预后-自愈性:
食管异位组织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经合理诊治,本病大多可治愈。
日常-总述:
对于采取定期随访或保守治疗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按时服用抑酸药物。对于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者,需在术后禁食禁水,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两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2、生活和饮食要规律,保持心情舒畅。
3、忌烟忌酒。
4、根据医生指导,按时服用药物。
日常-复诊须知:
1、对于无明显症状或采取保守治疗者,需每1~2年定期行内镜复查。
2、对于采取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者,需在术后3、6、12个月到院复查。
饮食调理:
食管异位组织患者在饮食上需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尽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利于病情的恢复。
饮食建议:
1、患者宜清淡饮食,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米粥、豆浆等。
2、进食时需细嚼慢咽,可以减轻对食管的负担。
3、建议加强营养,多食肉、蛋、奶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4、进食前可少量喝汤,润滑食管,还能够增加食欲。
饮食禁忌:
1、饮食需适量,忌过饥过饱。
2、忌油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如浓茶、咖啡、酒、辣椒、胡椒、大蒜等。
3、避免进食过硬或生冷的食物,如坚果、干果、海鲜、冰激凌等。
4、避免摄入过烫的食物,以减少对食管的刺激。
饮食-其他注意:
对于采取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者,术后先采取流质饮食,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恢复至半流质饮食或正常饮食。
预防措施:
食管异位组织主要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