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手机上网综合征疾病概述: 手机上网综合征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通常是指在生活中长时间使...
养生
疾病名称: 手机上网综合征
疾病概述:
手机上网综合征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通常是指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手机进行网络社交、阅读等活动。患者会过度的关注手机有无消息,可能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烦躁、心情低落、坐立不安等症状。目前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患者自身的因素以及外界的影响等有关。可通过相应的心理治疗以及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烦躁、心情低落、坐立不安、工作效率低下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头部CT、MRI、精神评定量表检查、神经递质检查、脑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工作,患者应尽早干预,争取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
流行病学-传染源: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个性敏感、内向、自卑等人群可能会更多地依靠手机进行社交等活动,发病风险可能会高于常人。
病因-总述:
目前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包括患者自身的因素以及外界的影响等因素。患者自身可能有内向、敏感的性格,不良的生活环境、网络监督不足等外界因素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过度使用手机上网的情况。
病因-基本病因:
1、自身因素
(1)患者自身可能敏感、内向,正常的人际交往有困难,故长期使用手机网络进行社交活动。
(2)患者可能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少正常的兴趣爱好,长时间使用手机网络消磨时间,难以放弃这种行为。
(3)部分患者可能自制力差,难以抵挡网络中获得的信息以及奖励。
2、外界因素
(1)目前还没有较为完整的相关规定限制网络的使用时间,同时网络上的内容也是良莠不齐,容易让人长时间使用而无法自拔。
(2)部分患者有家庭或是生活环境的不如意,专注于手机网络中可以帮助其转移注意力,寄托于虚拟世界中。
症状-总述:
手机上网综合征目前尚无明确的症状相关研究。目前认为手机上网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使用手机,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烦躁、心情低落、坐立不安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影响到学习、工作等,导致效率低下,无法完成预计目标等。
症状-典型症状:
1、患者使用手机网络的时间长,难以放下手机从事其他工作、学习,甚至因使用手机而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完成。
2、患者过度关注手机是否有新消息、新的更新等,会在不当的场合观看手机。
3、停止使用手机一段时间后会有烦躁、心情低落、坐立不安等表现,工作、学习效率下降。
症状-并发症:
目前尚无明确的并发症相关研究,通常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器质性病变。
1、如果患者长期使用手机、不参加社会活动,可能会导致社交困难,出现社交恐惧等情况。
2、使用手机时长时间用眼、维持固定姿势,可能引起眼、手臂肌肉、颈部肌肉的疲劳,甚至引起疼痛等症状。
3、如果患者的症状较重,自身有敏感、偏执的个性,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神经症状,并无定论。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的首诊科室一般为精神心理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些不适症状?
2、这些症状时什么时候发生的?
3、您使用手机的频率是怎样的?每天用多久?用手机主要都是在做什么?
4、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5、您是否长期感到抑郁、焦虑、紧张、恐惧?
6、工作之余您有什么兴趣爱好?
7、您和朋友、同事的关系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2、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吗?
3、我日常需要做什么?
4、我还能使用手机吗?
5、我还会复发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长时间使用手机,停止使用后有烦躁、心情低落、坐立不安等表现,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时,可就医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异常表现,了解患者手机使用情况,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头部CT、MRI、精神评定量表检查、神经递质检查、脑电图等了解患者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初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检查有无明显的疾病征象。
检查-实验室检查:
医生可能通过血常规等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中性粒细胞升高等异常,检查患者是否有感染性疾病等情况。
检查-其他检查:
1、精神评定量表检查
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精神评定量表检查。医生会让患者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并统计患者最终的得分,根据分数所处的区间,分析患者的心理、智力状态,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否有精神异常及严重程度,判断焦虑等症状的原因。如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等。
2、神经递质检查
医生会使用专业的设备在头部进行检查,可通过神经递质检查判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以及精神活动情况。
3、脑电图
医生还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能将脑多数神经细胞活动电位或突触电位的电生理现象进行总和,医生可根据脑电图的异常改变了解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头部CT、MRI等检查,主要是为了检查有无脑部的病变,排除其它可能导致相似症状出现的器质性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日常手机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的目的,询问患者停止使用手机后有哪些异常表现,或学习、工作等是否受到影响,并结合患者的表现以及体格检查、血常规、头部CT、MRI、精神评定量表检查、神经递质检查、脑电图等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明确的手机上网综合征相关的结论,通常如果患者无其他器质或精神疾病,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可以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以克服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同时缓解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异常症状。
治疗-一般治疗:
医生可帮助患者学习社交、沟通的技巧,帮助患者分析如何通过其他的方式替代部分手机的功能,帮助患者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逐渐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治疗-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没有其他器质或精神疾病,通常不选择药物治疗。如果存在社交恐惧症等情况,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选择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舍曲林、氟伏沙明、度洛西汀、依地普仑、苯乙胺等药物。具体治疗方式请以医嘱为准。
治疗-相关药品:
尚无特效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机依赖症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积极的治疗,通常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可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基本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预后-危害性:
手机上网综合征会导致患者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出现社交困难、工作效率下降等情况,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工作,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伤害自身或他人等行为。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干预,通常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日常-总述:
患者及家属应加强日常的护理。患者应认识到沉迷于手机上网的危害,增强减少手机使用的决心,平时多参加有趣的娱乐活动、体育锻炼。
日常-生活管理:
1、保证休息环境安静、舒适,减少不良刺激。
2、家属要多关心、陪伴患者,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减少不必要的手机使用。
3、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少手机的使用。
饮食调理: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本病无特殊饮食禁忌。
预防措施:
本病的预防在于避免不必要的手机使用。对于自制力差的患者,可由家属控制其手机的使用时间。此外,多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化自制力等均可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